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王莽新朝一一历史的试验田

八十.尘归尘,土归土

  新王朝在旧王朝一片血泊中成立,时间仍然嘀嗒嘀嗒的不管不顾,翻开着新的篇章。

  王莽就这样走了,新朝的19年,不过是我们上下五千年辉煌历史中的沧海一粟。当今的社会,很多人知道王莽这个人,但却很少清楚新朝这个朝代,更别说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一起。我小时候就常有这种疑惑,怎么西汉会接着一个东汉,都是汉朝干吗要分东西呢?甚至都发现了刘秀与前朝根本没有什么必然的血缘联系。

  史书上,你能见到的大多是对新朝和王莽的嘲讽,认为这个人不过就是道貌岸然,通过不择手段谋夺了西汉的江山,毫无国家治理能力,置人民于水火,让新朝的19年民不聊生。说得象是抢了他家的江山是的。

  尘归尘,土归土,王莽再不堪,他也是一代帝王,我始终无法相信一个开国君主会不在乎自己的百姓,你已经站在了权力之巅,整个大中华都属于你,你想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就算是史书再怎么攻击王莽执政愚蠢,为人虚伪,你也很能查找到一页关于王莽淫奢极欲的记录,三宫六院,后宫三千佳丽这些明确就没有,在物质享受上也没有多少见诸史册上的东西,这些都说明王莽在对个人生活上至少是严于律已的一个人。佛家有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使是对十恶不赦之徒,我们都可以允许其有回头是岸的机会,公正来说,王莽算不上十恶不赦之徒,我们可以更客观一些。

  如果你仔细阅读这段历史,你会发现,史书在王莽称帝前和称帝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我们知道一个好人不可能立马黑化,可新朝19年的短暂生命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那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王莽当皇帝后,各种政策太过于超前或复古,以至于和现实严重脱节,最终引发了民变。

  另外一种观点是,王莽执政期间黄河几次改道,造成了大批的灾民,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动荡。

  还有一种更奇幻的观点,认为王莽是穿越者,用现代国家治理经验统治千年前的社会,上层建筑不能适应当下的生产力,在我们这个社会行之有效的东西,在古代没有一条获得成功,没能成功助推社会的进步,反而对社会造成了一种禁锢,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关于王莽新朝的短命,【概述史】还有个观察,发现禅让制的王朝,如果是在一个长期帝国之后,一般很难长命。虽然一时间人们能接受你,但只要你执政中出现问题比较快,快到还没有忘掉前朝的地步,那种对逝去帝国的追念马上就能把这个王朝湮没。王莽的新朝就是这样被湮没的。

  但没有办法,王莽找不到禅让借鉴的案例,史书在他之前不过就是一种传说,真正有详细记录,大家都一致公认的禅让首例就是王莽的这次,他给后来者留下了一整套禅让流程。

  这四种失败的原因各有各的立足点,但我其实发现一个最简单的点,能决定一个王朝成败的关键,其实最简单的就是能不能让你的人民过上好的生活,也许在外族入侵时人民会有点骨气,但真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也会慢慢放弃抵触,因为我们民族还有汉化功能,我们还有大儒道圈,元朝是蒙古族入侵,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就从未停止。清朝是满族入侵,人民生活水平在康乾盛世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抵抗慢慢也就消失。当然,在当今社会,特别是欧洲国家,民粹盛行,那地的人可是宁可生活退步也得自己独立。我只是基于我们的历史得出的这一观点。

  人民能不能好好的生活,物质和精神生活能不能得到满足,才是一个朝代活下去的关键。如果你有强大的国家武力值,有强大的专制统治,你也可以忽略上一条,强横地活下去。

  恰好,王莽这两条都不占,上天也不占在他那边,新朝就这样被搞完蛋。

  王莽接手前,西汉以“和亲”为主,对内对外好久都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早已休养生息很多年,王莽想要无为而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前提条件不太够,未必能实现目标,也不太可能讨得好人民。

  作为一个有所追求的帝王,王莽做了很多事。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王莽改制,你说他复古制也好,说他是穿越回去新政旧用也罢,他对西汉很多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王田制”,其核心是变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封建土地国有制,企图以此来遏止土地兼并,实现耕者有其田。最终由于大地主的反对失败,有人说井田制“乃书生之论,所以不可行也”。可是我们现在不就是土地国有制吗?

  王莽代汉后,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过分盘剥,又颁布了五均六管法,实质上是官营一部分工商业,将民营的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等大宗商业收归国有,这不就是现在的重点物资国有经营吗?

  王莽事事尊从儒家礼教,这也是大家认为其失败的原因,但宋朝朱熹时,孔孟之道都快要泯灭人性的地步,可宋朝的经济却能做到世界第一。

  我对经济不在行,很难理解王莽干吗在币制上改来改去,也不知道这个对社会经济会带来多大的影响,我们建国至今也有了第六套人民币,也许是他在短时间内更换得太频繁,但你会发现这明显又不同于国民党时的金元卷,搞经济的会觉得币制会影响实体经济,但我想古代不会有控制市场投放量,提高准备金率这些操作吧。有人说王莽改币的主要目的是用货币贬值的方法,聚敛财富。结果是币制改革一次,王莽就实现一次对人民财富的大掠夺,关键是他这样的目的真是这样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你的,抢什么抢?

  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这不就是国家介入管理,调控市场经济吗?

  王莽改制的很多点,我们都可以从自己身边找到和其对标的制度,为什么我们在当今社会会在这套体制下蓬勃发展,而这一切却葬送了王莽呢?

  象那种不能适应当时的生产力这种大道理我就不讲了,讲了也显得我是外行,我只想谈谈我从史册上得到的感觉,从我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分析王莽失败的原因。

  首先是和平接管的国家,在官员任用上没有从下到上的打乱重建,在建国初期也没有下狠手根除对新政权强硬抵触的官吏,没能形成一个新政权所需要的官僚体制。这样整个吏制还是处于一个前朝的状态,每一道改革官员内心都会与前朝制度做一对比,全国官吏很难形成合力,上下没能拧成一股绳。王莽在位期间颁布的一些改革措施,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执行度都不到位,地方官员没有跟上国家的步伐,使之不了了之。等到最终发现错误,王莽又只能再制定一个新的制度,用一个一个的补丁,去填补BUG,最后让民众也无所适从。

  其次我认为王莽被自己的官员蒙蔽了双眼,为了民生他向市场投放了监督员,及时的了解和反馈物价,这群人却官商勾结,囤货谋利,反而影响了民生;他向各地投入了大量的情报人员,也没一个能向他反应真实的社会状况,他在皇宫内,闭门造车,还一直以为天下太平。

  第三点我发现整个新朝的武力值太差,就没出一个能打将领,对内,对外不行。这也是和平演变必须要承担的后果,没有血与火,没有刺刀见血的拼杀,是很难走出来一个好将领,一将成名万骨枯,古话不是没有道理。武力值不行,对外不能保边,对内不能平叛,就算你再伟大的文明,再发达的经济,没有强大的国家军队,同样会转眼灭国;反过来你武力爆棚,就算是全国人民生活一团糟,放在今天也一样会过得下去。

  最要命的一点是天不遂人愿,老天就没打算让你好好活。接二连三的大灾让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我们民族是一个坚韧的民族,但凡能过得下去就不会反抗。老天没给新朝足够长的缓冲期,在还没将船头调向新朝的方向,就被劈头盖脸的巨浪揪翻在地。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王莽的新朝在大部分时间,还是实现了帝国统一的。对外关系处理的也不错,包括同匈奴、羌族、西域等。即使对外战争不断,新朝还是维持了西汉疆域的完整。

  历史是个小姑娘,总是任人打扮,每个人有每个人眼中的风景。

  读新朝的历史,写出我眼中的王莽,不过就是我眼中的那份风景。最后引用胡适、黄仁宇、吕思勉、钱穆四大名家对王莽的看法,以慰读者,以妨自己有失偏颇。

  学者胡适为王莽平反,他认为:“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则指出,从王莽登位后发出的一系列诏书中看到,王莽的政策根本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环境,亦缺乏适当的用人安排。

  史学家吕思勉也认为以汉朝为出发点的历史评价不公,即将王莽的优点全部用一个“伪”字掩盖。王莽本身博学,礼贤下士,孝敬母亲及寡居的嫂嫂,地位越高而对人越谦虚,而且自己与自己家人的生活始终接近清贫,甚至王莽的妻子因为穿着朴素出门迎客被认为是仆佣。吕思勉认为凡是作伪之人,必然是有所图的,而王莽代汉称帝所图达到之后却并无改变,一生作为如一,又如何能称其为伪?更重要的是,王莽改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次重大转变,在西汉及以前,凡是谈论政治的人大多对社会现状进行攻击要求改革,至东汉及以后,玄学、佛学先后兴起,都强调适应社会,而不再追求改革。王莽的行事,诸如恢复井田等,其实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从先秦以来仁人志士的公意,无论成败,都应由抱有此类见解的人士共负,而不是王莽一人之责。

  史家钱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

  以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