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议和:冒顿之书
对外,反击匈奴。
对内,平定叛乱。
刘恒向天下人证明了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然,皇帝是一个不好当的职业,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
不久,刘恒在长安,收到一封书信。写信的人,是匈奴单于冒顿。
冒顿是很厉害的人物,我在《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第三卷《称帝那些事》重点介绍了汉匈之间的关系。现在,来回顾一下。
冒顿是匈奴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
冒顿的活动轨迹,与大汉王朝建立,同时进行。
中原诸侯反秦,冒顿开始霸业之路。
鸣镝弑父,是他草原霸业的开始。
攻破东胡,是他征服草原的第一步。
北方诸多部落,臣服他。
西边强大的月氏,也被打得向西逃亡。
汉高祖刘邦,被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
吕太后时,冒顿写信辱后。
他也特别能活,历经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吕太后、汉文帝。看他身体健康硬朗,再活两年,也没有问题。
这一次,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冒顿给刘恒写的信,里面的内容少了霸道欺凌,也少了嚣张气焰,反而多了点柔和。
这份信有个中心思想:求和。
明确表示,大汉和匈奴和睦相处,互不侵犯。
来看一下,匈奴单于冒顿之书。
书信开头基本格式:向对方问候。
先打感情牌:匈奴与大汉和亲,以及刘恒继位对他说得那些话,甚合我意。
指出现在汉匈之间的局面,是谁引起的:汉朝边境的官吏侵扰和侮辱右贤王。
又为自己开脱罪责:右贤王没有请示我,却听信了后义卢侯难氏等人的计谋,同汉朝对抗。
又谈及对抗的后果:破坏了大汉和匈奴缔结的条约,离间了大汉与匈奴昆弟关系。
再指责大汉和匈奴处理争端的态度:匈奴很积极,主动派使者前往大汉表明和平诚意。大汉先扣留匈奴使者,又不派汉使前往匈奴。
冒顿为了展现出和谈的诚意,惩罚右贤王让他去攻打月氏。
冒顿统治匈奴三十多年,知道一个道理,弱国无外交。所以,他要展示匈奴的强大,足以与大汉抗衡。
他要彰显匈奴的武力:匈奴精兵良将,战马强大吏,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概括成一句话:北方草原,我说了算。
冒顿不想过分刺激大汉皇帝,直接表明中心思想:与大汉恢复旧约,和睦相处。
再告诉大汉皇帝,汉匈和好对双方都有好处:不仅能够使边疆百姓得到安宁,还能使汉匈世代友好。
冒顿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是一厢情愿。他不知道大汉皇帝是怎么想的,派郎中系雩浅,出使大汉。并献上骆驼一匹,战马二匹,驾车之马八匹。
为了争取与大汉恢复双边关系,冒顿还退了一步:皇帝不希望匈奴靠近汉朝的边塞,我诏告官吏百姓居住到远离汉朝边塞的地方。
为了保证使者的安全,冒顿明确提了一个要求:使者达到后,请立即让他回来。
同时,这个要求还表明另外一个意思。你不放他回来,就是突破了我的底线,我们只能开战。
从这封书信当中,可以看出。冒顿为了争取汉匈和平,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他主动派使者出使大汉,惩罚右贤王。大汉不想匈奴靠近边塞,他也能答应。
按道理说,冒顿是北方强者,不仅是匈奴第二位单于,还是第一个统一草原部落的人。匈奴冒顿单于一向以残暴凶狠著称,为了权力,可以鸣镝弑父。为了打赢东胡,他送战马,送妻子。
他敢集中军力,围困刘邦。
他敢写信,辱吕太后。
这一次,冒顿放下了身段,主动找大汉求和。
有句话说得好,事出反常,必有妖。
对于冒顿主动降低身段,与汉求和,有以下原因。
1.匈奴刚击败了草原对手,自身消耗巨大,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巩固成果。尤其是月氏、西域诸国。
2.汉文帝反击匈奴,平定内乱,让冒顿看到了这位皇帝很强硬,是一个不能乱惹的对手。
3.英雄迟暮。
冒顿称霸草原三十多年,他老了。他已经没有精力和野心与大汉开战,争个输赢。他退一步,不仅能够保住现在的成果,还能为子孙争取时间。
冒顿使者前往大汉,抵达薪望。将书信交到大汉手中,返回匈奴。
刘恒收到匈奴的书信,就会有两个选择。
要么,与匈奴开战,血洗国耻。
要么,与匈奴和解,执行和亲政策。
刘恒召集朝臣讨论,主题只有一个:是战,是和。
按道理说,大汉刚反击匈奴,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该打下去。
可,这一次又出现变故。
公卿大臣,主张和。
为了让自己说话更有说服性,他们给出了三个理由:
1.匈奴很强大,又刚击败月氏,定西域诸国,士气正盛。(武力不能击败匈奴)
2.匈奴疆域,不适合居住,得来无益。
3.和亲政策,是高祖定策,也是解决边患最好的办法。
朝臣一反常态,主张和。
反击匈奴的主战派,也没说打。
刘恒也一反常态,选择和。
既然选择和,就要写信告诉冒顿,大汉皇帝的意思。
于是,就有了汉文帝之书。
书信格式第一句:问好。
然后,进入正题。
你的使者郎中系雩浅送的书信,我收到了。书信内容,我也看了。朕甚嘉之,此古圣主之意。
再指出匈奴要为这次争端负责:汉朝和匈奴缔结和约,结为兄弟,送给匈奴的东西非常丰厚。而,你们却主动挑起事端,违背合约。右贤王得到惩罚,此事,我不追究,你也别深究。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刘恒又表达出一个中心思想:大汉愿意与匈奴和解,缔结和平协议。
但,刘恒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守信。
你要守信,不能破坏和平协议。进而,又传递出另外一层意思。你如果不守信,破坏协议,汉匈只能战场相见。
为了展现出刘恒和谈的诚意,他派出了两名使者。一位叫中大夫意,另一位叫谒者令肩。
冒顿写信,送了礼。刘恒回信,要还礼。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叫礼尚往来。
大汉比匈奴富有,物质丰盛,刘恒赏赐很丰厚。来看一下这份清单:皇帝穿戴的绮衣、长襦、锦袍各一件,比余一个,黄金装饰的衣带一件,黄金带钩一件,绣花绸十匹,锦缎三十匹,赤绨和绿缯各四十匹。
这里有个问题,刘恒刚反击匈奴,为什么选择和谈。
对于,这个反常的现象,有以下看法。
1.打,是刘恒的手段。和,才是刘恒想要达到的目的。
2.匈奴势力很强大,不好打。
3.主和派占据上风,做通了刘恒思想工作。
其实,我认为还有最重要一点。济北王刘兴居叛乱,让刘恒的工作重心,从对外转为对内。
就这样,汉匈第一次矛盾升级,引发军事冲突。冒顿写信,刘恒回信,汉匈关系又恢复正常化。从汉文帝和冒顿单于之间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
有时候,你主动退一步,降低身段,不是懦弱,而是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