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时辰后,宇文质终于带着他所率领的士兵到达东城。
宇文质估算了一下,从南城到东城也就20里路的样子,他居然带着队伍走了一个多时辰,要知道这些士兵还没携带辎重。
再看着松垮的阵型,宇文质陷入沉思。
一般将领和名将的能力的差距一部分就体现在行军方面,优秀的将领往往会拥有非常惊人的行动力。
他所统帅的军队的行动力和一般队伍的行动力并没什么差距。
“我离成为一个优秀将领还差点远啊,也就纸上谈兵水平。”宇文质清晰的认识到。
“看来找代打这件事得抓紧了。”
“不过我也不是没有优势,凭借对历史的熟知他的战略眼光在这个时代是最精准的。”
宇文质是从结果逆推找原因,其他人不知道结果只能从有限的已知信息,推断结果,难度比他大了十倍以上。
三个时辰后,所有中郎将统帅的军队陆续集合。
宇文邕站在东城城墙上,默默注视着底下不断集合的方阵,心中对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和这批将领的能力有了大致了解。
基本能够执行他的命令,整体能用,但是没有特别出色的。
不过相比于文恬武嬉的伪齐军队,将打战当做儿戏一般。
击败伪齐,这支军队足矣。
但是宇文邕的心情依旧沉重。
这次演武他不仅仅是为了观察府兵的战力,更是对这些中郎将的一次考核。
考核的结果他很不满意,这批中郎将他是准备当做储备人才大力培养的,然而其中并没有特别优秀的。
相比于他们的父辈这些年轻人的能力要差太多。
“勋贵子弟中的优秀人才太少了,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想到他还年轻,有大把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宇文邕的心情总算好了一点,不在是一脸严肃。
不多时宇文邕眼睛突然一亮,他看到了了宇文质的大纛。
对于这个侄子,宇文邕印象非常深刻。
之前不知道他的才能,没想到在那次宴会上,侃侃而谈,着实让他震惊。
这次的演武应该是他第一次领兵,表现和那些有几年经验的勋贵子弟差不多,是个可造之材。
以后可以多多培养他,让他好好辅佐太子。
考察完列阵和行军,兑现他的承诺后,宇文邕高兴地下令所有人原地解散。
总的来说,宇文邕还是很高兴的,至少长久以来的目标,打败齐国这一目标还是可以实现。
等实现这个目标再慢慢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经过这次演武,宇文质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但是莫得办法。
他无法领军,更没法实战,只能纸上谈兵。
如果他能组建属于他自己的军队就好了,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就不会出现政令不通的问题,至少这些士兵都能明白军令。
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府兵制的体制下军权都是皇帝的,宇文邕不允许北周有他不能掌控的军队。
不能进行实战演练,就只能学习别人的经验,他需要一个有丰富统兵经验的老师。
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呢?
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容易找,但是老兵最多也只是士兵而已。
他们顶多有丰富的战场经验,可以提高从战争中存活的概率,向他们请教管理士兵,他们也不懂啊。
宇文质又不打算自己冲锋陷阵,那是猛将们干的事,他负责谋划就好。
再说了就算他亲自冲锋,怎么也要带一群亲兵,要是这一群亲兵都死了,他一个未成年人多半也是活不下去的。
虽然他地位不低,但是有丰富统兵经验的老师他还真找不到。
在这个乱世中,有丰富统兵经验的人地位都不低,而且对于他们的统兵经验一个个宝贵的很,不会轻易传给外人。
把统兵经验传给外人,说不定哪一天在战场上就要作为对手碰到一起。
除非他们有求于他,不然不可能对他倾囊相授。
宇文质突然眼神一亮,他想到了一个一定会对他倾囊相授的人了。
那就是宇文宪。
历史上的宇文宪可是名将,历朝历代都是进了武庙的牛人。
由于关系太过亲密,宇文质第一时间反而忽视了宇文宪的能力,没想到宇文宪就能教他。
回到府邸后,宇文质立刻向宇文宪请教统兵经验。
宇文宪也不藏私,将他的所有作战经验一一相告。
宇文质像个海绵一样不断吸取宇文宪的作战经验。
半年后,宇文邕预定的伐齐日期终于到了。
九月七日,宇文邕举行大朝会,准备和群臣共同商议伐齐事宜。
宇文邕对群臣说道。
“齐君无道,朝廷混乱,朕欲伐齐,何如?”
宇文邕表面上虽然是在询问群臣,但语气却用的是肯定的语气。
群臣知道宇文邕心意已决,纷纷附议。
然后宇文邕又召集众将,商讨具体作战方略。
宇文邕说道:
“朕去年是真的因为生病,无法动作,所以才只能退军,故无功而返,但是之前进入齐国境内,已经知道了齐国的具体情况,齐国的军队作战,就像儿戏一般。”
“况且齐国朝廷昏乱,政由群小;百姓一片哀怨,朝不保夕。不早做谋划,天与不取,以后迟早会后悔。之前出河外,如同攻击敌人腹背,没有攻击到敌人要害。晋州本贺六浑所起之地,镇摄要重,今往攻之,彼必来援;吾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巢穴,混同文轨。”
众将听到宇文邕要孤军深入直接攻打晋阳,脸色大变,纷纷劝说道。
“陛下,晋州是伪齐的军事要地,是高欢起兵之地,必定设有重兵,我军恐难以攻克。”
“陛下,晋州城池非常坚固,不是一时能够攻克的啊!”宇文邕亲信王轨也说道。“我军可以采用上一次的方略稳妥进军,徐徐图之,不可冒进。”
宇文邕陷入困境,众将都害怕晋州兵多难以攻克,不敢从晋州进军,连他的亲信也不认同他的战略部署。
宇文邕的伐齐大业第一步就陷入困境。
伐齐之事已经确定,但是宇文邕和众将的意见产生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