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初遇
“景南路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有大量车祸病人正往这边送过来。”
急诊科王主任接完电话,一边吩咐值班医生随时待命,一边电话通知骨科、内科等相应科室做好会诊准备。
“裴玥。”
“王主任,我在。”
“你今天第一天到急诊实习,有些流程还不是很熟练,等下病人过来,你就负责处理伤势较轻的患者。”
“好的,我知道。”
这一年,裴玥刚满23岁,有着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
她从市医科大学毕业之后,就怀揣着治病救人的崇高志向,孤身一人来到省人民医院工作。
万万没想到,第一天在急诊实习,就遇上了紧急的车祸营救现场。
即便她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面对即将接诊大批病人的急诊室,还是有些小紧张。
“别担心,你就听王主任的安排,负责伤势较轻的患者,其他的就让我们来处理,或者等下你来帮我也可以。”
陆宇琛双手插兜,戴着口罩,看不清表情,只露出一双漂亮的眼睛,似乎还带着淡淡的笑意。
裴玥紧张的小心脏在他温柔的话语下,居然莫名其妙的安定了下来。
“谢谢陆医生。”
两人刚说完,急诊科的感应门应声而开,从外面迅速推进来一个病人。
“病人姓赖,男性,36岁,上班路上因车祸受伤,就诊。”
陆宇琛连忙上前检查病人生命体征。
“病人面色苍白,左侧第3-12肋骨及右侧5-10肋骨多发骨折,其左侧骨折错位明显,全身微汗,略烦躁,口干,不答话,呼吸略急促,呼吸音清,心率约105次每分,收缩期吹风样2级杂音,上腹部稍膨隆,腹软,剑突下按压不适感,肝脾区未触及异常,无腹水征,肠鸣音亢进,四肢乏力,无水肿。”
几个值班护士动作娴熟的为病人调整体位(头侧位),输液速度(50滴每分),调整吸氧(2升每分),并连接监护仪测量生命体征。
“建立第二路静脉通道,500ml林格氏液快速输入!”
陆宇琛转头跟一旁的护士说,“请抽静脉血急查血常规,肾功能,血型,电解质,输血前四项,凝血功能。”
“好的,陆医生。”
看着陆宇琛娴熟的抢救病人,裴玥在一旁默默记在了心里。
虽说这些流程她在课本上已经学的滚瓜烂熟,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没有那么熟练。
“裴医生,这边来了几个皮外伤的病人,你赶紧来处理一下。”
裴玥刚准备上前询问陆宇琛一些问题,就听见门口值班医生喊她,她连忙转身跑过去。
“好的,我来了,这边就交给我吧。”
“医生,我流这么多血会不会有事啊?”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倚靠在座椅上,脸色惨白的看着裴玥。
“阿姨,你别担心,你的检查结果已经出来了,骨头没事,就是一些皮外伤,我帮你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真的吗?可是,为什么这么疼啊?哎呦喂,我感觉这条腿要废了。”
看到这位老阿姨一脸担忧的模样,裴玥耐着性子继续跟她说,“你一定吓坏了吧?不过别怕,到医院就没事了。”
“真的吗?可是...你是实习医生?”
老阿姨眼尖的看到了裴玥挂在胸口的牌子,立马摆摆手说,“不行,不行,你给我换个医生来。”
裴玥只能摘下口罩,认真的看着老阿姨说。
“阿姨您相信我,虽然我是实习生,但这点小伤我还是能够处理好的。”
其实裴玥心里知道,对方肯定是觉得她年轻,又是实习生,肯定没有什么经验。
但她也没有往心里去。
毕竟,谁没有第一次?
而且,谁也不是一出生就是样样精通的。
最后,老阿姨还是在怀疑的目光中看着裴玥帮她处理完了伤口。
处理完这个病人,裴玥又被陆宇琛叫去,让她一起护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做CT检查。
这个患者伤势非常严重,不宜搬动,病情又随时会发生变化。
虽然目前B超、心电图、脑电图、X光片等一些基本检查都能在急诊内进行。
但这个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诊断治疗的需要,必须由医生护送去CT室进行检查。
而护送途中抢救设施有限,此时对患者的细心观察和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就变得极为重要。
陆宇琛经验丰富,自然可以胜任。
但他觉得这对裴玥来说是一次难得锻炼的机会,就跟主任申请让她一同护送病人去CT室。
护士正在对病人按“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评估标准”评分,然后根据结果决定转运者及所携带的抢救用物。
裴玥忍不住偷偷问陆宇琛,“陆医生,如果病人中途突发情况,我们是及时回急诊,还是现场处理?”
“要看病人的情况,有些突发情况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回到急诊处理,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当场实施急救措施,尽量保住病人的生命安全。”
“嗯。”
裴玥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裴玥,你记住,在护送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而危及生命,所以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送途中的持续监护和生命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等下护送途中,你一定要注意观察这些数字。”
“好的。”
虽然任务艰巨,陆宇琛和裴玥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护送。
等病人做完CT检查后,又把他安全的护送回了急诊,重新连接上生命体征监测仪。
裴玥算是松了一口气,但她还没缓过来,就看到又有一批伤员陆续被送到了急诊。
看着忙成一团的急诊室,裴玥开始帮护士分流,尽量让危重的病人先得到救治。
“我没事,先帮他们治疗吧,我等会好了。”
裴玥正低头登记资料,突然听见有个人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他的声音很好听,低沉浑厚,又富有磁性。
她连忙转过头去。
一眼就看到了一个手臂带伤的男子。
他脸上带着温润的笑容,把诊疗的机会让给了一旁的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