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次事件,成明也吸取了教训,组建了一个情报队,专门搜集着各类信息,并由荀彧担任主帅,时时向成明汇报情况。
情报队有流星马、探马、飞鸽传书等形式传递,流星马是特别重要的信息并且是很急的,探马主要是刺探军情,可急可缓,而飞鸽传书呢,不确定因素很多,有时不能准确的送达,或者中途被敌军所截获,所以更多的用于发送假情报,以迷惑对方。
成明制定了严格的选拔制度,情报队员必须具备聪明伶俐,忠心耿耿,善于伪装,刺探有效军情等特点。目前只有十人达到要求,成明根据情况,把他们分别派往洛阳、渤海郡、陈留郡、冀州等地,打探情况。
经过数十日的打探收集,荀彧又认真的分析整理,最后给成明做了一份详细的汇总。
现在的洛阳皇宫已经落入董卓之手,废除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自己拜为相国,后又暗示李儒鸩杀少帝。袁绍因与董卓不合,跑到渤海郡发展壮大。曹操也因献刀刺杀失败,逃到陈留郡发展势力。之后,董卓又命李素去劝说吕布加入,吕布也鬼迷心窍,将丁原刺死,带领着一些部下投靠董卓。至此,实力大增的董卓更加肆无忌惮了。
董卓已在洛阳驻兵十万,拥有众多部下,其中就有号称第一勇士的吕布,吕奉先。还有华雄、张辽等一等猛将,李儒等谋略之臣,实力十分强悍。
董卓为了满足自己的乐趣,仿造商纣王帝辛的“肉林酒池”,把肉块悬挂在树枝上,以供食用。挖凿泳池,注满美酒,以供饮用。经常是男女裸身追逐嬉戏,彻夜醉饮美酒。将自己的生活荒淫腐化到了一定程度,把奢侈浪费达到了一个高度。不仅宫内已被董卓弄的乌烟瘴气,就连洛阳城中百姓也是怨声载道。
曹操在陈留也是忙着招兵买马,族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和曹洪纷纷加入其中,乐进和李典等良将也前来投靠。曹操的势力也是逐日增强。
在渤海郡当太守的袁绍更是没有闲着,同样是招兵买马,凭借着四世三公的响亮名号,招收了许多的良臣武将,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当看到渤海郡文臣的信息时,荀谌进入成明的眼帘,他马上喊来荀彧。
“渤海郡的荀谌可是令兄?”
荀彧如实回答道:“正是家兄。”
“哦?如此可否劝其与我等一起共谋大事?”
荀彧略思一会儿,回道:“只恐家兄不能应允。”
成明微笑一下,道:“不妨一试。”
荀彧拱手回道:“诺。”
成明心里知道荀谌有些一根筋,认死理,不好劝说,只有抱着试试的心态了。
荀彧回府后,马上喊来荀攸一起商议招降荀谌的事情。叔侄俩商议了很久,最后以荀彧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命探马秘密的送给渤海郡的荀谌。
数日的等待,终于等到了荀谌的回信,荀攸激动的打开信,大声的念给荀彧听,长长的信里表达了对荀彧叔侄二人的思念之情,也写出了对太守袁绍的知遇之恩,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心,决定尽心辅佐袁绍,同时又感谢成明对自己的赏识,只可惜一臣不能事二主。
读完长信,叔侄两人久久没有说话,都在静静的思念着荀谌,没能劝说成功,以后难免会兵戎相见。
转天,荀彧将此事告知了成明,成明听后,也是感到惋惜,没能得到良臣。同时他也结合这些信息,上报公孙瓒后,请求太守一同前往渤海郡,与袁绍一起协商,共讨董卓。
公孙瓒和成明带领荀彧和典韦一同去往勃海郡,袁绍袁本初命荀谌和麴义前来迎接。公孙瓒看见如此冷清的迎接队伍,心中很是气愤。成明一开始就料到袁绍的乖戾性情,依仗“四世三公”的名号,狂妄不已。一路上,成明也是劝说公孙瓒,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公孙瓒本是开明的太守,不再想着此等小事。
公孙瓒等人被荀谌领进了太守府的大厅,此时袁绍高坐主位,张狂之气从内往外散发着。看见公孙瓒等人,只是轻轻的说了句“看座”,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
成明坐定后,细细观察了一下大厅的人员,在袁绍旁边站立两员武将,身穿铠甲,威风凛凛。与成明对面而坐的都是袁绍的手下,除了迎接的麴义身着铠甲外,荀谌和另外一位部下身穿文官之服。
经过袁绍和公孙瓒相互的介绍部下,才得知他身旁的两员大将正是河北名将—颜良、文丑,那位文官则是陈琳。从这样的局面看,显然袁绍没有把公孙瓒等人放进眼里,相反还用猛将来震慑着他们。
从实力上来说,公孙瓒确实不如袁绍,但是公孙瓒为人正派,善于听取部下意见,是个比较有作为的太守。对比袁绍,他在朝廷为官时,还是满腔抱负的,但是占据着渤海要地,自己内心开始膨胀起来。
公孙瓒开门见山,把心中的想法说与袁绍听,想着一起去讨伐董卓,为民除害。袁绍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命人安顿公孙瓒等人,之后他召集部下商议此事。
公孙瓒四人被安排到距离太守府不远的一个府邸,四人也被强硬的安排四个内室居住,每个人都配备数名丫鬟和仆人伺候着,看似服侍,好似被监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