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完结,简单说两句吧。
《菩提眼》故事的原型,是一起真实发生在莫高窟的壁画盗窃案。
因为是内部作案,加之破案很快,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我三个月大,还在襁褓之中,就跟随父母来到敦煌莫高窟,父亲临摹壁画,我在研究院里长大,虽然读书后回到南方,但西北对我来说,依旧是不可忘怀的故乡。
关于这起壁画盗窃案,我也是听长辈们说起,故而决定为这个故事写一本小说。
为了更吻合当年的环境与情况,本文设定的时间为2015年。
当然,案子有原型,专业有考据,此外的诸多剧情皆为脑洞。
我此前并不是一个写探险悬疑的作者,因为本科与研究生学的是艺术史,又写了十多年言情小说(正儿八经的老人),早期有《船到桥头自然直》一类的纯言情,后来擅长艺术背景的类型言情,如《交换吧,运气!》《夜留余白》《枕水而眠》等,总体来说,文风都是轻松欢快的。
《菩提眼》对我来说,是一次转型,也是一次挑战。
我从去年三月开始拟大纲、存稿,反复修改,期间开头的三万字就重写过好几遍,最终才定下全文的基调。
七月开始正式连载,从夏天写到秋天,再到冬天,最后又回到春天。
创作至今,这是我写过最艰难、最辛苦,也最有成就感的一本书。
尽管它一定存在不够完美的地方,但对我来说,改变、坚持、完成,就是最大的收获。
谢谢喜欢这本书的你们,希望下一本书还能再与你们相见。
P.S.再随便叨叨一些有的没的。
最初想到萧侃这个人物,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就是一个潇洒又能言善辩的古董掮客,加之又是西行探险,所以给她取名萧侃。
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萧,侃侃而谈的侃。
第二个安排的人物是燕山月,一个出生在戈壁大漠的姑娘,名字的由来不用说,看完都知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抱歉,我第三个才开始考虑男主,林寻白的名字也来源于一首边塞诗,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当然,因为他的身份,名字也包含了“寻找真相”的含义。
最后也是全文的反派赵河远,关于他的名字,陈恪之前也提过,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正是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所以他选择了南下,去往真正有杨柳的地方。
另外就是颇让人惋惜的陈恪,其中“恪”在字典里的解释是,谨慎而恭敬,这两个词也恰好代表了这个人物的某些特点,包括他踏入西北的初衷。
最后说一句,开新文会在微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