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容布局方有胜
此时的双方正在厉兵秣马。
战争开始前,刘邦团结所有力量一起对付项羽,先后封了四王,分别是英布赵王耳齐王信和韩王信。
同年,八月燕王臧荼派兵助汉攻楚同时,彭越拥兵梁地,断绝楚军粮道;齐王韩信又接连发兵击楚,其先锋灌婴之军甚至已攻入淮北,多次击败淮北楚军。
这个时候对于刘邦来说消息是好消息,可是却算不上是好结果,因为这一仗一旦完成刘邦等于多了四个敌人,同样也是这一仗让他看到了作为汉军的不足,也就是他自己的不足,他的威名只是能让他这次召集而来的兵马参与外围,没有如他精打细算的那般这些人为他拼死,除了他自己的兵。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他自己意识到了自己有问题,同样项羽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天下闻名的鸿沟和议。
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汉楚约定双方各自退兵。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而刘邦也打算西返。
但就在这时张良和陈平一起建议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刘邦采纳了二人的建议,这也是刘邦为人的长处,也是项羽永远追赶不上的原因之一。
于是,就有了之后追击之战。
当汉军追至夏南时,刘邦再次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这次,韩信及彭越依然未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使得楚军合围了刘邦。
这个时候若没有办法刘邦恐就彻底失去历史这个舞台,这是刘邦所不愿的,不管是之前咸阳宫的豪华奢靡还是掌权之后的眼界格局,刘邦都知道自己回不去了。
他招来张良,张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一个能让韩信等为他死战的主意。
张良建议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韩信、彭越二人挥军南下,同时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了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此时,项羽的处境虽然四面受敌但还远远不到危急时刻,他现在有两条可以进行选择,一个是回到他的大本营也就是彭城去休整然后等待下一次的时机,另一个就在此地开战决战,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当然结果他是失败的,但谁也不敢称他为寇。
不过,也就在此时,传来一个消息淮南王英布诱降了楚国大司马周殷那是他的三大将领之一,虽然地位不如龙且曹咎但是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了。
因此,项羽返回的路径被切断了,他只能以淮河之险与巢湖之粮与汉军继续周旋。
刘邦出固陵向东,而项羽朝南撤退。
鉴于韩信曾有平定三秦之战和平齐之战的经验,刘邦决定将这六十万大军的指挥权都交予韩信统一调度,毕其功于此战。
同样,这也是高祖比较强的地方他善用人。
韩信与之交战,因为项羽之强让韩信明白只能用数倍的兵力才能彻底打垮对方,所以在布局上并没有像外界说的那般四面楚歌,只是围攻了三面而已。
为了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韩信决定围而不攻耗其粮草夺其士气,待到时机已至的时候,韩信发动最后一击一首楚歌让楚军士气彻底丧失有了回家的念头。
这个时候还跟随在项羽身边的就只有八百士卒,项羽决定突围。
突围之后就需要找到一条安全撤退的路,但是项羽的人马对附近的路线并不熟悉,那怎么办?就找了一个人,在史记中记载,这人是田父,陈铎。
对此外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项羽为了急于过江听了一半就走了,没有发现对面是沼泽,二是陈铎觉得项羽很残暴,毕竟那个时候刘邦的假仁假义是很有名声的。
项羽率领八百骑兵来回冲杀,直至他一人最后杀死数百骑,终于力竭而亡。
在长江的一段马鞍山之旁就是乌江,这里就出现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乌江自刎的传说。
因为楚怀王之前曾封项羽为鲁公,所以项羽封地的人就叫鲁人。
项羽死后他们不肯投降,刘邦把项羽的头颅阁下展示给他们看,他们这才投降。
至此,亥下之战结束。
但,天下远远没有到和平的时候。
因为,项羽没了,刘邦还有更多的敌人,虽然他们比不上项羽的勇武,可他们一旦团结起来,刘邦恐距离项羽之日也不久矣。
刘邦灭了楚军,被众人推举为帝,先推辞推辞不过才接受。
刘邦成为了皇帝,也开始以皇帝的眼光格局和政治视角来看待天下的事务,尤其是他所分封的诸侯国。
封立功之臣为王国实非他所愿。
于是,他有了猜忌之心。
这个时候他也有了为自己的子孙做考虑的心思,因此杀功臣就成为了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难关。
他既然要杀功臣那就先找一个谁也说不上话的功臣来杀,韩信功高震主,他想杀可杀不得,因为众将请命,他明白这些人只不过是兔死狐悲罢了。
他不敢逼反这些人,所以留下了韩信的命。
而此时的诸侯王国,已经少了一个还有六个,分别是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楚王韩信、赵王此时已经不是当年和刘邦相交的张耳而是他的儿子张敖,燕王卢绾和长沙王吴芮。
这个时期,在外部的敌人还有匈奴。
而楚王信则被匈奴攻打失败被杀。
刘邦的敌人又少了一个。
张敖是帝婿不假,可也被刘邦视作为奴也不假。
就在刘邦征讨韩王信的时候,刘邦到了张敖的地方居住,张敖毕竟是他的女婿,女婿伺候老丈人是应该的,但是张敖太唯唯诺诺甚至说有些卑微都不为过,任劳任怨还像奴仆一样谄媚,作为老丈人的刘邦自然是看不起的,而张敖的属下就觉得太过分了,有人想杀了他,但是张敖的一切以及他父亲赵王的一切都是刘邦给的,他觉得自己不该起反叛的念头,于是自己咬破了手指对臣下做了一个宣言。
事情到此暂时结束,张敖送刘邦离开以为刘邦再也不回来了,结果等刘邦下一次来没多久,而这次刘邦做的更过分,不仅把张敖当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仆,还把张敖的女人给睡了,接到这个消息后,张敖就像赵美人是被皇帝睡过的,他不敢碰为了隐瞒此事只能修一座宫殿专门拿给对方住,随着赵美人的肚子越来越大事情终于无法掩饰过去。
这个时候有个叫贯高的人,他是张敖的属下,为人属下主辱臣死。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
为了给主上分忧,他想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刘邦给杀了。
但是他失败了。
于是他被抓进监狱,而张敖也被连累。
这个时候官兵冲进张敖的府邸把所有人都抓了,尤其是那个大着肚子的赵美人,赵美人对监狱的牢头说到这是皇帝的孩子,牢头吓到了随后层层上报,刘邦倒好来了个不承认。
因为张敖之父张耳和刘邦是多年的朋友,就有人说情,其中说情最多的还有吕后,因为这些人的劝说,张敖没有立刻死,但他总是待在牢里也不是办法啊。
终于有一天赵美人把孩子生下,这个孩子就是刘长,当孩子出生就被人抱到刘邦的面前,刘邦看了后终于承认这是他的孩子。
因此,吕后很生气。
这个时候,贯高很有担当一直称是自己的主意,张敖不知情。
再加上吕后的劝说,又有刘长这件事所以张敖被放出来了,但却因此被削爵位成为降为宣平侯。
这件事情结束了,刘邦也不再找张敖的麻烦,可是当刘邦死后,张敖还是逃不开命运对他的捉弄,他的女儿被吕后盯上了,也就是历史上惠帝的皇后,张嫣。
张敖因为一生窝囊,再加上命运的捉弄,不得志郁郁而终享年六十。
淮南王英布因此心生恐惧所以造反,高祖亲自领军,胜之。
这下子就只剩下燕王和吴芮两人。
吴芮这个长沙王因地处长沙湿气重多虫蚁,非北方人士能适应,不过还是派人去把他杀了,因为当地部落南武侯织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于是授其名义封其为王,赐南海二字。
卢绾和高祖是同里的乡亲,因为彼此交情深厚甚至超过萧何所以封了王,但因为害怕高祖成为皇帝后亲算自己不敢进京,但还是被高祖派手下将领杀了。
至此,昔日高祖分封的异姓王次第歼灭,
古有周天子分封八百诸侯,高祖也想像周天子那样,但是因为异姓王的前车之鉴他决定封赏自己的儿子或者宗室子弟,待他们成年后前往封地并派遣一应官员。
汉代官制沿秦之旧,丞相为最高行政职位后称相国,位在诸侯王下。
吕后亡则相国废,后置丞相一人,初一列候有功者任之,后儒生亦可初仕任丞相。
丞相居百官之首,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谏说皇帝,匡其不逮并保举官吏受理郡守计薄等;
其职权行使或因才能或因际遇又或因同君王关系等,汉初丞相有大权,景帝之后徒有虚名。
御史大夫,位于丞相之次,御史掌文书,经常在君王身边形同文书,所以很多机密要闻都能听得见。其职位曰御史大夫,主要职责传chuan传zhuan诏书,监察百官。
高祖时期太尉徒有虚名,文帝废除此官职,武帝末年召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佐幼主,大将军权威日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人称之为三公。最初并非是官名只是职位的尊称而已,在西汉季年才被正是列为官职,只是此时三公改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指专政之大将军,大司徒系丞相之改称,大司空旧为御史大夫,其上太傅,位高而无实权。
九卿,位在三公之下。卿乃古时之称呼。
九卿一曰奉常后改称太常,掌宗庙祭祀、陵邑,又为星象、卜筮等学问集中地。其所属之博士招收学子传授学问太常亦主持考试;
二曰郎中令,武帝更名为光禄勋,职司禁卫宫殿,有可供调遣之卫士,又有议论政事之大夫为其属吏。
三曰卫尉,职掌卫护宫门之卫兵。
四曰大仆,掌车马;
五曰廷尉,掌刑辟监狱。
六曰典客后改名为大鸿胪,掌诸侯朝见封爵之礼,监管归顺之蛮夷。
七曰宗正,后更名为宗伯,掌录宗室亲属及犯重法之宗人。
八曰治栗内吏,后称大司农管钱币粮谷。
九曰少府,司天子之奉养,为其亲臣,宦者、掖廷等官,皆归其管理,其地方政治则为郡国并行制。
郡沿秦制,其职位曰守,后改称太守。郡下为县,万户以上者,职位称令;不足万户者,曰长。
因为秦法不适用汉朝,萧何取其中合适者为九章,但因为遗失不得而知,同时,皇帝的诏意也是法律的来源之一。
匈奴常为寇边,有秦强大者也建长城也,更何况汉乎!
因为高祖这些年都把军事力量精力用在和项羽作战上,所以就给匈奴一个和平发展的时间,其单于曰冒顿,颇有才能,东破东胡,西败月氏,南并娄烦白羊河南王。更侵燕代两国,收复昔年秦所夺之地。
高祖平定天下,匈奴既有寇边,就应为民除害。
匈奴诈败,高祖前去追击后被围困于平城,幸赖陈平之计,在围困七日后离开,因史记陈平世家有载应为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