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柳云泪

第33章 愤而离京词名盛 恩科中举游姑苏

柳云泪 一桅轻舟 2951 2024-07-06 18:22

  当客船消失在地平线之时,柳七这才反应过来。容妹如此决绝地走了,莫不是自己赎身了,否则?柳七觉得自己太窝囊了,对容妹的许诺竟然一个也没兑现。

  雨渐已停歇,汴河水滚滚向前。雨后的空气湿润极了,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匆匆向回走。

  渐渐清醒的柳七慌忙中回到了客栈,二人换了行头后小石头收拾行装,主仆二人再次来到渡口。

  远处的客船向渡口驶来,偌大的摇橹击打着水面,发出悦耳动听的水声。船靠岸了,旅人们开始下船。

  汴河上南来北往的客流量巨大,所以客船有好几条,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主仆二人随着人流上了船,小石头交了银子,主仆二人来到了客舱。

  “少爷,喝点水。”

  就在这时,船开了。岸上前来送行的人们不停挥手,和远行的亲人朋友告别……

  三张白帆缓缓地升了起来,船速即刻加快了许多。柳七喝着茶,一言不发。

  东京是他的伤心地,一次又一次的落榜,内心极度受伤的柳七又能向谁诉说。正如他刚刚词中所言,“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青梅竹马的云容万般失望地走了,柳七知道容妹一定是不能再等了。

  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自觉已人老珠黄的容妹,怕是等不到自己实现诺言的那一刻了。此际,柳七的心情可想而知……

  本想赴临安当面向干娘讨教,柳七又想虫娘既然如此决绝,干娘又能怎样?聚散离合人间常态,自己又何必触景生情平添烦恼呢?

  了如牵挂的柳七顺水路南下,宿花眠柳寻常事,填词度日醉杜康……

  天圣七年,四十又六的柳七返回京都,东京繁华依旧,早已物是人非,触景伤怀,柳七再次离开汴京,漂泊西北……

  西去的柳七饱览了大宋大好河山,失落的心情慢慢变得麻木,他沉醉于奉旨填词的日子里……

  一路游山玩水,柳三变于明道年间(1032年左右),年近半百的他漫游陕西渭南时,填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三变去西北和西南地区,后至成都,数日后出成都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在漂泊之中度过了十年的时间……

  柳三变是最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大家,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词人怀才不遇的真切感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

  不知不觉柳三变来到了人间天堂苏州,行走在姑苏街面上,他被粉墙黛瓦的江南美景迷住了。

  白衣卿相哪里知晓,苏州人一直羡慕柳三变写给杭州的一首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其中“烟柳画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令姑苏人心心念念。

  而柳永比范仲淹稍大几岁,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一起参加科举,范仲淹中了进士,柳永落榜。此后范仲淹时而州县为官、时而京师任职,柳永却因词风艳丽,一直科举不中。

  虽知希文在姑苏为官,可柳三变不忍前去,是年,宋仁宗亲政,特开恩科,柳三变正好符合“曾五举年五十”的条件。对科举一直心心念念的他欣喜若狂又回东京,渴盼皇恩浩荡……

  再度北上柳永回首往事,即兴创作一首《轮台子》。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

  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暮云渐杳。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恁驱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直至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春闱科考,“柳三变”更名为“柳永”应试后,他喜登进士榜,授睦州(今浙江桐庐、富春一带)团练推官。值得一提的是,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至此,柳氏三绝皆进士,成了崇安百姓子弟仰慕的榜样。

  此时此刻柳永已逾半百,暮年及第,柳永老泪纵横、喜难自禁。他从京师出发至睦州,途经苏州,一想希文任苏州知州,柳永遂前往拜谒,一是叙旧,二是请教。

  范仲淹时年四十五岁,因力谏宋仁宗不要废后,被第二次贬出京城,派到睦州任知州。因苏州久雨成灾,“湖溢而江壅,横没诸邑”,灾民逾十万户。

  朝廷知道范仲淹有治水的本领,他曾主持修过黄海海堰,但当时也有规定官员不能在家乡担任长官。朝廷中有人推荐范仲淹去苏州治水,范仲淹自己心系家乡父老,也向朝廷申请过,但有一些人是反对的,然最终朝廷还是决定派范仲淹去苏州治水。

  柳永赴任途中拜谒老友,范仲淹在观风楼上向柳永介绍了这次治水的坎坷,他的策略是将诸邑积水分别宣泄,东北入长江,东南入吴淞江。但朝廷里有许多反对的声音:“江水已高,不纳此流”、“日有潮来,水安得下”等等。

  范仲淹虽然比柳永小几岁,但为官已近二十年,柳永这次是初次为官,向范仲淹讨教了许多治理州县、安抚百姓的经验。两人相谈甚欢,范仲淹忽然想起柳永以前给杭州写的一首词《望海潮·东南形胜》,把杭州的富庶、西湖的美景如画般展现。

  苏州是范仲淹的家乡,范仲淹于是对柳永说:“两百多年前,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常在观风楼上赏景赋诗,今天我也赋诗一首,然后请你柳耆卿也填一首词吧!”范仲淹即兴吟诵:苏州十咏其九·观风楼

  宋代:范仲淹

  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

  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

  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

  登临岂刘白,满目见诗情。

  此时的范仲淹意气风发、豪情壮志,不但道出了晴空万里时苏州的美景:“山川千里色、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又听到“语笑万家声”,之前愁眉苦脸的苏州百姓从水灾中恢复过来,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千家万户又传出了欢快的笑声。

  柳永也受到了极大的情绪渲染,他凭栏远眺,朗声吟出《瑞鹧鸪·吴会风流》。

  瑞鹧鸪·吴会风流

  [宋]柳永

  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绛阙,依约蓬丘。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襦温袴暖,已扇民讴。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苏州城里城外人烟稠密、山水高低错落。远处烟波浩渺的太湖、吴王和西施常于游宴的姑苏台隐于云雾,犹如蓬莱仙山。

  柳永和范仲淹观风楼上的风云际会,给人间仙境姑苏留下了一组诗词名篇,为后世传颂……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