第四百五十章救火的都该杀
建安二年末的最后一次大朝会。
文武百官皆胆战心惊的上朝,王玢前些时日已从荆州回返,朝堂上的几大保皇派骨干参与反叛,主要头目都被关押在廷尉狱内。
王玢回来后并没有大开杀戒,仿佛忘记这回事一般。
年前最后一次朝会,百官都希望能平平安安度过这个年头,杀戮最好放到明年。
百官们一进入嘉德殿就发现平时的席案被撤了下去,连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尚书令三独坐的席位都撤了下去。
一时间,百官议论纷纷。
“司空怎么还没来?”
“撤下去席案是怎么回事?”
……
“陛下到。”
随着一个宦官高喝议论纷纷的百官瞬间安静下来,接着就看到刘辩的身影出现,百官忙见礼。
“臣等见过陛下,陛下万岁。”
群臣再起来时刘协已安然坐在龙椅上,只不过身前站着一人,几乎挡在刘协的面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才是皇帝。
待看清那人的脸色,御史中丞蔡邕就想弹劾,虽然蔡邕是王玢的便宜老丈人之人,可他心里还是偏汉一点的。
司徒荀爽忙用眼神制止他,蔡邕又看向王玢,只见王玢身着步履、腰悬缳首刀,直律律的站在刘协身前,目光如炬的顶着殿内的群臣。
蔡邕的肺都差点气炸,王玢刚回长安时,刘协亲迎王玢入城,接着又设宴款待王玢,后又再次封其为秦公,王玢再次拒绝。
刘协又赐王玢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朝堂上一般只有皇帝才有这种权利,皇帝赐给臣子那可是无上荣誉,一般都是赐给有绝世功劳及辅政大将军的,外臣很少有上一个赐予这种权利的臣子是董卓。
莫非王玢真要造反。
蔡邕在长安几乎是个吉祥物的存在,身为御史中丞,大多在修史及教学中度过,御史台的工作大部分由属僚做。
“今日朝会是旧年最后一次,吾已与陛下商议好:今日不谈朝政,只想跟诸公聊一聊长安大火的事。”
王玢话一出口,群臣不少人心里一咯噔:来了,果然跑不掉。
只听王玢伸手一指道:“主公,那夜救火的功臣站左,待在家里站右。”
王玢话一出,群臣不明所以一时间行动缓慢,廷尉郭图道:“诸公没听到司空的话吗?”
廷尉府这一阶段可谓威风凛凛,三公九卿被关押不少,连带着不少千石及两千石的官员都被抓进去不少。
“左为上,去左好。”
不少群臣估计着然后朝左边去,荀爽那老狐狸知道此事不简单,不过他的确待在家里,他不信王玢还能借此拿他下手。
荀爽不动,安定了颍川系的心。
好一会儿,乱糟糟的朝堂才开始平静下来,王玢看着站好的群臣道:“诸公想好了,不再变幻了。”
王玢连问三次见群臣不再行动,王玢从左边走下看着救火的群臣们抚掌道:“好,好,救的好啊!来人,将他们全部拿下。”
“喏!”
随着王玢话落,亲卫骑从殿外走入,二话不说直接上手锁拿左侧群臣,群臣皆懵,机灵的臣子已大喊:“为什么?司空为何要拿吾等。”
王玢只是顶着他们不答,蔡邕忍不住出列问道:“当夜长安火大,诸公率家丁救火,又有何罪?”
王玢冷笑:“救火?吾看他们不是救火,而是从贼吧!黄琬、杨瓒、周忠等无不打着这等旗号。”
“司空,司空明鉴:某等当时不曾出府。”
一些投机的臣子纷纷大呼。
王玢看都不看,直接摆手让人拖出。
刘协随王玢入长安时,不少忠汉士族跟随,王玢为稳定地方,撒出不少官位拉拢,如今是时候杀一批,为自己人腾位置了。
建安二年的除夕,许多人都在诚惶诚恐中度过,而商人及朔方系则是兴高采烈的。
以太尉朱儁、太常王智、宗正刘表、太仆陶谦、雍州牧阎忠等为首的朔方系再次想小皇帝请封王玢为秦公。
这次王玢到没拒绝,荆州到手,益州的反叛势力都被清扫一空,雍州内关西士族也都元气大伤,长安朝廷内保皇派十去七八,再无掣肘,王玢也不再装模作样,以免有心人真的认为王玢是忠汉。
小皇帝在新年伊始封王玢为秦公、加九锡、开府,将太原封为王玢为封地。
王玢以荀彧为尚书令,总览朝政,以华歆为秦国相,统御秦国事宜。
王玢在长安大开杀戒,又称秦公。
天下风闻再次急变,袁绍联系曹操后举幽州牧刘和为帝。
刘和毕竟年轻,再加上王玢在长安杀了不少士族,使得刘和认清王玢的真面目,在加上许攸等人的蛊惑,再现光武之治。
刘和心一热,竟然在广阳大开杀戒,亲王玢一系的幽州士族被刘和杀得干净,尤其是魏攸等人。
鲜于辅等人虽然不满,可王玢的野心的确让很多人不满,随即刘和被许攸忽悠到邺城,袁绍随即命许攸为幽州刺史。
没办法,居庸关以西的代郡、上谷在朔方军手里,辽西以东在辽东军手里,袁军在幽州只有广阳、右北平、涿郡、渔阳四郡,袁绍还没膨胀到拿此险地历练自己儿子的时候。
许攸就被临危受命。
建安三年春,袁绍在邺城立刘和为帝,自任大将军,以臧洪为司州牧、曹操为兖州牧、刘备为徐州牧、董卓为青州牧、许攸为幽州牧、张羡为荆州牧、蔡谷为扬州牧、士燮为交州牧、阎柔为燕王、西域韩遂为凉州牧。
俨然把邺城朝廷跟长安朝廷对抗,可他实际控制地盘只有幽冀大部,兖州、豫州小部、徐州小部。
蔡谷、张羡直接将袁绍的使者擒下送至长安,阎柔更是一个字杀,士燮根本就没见到袁绍的使者。
刘备很想做徐州牧,可是他知道自己初来徐州根基不稳,见了袁绍的使者并没接受官职,又跟王玢所置的徐州牧糜竺勾搭。
董卓想跟王玢讨个一官半职,可惜王玢看不上他,董卓只能接受袁绍的赐给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