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王莽新朝一一历史的试验田

二十九.假皇帝

  公元5年,14岁的汉平帝又生病了。

  刘衎这小孩,生在王侯之家,幼小之躯即位为帝,9岁的小孩亲妈就不在身边,一个熟悉的人也没有。一个老太婆冒出来说是太皇太后,还有一个不认识的国舅,不苟言笑的陪伴在身边,每晚做着噩梦。10岁过一点,除了亲妈,所有我认识的亲戚全部没了,夜里我常常见着他们,血淋淋的向我喊救命,让我救他,还说我这个皇上见死不救。试问?哪家的小孩在这种状况下能不生病。

  11岁时,我有了皇后。一个9岁的小女孩儿,我有时候逗她玩,轻轻的打她一下,鼻子眼泪就哭得老长。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只有他每天陪着我,每天和我玩儿。

  我也不知道,我每天在干什么,有时候国丈会叫我去祭天,有时候太皇太后又叫我去祭祖,我哪也不想去,我只想和小嬿子一起玩儿。

  今年,我已经满了14岁,皇后12岁,好像我做了什么错事,弄得她一身是血,她哭个不停,我也吓呆了,一整夜,我们两个手足无措,也许受了风寒,也许受了惊吓,反正身体就越来越差了。

  刘衎也不是第1次生病了,今年感觉这小孩犯太岁,生病就从未断过,但这次好像情况要严重很多,太医都有点束手无策。

  王莽很着急,现在的刘衎不仅仅是汉平帝,还是我的女婿,不为他,为了女儿,我也希望他早日好起来。但这次怎么了?这么小的年纪,怎么太医都没有办法。

  病急乱投医,王莽去太庙祈祷,祈祷汉平帝身体能早日康复,如果可以,愿自己代替汉平帝的去世,只要女儿能幸福地活着。

  上天没有被王莽打动,公元6年,年仅14岁的刘衎离开了人世。史书认为是王莽毒死了汉平帝,也只是认为,没有真凭实据。后世是从王莽立2岁的刘婴这件事反推来的,认为王莽是为了称帝,找更小的刘婴便于控制。

  王莽毒杀平帝一事,司马光在《政治通鉴》中提起过,但班固的《汉书》和荀悦的《汉纪》中都未曾提及此事,以班固对王莽的成见,恨不得王莽有“香港脚”都要记录在案,如此丧尽天良的丑事,班固为什么就放过了呢?其实王莽毒杀平帝,最早是见于《翟义传》,翟义造反,当然是选择最恶毒的理由,都造反的人,杀红眼一阵胡说,其言未必可信。

  客观的说,这种说法不太成立,汉平帝,以及汉平帝外戚卫氏一族,在”吕宽案”中早已被清理的干干净净,除了卫姬健在,恐怕卫家男儿一个也没有在朝为官。中山王刘兴一脉,早已没落,不这样,皇帝能轮到他头上。这样的孤家寡人不是更好控制吗?犯得着多此一举?朝廷能够和王莽抗衡的真正力量,是太皇太后王政君。毒杀刘衎,且不是自己暴露自己的狼子野心。

  王莽称帝是公元9年,如果有称帝的野心,毒杀少主后,就可以称帝,不用等这么久。如果说没准备好,那你提前毒杀了少主,这样打草惊蛇实为愚夫所为。

  史书记载,汉平帝本就多病,这就为他病故,找到了源头。史书上如果记载为突然暴病而死,那当然比较蹊跷,可历朝大部分史官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太多的怀疑。从平帝死后,百官的平静状态也能侧面说明这一问题,这小孩身体一直不好,这一年健康状况迅速恶化,百官对他的离去早有心理预期,走不过是对平帝的一种解脱。

  故,汉平帝真是因病英年早逝,不是王莽用毒所杀。

  天又没了,在古代,皇帝就是老百姓的天。

  没办法,没有就得再找一个,我绝不容许刚刚开始的变革之路就此终结。我不需要来一个什么也不懂,却瞎指挥,乱指挥的上级。可惜我没有亲外孙,不然我定当辅佐他,给他一个繁华盛世。

  汉平帝年幼而去,长女王嬿与他也无后,无论如何得给他们找一个继承人,为了女儿王嬿,不然百年以后,谁来为她敬香,唉,我可怜的女儿。

  宣帝的年长后人与平帝都是兄弟辈份,不好做继承人。只能从平帝的子辈中找,这样才方便过继过来。

  找来找去,找中了汉宣帝玄孙中,最年幼的刘婴为继承人。当时刘婴只有两岁,主要是为女儿王嬿考虑,过继过来的孩子越小,就越容易忘掉原生家庭,能最快的融入新的家庭,两岁的小孩能有什么记忆,进宫后,用不了多久,就会把王嬿当成亲生母亲。这样女儿王嬿老了之后,才能有所依靠。

  刘婴,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

  公元6年4月17日,正式过继给汉元帝刘衎,确立为皇太子,两岁的小孩,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

  任何人都是被历史裹挟着前行的,王莽也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整粛,现在的朝廷,你说他是一言堂也行,想想也明白,一个强横的人长期把持权柄,你要么和掌权者站在同一条路线上,要么就补掌权者踢出局。留下你,掌权者自虐吗?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一言堂。

  权力越集中,下面的人就越是挖空心思,想要讨好上位者。

  王莽己是宰辅,国丈。太皇太后王政君早就说了,除封爵外,其他事全部王莽定夺。现在皇太子还小,要等他长大,还有一段漫长的时光。还政之前,事实的掌权者就是王莽,所有明眼人都清清楚楚,所有的百官均了然于胸。

  讨好上位者,再恶心的事儿也有人做。

  在迎立刘婴即太子位的当月,武功县长孟通在挖井时,发现一块上圆下方的大白石头,上面写有“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八个血红大字,并把这块祥瑞恭送至朝廷。套路吧!现在的知识青年,要说出这套路的不同版本,都可以说出无数个。这个套路就像一个精彩的IP,不停的被翻拍,不停的翻拍,每一个翻拍者都想超越前者。

  武功县长孟通肯定得到了高层的授意,这么个小县长拍马屁玩得这么陡,如果没对时局有足够准确的判断,如果没有摸准上位者内心真正的想法,他这种大逆不道行为,完全是在自寻死路。

  这件事可以看作是王莽集团抛出的“试金石”,目的是测试朝堂上文武百官,以及天下老百姓对“莽为皇帝”的反应,王莽本人未必参与了此事,这群忠心耿耿的手下也想试探出王莽的真实想法。

  史书只字未提王莽在这件事上的反应,我们从后面王舜的表现可大致推测,王莽肯定是语气愤怒地斥责孟通,开什么玩笑,现在皇太子是我外孙,我在等着他长大,现在只不过是在为他看好这个家,“莽为皇帝”,亏你们想得出来。喝斥归喝斥,妙就妙在孟通也没受到任何的处罚。

  百官全在心里嗯了一声,明白,收到。

  王莽的堂弟太保王舜,转过来就将武功县祥瑞这事告诉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年愈古稀的她一眼就看穿了这个套路。不禁气愤至极,大骂王莽狼子野心,给予严厉斥责。你小子,才给你加了“九锡”,这无上的荣耀是对你给王家长脸的奖励,你现在翅膀硬了,又要想讨更好的礼物,想图皇帝位了,你当我不存在吗?你当我死了吗?

  越骂越气,越气越骂,王莽此时如若在身前,想必王老太太的拐杖会劈头盖脸打过去。王舜跪在那里,不停地劝着姑妈,要她以身体为重,犯不着生这么大的火,将王莽在朝堂上是如何如何斥责武功县长的,又象王政君重述了一遍,说如果不是百官求情,这县长早被王莽推出斩首了,这根本不是王莽的意思,王莽绝无此意。

  在王舜的劝说下,王老太太的火才慢慢消退了一些。

  王舜此行可不是为了刺激王政君,也不是打小报告,无事不登三宝殿,王舜见老太太平息一点,说出了此行的目的:“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它,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王莽没有其他的意思,没想过要当皇帝,但在这个位置上又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想太皇太后让他当“摄皇帝”,好让天下人信服。在向老太太说出此行目的同时,王舜还顺带提醒了一下,现在已经这样,你又没有能力去阻止,让姑妈认了吧!

  “沮之力不能止”,还能怎样,太皇太后王政君被逼无奈,只好按王莽等人的意思下诏书:“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名曰汉光邑。”武功县因出祥瑞,而成了当今“摄皇帝”的封地,武功县长孟通仕途会如何,这还用猜吗?

  “居摄践祚”,是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践祚,是“即位”的意思,多指帝王而言。

  元后已经同意王莽居摄,群臣就从《尚书》和《周礼》等古籍中寻找周公居摄时的规矩,然后提议王莽居摄的形式。主要内容是:“服天子之服,用天子仪仗,如天子南面朝见群臣,处理政事。出入之际要戒严,臣民在其面前要自称臣妾,一如天子之制。举行祭祀典礼之时,赞礼者要自称其为‘假皇帝’,臣民应称其为‘摄皇帝’,其自称应为‘予’,其公文应称‘制’。”最后一条是对元后的惟一安慰:“其朝见太皇太后、皇后则仍用臣礼,所居之处,如诸侯制度。”

  玩黑色幽默吗?假皇帝真的称“假皇帝”,古人太会玩呢,不得不服。

  汉平帝驾崩后第二年(公元6年)正月,王莽正式就任“假皇帝”。

  改元,称居摄元年。

  到南郊祭祀天帝,到东郊迎接春天,在明堂举行大射礼。

  三月己丑日,尊年仅17岁的平帝皇后王嬿为皇太后;立刘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

  三件事一做完,中原大地,中原友邦莫不知王莽为实际掌权者。

  选择刘婴,主要为了保障政策的连贯性,也是为了女儿考虑,至于后面那些封建祥瑞,假皇帝,很大部分是被群臣裹挟。论实力,王莽完全彻底的掌控了朝局,有没有假皇帝这个身份,权势也不是刘婴可以相比的,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况且”假皇帝”是他妈什么东西,自黑吗?

  还有一点,特爱演”自谦戏”的王莽,没有一次推辞,这可不像他。

  王莽终于还是活成了他讨厌的样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