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题记
【我终于有幸,来到这个地方,与你擦肩。】
7号,是礼拜日。
在时间方面,学校安排的一向合理。
给支教生腾出周末的时间赶到支教点,等第二天礼拜一,就可以正式上课。
这日,天还未亮,大抵是凌晨五点。许是昨夜下过雨的缘故,空气中弥漫着雾腾腾的水汽,地面也潮湿未干。
集合的地点,在图书馆前的广场。
虽是凌晨,夜有繁星,7#楼却灯火通明。
宿舍楼下,行李箱的轮子摩擦过地面,发出骨辘辘的响声,听着有些心颤。
虽说是6点集合,为了赶时间,支教生都会提前一小时,起床洗漱,收拾被褥。
苏欣和安一宁,互相帮衬着,合力将铺盖带去学校租的大巴车上。
带队的老师,姓周,是个年轻小伙,个子中等,偏瘦,带着黑框眼镜,习惯穿着淡蓝色的衬衣,再将衬衣掖进黑色的西装裤里。
他的手里拿着打印好的资料,时不时扶着眼镜,在大巴车外一遍遍地催着。
等学生全部坐上车,是6点10分。
苏欣和安一宁,并不在一辆车上。她坐的35号车,音乐系的人居多。
一上车,苏欣便从包里掏出耳机,放松地躺在后背座椅上,听歌,凤凰传奇的。
其实,她听过那个山区,只是从未去过。
山区内,有菩萨的道场,是个景点,每日观光的游客估计数以千计。
听人说,菩萨很灵,求学业,求姻缘,求健康,所愿的皆会有回响。
但只是听说。她没去上过香,是真是假,她不好说。但她愿意去信。
她的爸爸,身体一向不好,年轻时吧,身体还稍微强健些,能顶着个毒太阳去那种两米高的木架子上给村里打地基,盖房。
一天下来,能到手百十来块的辛苦钱。
后来,从架子上摔下来后,腿没落好,再也干不了重活。
如今,年龄大了,就专门在地里奔波,养庄稼。
这次去山区,苏欣想好了,去求求菩萨,上上香。
大巴车上的吵闹声,不知何时散了下去。苏欣抬头暼了眼,大伙都在低下头,忙自己的事。
忙这个字,说的不算严谨,准确来说,应该是低头刷着手机。
她向来不喜欢在车内玩手机,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她是晕车的,如再玩手机,会更加难受,翻江倒海的那种。
苏欣目光呆滞,将头侧向窗户边,看着外边快速闪过的树影和高楼。
她在地图上查过,从学院到目的地,共有九十多公里。司机走的是低速,6点多出发,到达镇小学,也得到11点。
许是起得太早,盯着外边,苏欣只觉得眼皮沉重,两眼眯瞪。
趁困意来袭,苏欣摘下耳机,将耳机和手机,一块扔进包里。
随着车轮的滚动,外边的建筑物,从高楼变成了平房,再从平房,变成光秃秃的山脉。
正如嘴边长唱的那句「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一样的意境。
正午11点,大巴车稳稳地刹车,停在了镇小学。
与苏欣待在同一个支教点的,叫胡蕊,身高168,瘦瘦的,画着浓妆,戴着美瞳。
金黄色的头发更是飘逸丝滑。
给苏欣的第一感觉:是个家里有矿的气质型美女。
来接他们的村校长,姓刘,说话没有一点架子,还很热情地帮她俩搬行李。
去的路上,带队的指导老师嘱咐了两句,便急着赶往下一个支教点。
从镇上去村里,少说也有个15公里,需要二十多分钟。
刘校长将前排的车窗摇下,将手臂靠在车窗的槽上,随口问:“看你们,年龄还小吧?”
苏欣和胡蕊点头。
“那什么,我提前给你们说一声,共有三十个娃娃,三个教师,听说你们有个外语系的?”
苏欣回了声,“我就是。”
刘校长长哦了声,叹气说:“娃娃们英语基础不好,多少个英文字母都分不清,你可得好好上上心。”
“好。”苏欣回道。
她早就猜到了,大抵是觉得学外语的教英语,都比较专业。
苏欣看向外边,全是山脉。
从镇上到那个村小学,还得经过别村。
路过村口时,苏欣看见,墙上用白漆粉刷着一行大字。
「若敢点火,抓去坐牢!」
这标语,吓得苏欣缩了缩脖颈,咽口唾沫。
刘校长从后视镜看到后,用习惯的语气说:“这个嘛,没办法,不这样写,有的村民不自觉。”
苏欣嗯了声。
也是,在山区嘛,自然得注意,防火。
“对了,一会到了学校,你们和孩子们,一块去山脚下送水。”刘校长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
苏欣疑惑,去山脚下送水?
胡蕊胆大,直接问:“老师,那山脚离学校不是远吗?能去得了?”
刘校长给两人解释,口吻里还透露着几分心疼:“山脚,就在离学校一公里的地,近得很,也不知道是哪个挨千刀的,在山里抽烟,估计是烟头没灭,这不,烧起来了,从学校门口,看那山里,就跟火云似的。等人灭完火,我想着去山脚下给人送点水。”
两个小姑娘面面相觑。
苏欣这才懂了,为何村里的墙上,要写那么大的标语。
现在看来,还是写小了。总有人,眼瞎。
“喏,这就是**山,也算是个景点,瞧那火,真猛。万幸,这景点没开放,不然,人命就糟了。”
刘校长将车开到巷子门口,指着一公里的火山,心存侥幸地说。
苏欣循着人的视线望去。
山的上方,浓烟弥漫。
山体更是一片火红,比晚霞的颜色还要亮和混浊。
苏欣仰头,将目光落在那滚滚烟雾中,唏嘘说,“看样子,火一时灭不了。”
刘校长也叹气,“谁说不是呢,那消防员,有的忙了。对了,这便是我们的学校——***小学。”
苏欣这才收回目光,看向学校。
学校在一条窄巷子里,门的大小,就跟村里各家各户的那种大门一样。
校门的上面,甚至没写校名。
不过,巷子里散养的两只鸡,倒是吸引了苏欣的注意力。
许是表示欢迎,时不时地仰着脑袋,嘎嘎嘎地叫两声。
学校的对面,是一条细长的小溪。小溪的旁边,三五头黄牛哞哞地叫着。
这幅景象,令苏欣想起了一句诗。
敕勒歌里边的:风吹草低见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