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立储、立后、封赏

  汉文帝元年,正月。朝臣拟好奏章,上表刘恒,请立皇太子。朝臣给出了一个官方的理由:尊奉宗庙。

  对于,这个提议。刘恒心里是一百个愿意。他是皇帝,立儿子为太子。这样,能够更加巩固他的帝位。但,刘恒嘴上不能这样说。

  他,要推辞。

  直接,答应朝臣的请求,会给天下人留下话柄。

  他的帝位是朝臣和刘姓皇族共同推举出来,继承方式,可以这样理解,兄终弟及。

  他刚上位,立太子,就会被认为继承方式是父死子继。再加上,刘恒才二十四岁,正是年富力强,晚几年立太子也无所谓。

  刘恒推辞了,用了这样的官方理由:德薄。

  他说,自己刚继位,没有得到神明的认可。也没做出成绩,令天下百姓满意。没有效仿圣贤,禅让天下,却立自己儿子为太子。这是加重,我的罪过。我将如何给天下人交代。

  刘恒内心想的,嘴上不会说出来。他说的,是给朝臣和天下人听。他还给朝臣出了一个难题,潜台词是你们给我找一个立我儿子为太子的理由。这个理由,要充分,还要令天下人信服。

  朝臣仍旧是那一套原话:早立太子,是为了能够侍奉宗庙涉及,不忘天下。

  刘恒听了,心里不高兴。朝臣说立太子,就应该把文案写清楚点,立他那个儿子为太子。立太子后,诸侯王会不会有意见。诸侯王有意见,你们有什么应对策略。

  刘恒是聪明人,看透,不说。朝臣打官腔,就陪他们玩。你们想不到的地方,我就出言提醒。刘恒就从朝臣嘴上的宗庙社稷,不忘天下,做为突破口。

  你们给我装傻,那我就指出来。

  刘恒刻意点了三个人的名字:楚王刘交、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

  楚王刘交是我叔父,年纪大,阅历丰富,懂得治国理政。

  吴王刘濞是我堂兄,贤惠仁德,名声不错。

  淮南王刘长是我弟弟,也是品德优秀的人。

  他们三人在,宗庙社稷岂会有危险。

  诸侯王、宗室、兄弟和有功的大臣,很多都是有能有德的人。哪怕皇帝,不是我。这是社稷之幸,天下人之福。你们不推举有贤德的人,却要我立儿子为太子。天下人,就会认为,我私心太重,只顾自己,不顾天下。

  刘恒不立儿子为太子,讲的这段话,说得冠冕堂皇,很是充分。但,潜在意思是在反问大臣。为什么要立我儿子,你们要细说,多说,最好要有历史依据。

  我立儿子,诸侯王、大臣、宗室有意见,你们有什么方法应对。刘恒怕大臣装傻,特别画上重点:楚王刘交、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

  刘恒既想立儿子,又不想落下私心太重,不为天下的骂名。

  陈平看着来自皇帝的反驳依据,他笑了。同时,还有很多担忧。他们拥立的这位皇帝,一点也不弱势。相反,他的帝王之术,驾驭朝臣的能力,比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最不看好的人,是最合适继承帝位的人。

  陈平年事已高,没有办法将刘恒赶下帝位。事成定局,他要做的就是向新帝表明态度,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留条后路。

  陈平被誉为汉初的谋略家,也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还大权在握,政治经验十分丰富。刘恒表面上说的话,他才不信。他不信,就要想办法解决刘恒没有摆在台面的事情。

  于是,就有了第三次请封太子。

  这一次,朝臣是有备而来。他们先说了,为什么要立太子:立嫡立长的继承制,由来已久,深入人心。

  先给出法理依据。

  殷商、姬周立国,奉行立太子这种制度,故而能够将国祚传承数百年。

  再以高祖说法。

  高祖平定天下,立太子,就是为了安定人心。

  又解除刘恒心里的担忧:诸侯王、列侯会不会有意见。

  高祖征战四方,分封诸侯,是本朝的始祖。受封的诸侯王、列侯,也是封国的始祖,且只能是封国的始祖。子孙继承先祖基业,传承不息,已经是公认的大原则,不能更改。

  最后,朝臣明确表示态度。

  不立自己的子嗣,而从宗室、诸侯中另选他们,违背了高祖意愿。

  高祖不答应,我们也不会答应。

  朝臣做的功课十足,还明确表示那位皇子适合被立为太子。这位皇子,就是刘启。

  朝臣给出了这样的理由:

  1.皇子中,刘启年龄最大。

  2.纯厚仁爱。

  此时,刘恒才二十五岁。但,他有很多儿子。代王后为他生了四个儿子:没有留下名字,且在刘恒登基两个月后,离奇死亡。

  窦漪房(未来的窦太后)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刘武。

  还有,未能留下姓名的女子,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刘参、刘揖。

  刘启,出生于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6年),也就是刘恒为代王第八年,出生在代地中都。现在,刘启已经八岁。

  据史料记载,刘恒和刘启,年龄相差十五岁。也就是说,刘恒在十五岁,就已经有生下刘启。对于,现在人来说。十五岁生下孩子,定会上热搜,引发充满争议的讨论。但,刘恒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件很常见的普通现象。

  吕太后针对汉初的现象,为了增加人口,制定了一项政令:女子十五岁不嫁,男子十五岁不娶,要罚款,且处罚相当严重。

  刘恒是大汉子民,又是刘姓诸侯王,生活条件不错,经济也没什么负担。他有能力生,还有能力养。所以,他要执行大汉的政策:多生。

  刘恒看着朝臣第三次上表的诏书,得出两个结论:

  1.立儿子为太子,合情合理合法,是天下人的意愿,也不会影响到他的名声。

  2.诸侯王失去了被立资格,有功的朝臣、列侯也不会意见。

  刘恒得到朝臣的明确答复,他放心了。

  汉文帝元年三月,刘启被立为太子。他就是未来的汉景帝。

  刘恒告诉天下人让儿子继承家业,是合法的,得到官方认可。他做了一件事:继承父业的人,升爵一级。

  这场立太子风波,就此告一段落。

  刘恒站在未央宫高楼,看着长安。

  我,是大汉的皇帝。

  我儿子,是大汉的储君。

  刘启被立为太子,是大汉未来的国君。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愿望:望子成龙。

  刘恒对刘启寄予厚望,对他的教育问题相当重视。所以,刘恒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选谁给刘启当老师。

  如何教化培养太子,以便将来执政朝廷,刘恒就要为儿子选一位好的老师。这位老师,享受大汉津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太子太傅。

  刘恒是皇帝,掌控最好的教育资源。选一个名师,或者是一个宗派大家,都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刘恒的出发点,不仅是找一位博学的人。他要替儿子,找一位肱骨之臣。

  他挑选出来的老师,要满足三个条件。

  1.是一位仁慈宽厚的长者。

  2.文武兼备,还要具备优秀的品德,懂礼教。

  3.朝中重臣。

  有了选拔条件,就能集中力量去办大事。朝臣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去物色最佳人选。很快,这个人物被物色出来。他就是东阳侯张相如。

  来看一下,张相如的个人简历。

  公元前229年,张相如出生在楚国。此时,正是楚幽王九年。他的家庭基本信息,没有记载。秦灭楚时,这年,张相如才七岁。诸侯反秦时,张相如二十一岁,投身起义,加入苍头军,跟着陈婴干事业。

  陈婴做什么,他也跟着干。

  陈婴归顺项梁,张相如也跟着归顺。

  陈婴被楚怀王封为上柱国,负责都城安全。张相如成为御前侍卫,负责王宫安全。

  义帝被杀,陈婴保持中立,张相如跟着中立。

  陈婴平定豫章、江浙,献土归汉,张相如也跟着归汉。

  刘邦称帝,封陈婴为堂邑侯。张相如官拜中大夫,成为朝廷掌管议论的官员,出入朝堂之上。

  陈婴成为楚相,继续保持低调。而,张相如人生犹如开挂。

  陈豨叛乱,张相如以河间郡守的身份,跟随周勃平叛。曲逆斩侯敞、王黄,聊城破张春。因战功显赫,被封为东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

  汉惠帝去世,张相如以巧妙的方式,劝阻吕太后高筑陵。

  吕太后去世,张相如响应号召,以列侯身份,诛吕,迎立刘恒为帝。

  张相如历经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吕太后,不仅是开国功臣,还是是三朝老臣重臣。现在,张相如已经年过六旬,是位长者。

  论武,屡立战功;

  论文,熟知儒典;

  论德,为人忠厚。

  张相如有资历,有军功,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还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他是太子刘启老师的最佳人选。

  就这样,张相如成为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刘启的学业。

  这年三月,朝臣又上书请封皇后。

  刘启的母亲窦氏母凭子贵,被封为皇后。这位皇后就是后来的窦太后。她也成为继吕太后又一位干政的女强人。她的故事,以后再说。

  刘恒先立长子为太子,再封皇后。

  跟着,分封自己的人。

  舅舅薄昭,被封为轵侯。

  宋昌从龙有功,被封为壮武侯。

  跟随刘恒来长安的人,也官拜九卿。

  为了不被列侯议论,笼络人心,他要加封诸侯和功臣。跟随刘邦进汉中、入蜀郡的列侯,加封食邑三百户。

  跟随刘邦打天下,俸禄在两千石的人。以颖川郡守刘尊为代表,赐食邑六百户;以淮阳郡守申徒嘉为代表,赐食邑五百户;以卫尉定为代表,赐食邑四百户。

  诸侯王的家属,要封赏。淮南王的舅父赵兼,为周阳侯。齐王的舅父驷钧,为清郭侯。

  诸侯国的国相,也要封赏。他就是常山国国相蔡兼,被封为樊侯。

  这次封赏中,有两个人要提一下。

  一位是淮阳郡守申屠嘉,他是历经汉文帝、汉景帝两朝的重要人物。他是后面,一个出色的风云人物。另一位是蔡兼,他有个后人,叫蔡文姬。她有个代表作:胡笳十八拍。

  刘恒从代,到长安继位,成为新帝。他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先立子,再立后。他在这场诛吕宫廷政变之中,权力交接,平安过渡。然,还有两个难题,需要他去解决。

  一个是刘姓诸侯势大,另一个是功臣集团盘根错节。

  一个人的到来,为他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他就是被称为汉初千古难遇的政治天才:贾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