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逃荒:疯批摄政王把我和太子流放

64、没钱,还消费高

  长宁推着板车,二十多个人跟着村长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走到村头时,走过来一个老妇人,手里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把孩子往村长手里一塞:“非要跟着去,你看着办吧。”

  “哎呀,这么远,跟着干什么呀?走不动道了,我可背不动他。”

  “爷爷,我就要去,我要吃糖。”

  村子眼睛一瞪,花白胡子一吹,支棱起来:“吃糖?哪里有钱买糖?”

  “你带他出去见识见识也好啊,男孩子将来就要在外面闯的。”

  “行,行,那走吧,不过可不能乱要东西。”

  村长这才给萧蔚音音介绍:“这是我家婆娘纪氏,这是小孙子,馋嘴头子。”

  纪氏忙道:“不好意思啊,让你们见笑了。”

  看这样子,比村长圆滑。

  音音摆手:“没事,没事,我觉得你说的特别对,男孩子就要多出去看看,闯一闯。”

  纪氏看着他们的背影走出去好远,音音怀疑她也是过来看看她们的,不然可以一早就把孙子跟着村长。

  于是带了个拖油瓶,又重新上路了。

  村长孙子叫纪云,和一帮孩子一会混熟了,一路上也没有喊累。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爷爷说,我将来是要接他的班的,所以我要当个男子汉。”

  当男子汉这话不错,但是接班当村长管十户人家这事,是不是志向太小了。

  村长还是有点门路的,一进雍县县城,就带领音音到了一个很大的当铺。

  “这是当地最大的当铺了。”

  首饰成色好的都被官差挑拣走了,剩下这一般的,音音这边一共卖了十五两银子,她之前托齐老板卖话本还有三十两银子,去掉一些零零碎碎的,大概还有四十四两银子可用,用来购买一些锅碗瓢盆以及一些日用品,应该是够了。

  齐英卖了二两银子,云香那个成色好些,卖了一两五钱。

  到了衙门,有专门上丁籍的地方,音音足足给了一两银子,官吏高兴了,办起差来效率很高。

  半个时辰后,就把丁籍办好了。

  除了云香自己一户,路氏和路顺在齐英名下,齐茗不需要之外,其他人都上在了音音和萧蔚的户下。

  音音有了银子,就去买买买,钱不多,只能紧着最迫切需要的来,人多,各方面的需求都很多,吃食方面各买了两袋米面,这里的粮食真是贵的离奇,四袋米面就花了四钱,比在路上时买的米面贵了足足两倍半,并且成色也不好。

  可是那些糙米,她又不想买。

  不过就这村长看的眼睛都直了,他们可是很久没有吃过白面了。

  “村长,给孩子买个糖吃吧。”音音本想着送给村长一袋米的,太贵了,还是给一串铜板吧,二十个铜板看起来还是很多的。

  不能给的太多,以免有人觊觎。

  村长已经很高兴了,给孩子买糖去了。

  音音上丁籍的时候,打点官吏没让齐英和云香出钱,有些事情也不能计较太清楚了,云香就买了一袋面放在了板车上。

  齐英家没舍得买米面,买了些粗粮,又买了其他必需品,这就准备回去了。

  在路上碰到热气腾腾的混沌面,音音咽了咽口水,也没好意思去吃,兜里几乎见底了。

  只能等买了米面,回去自己做。

  她已经迫不及待的雀雀欲试了。

  回到村子里,已经是傍晚了,音音热情的留村长吃饭,其实也就是客气客气。

  村长还惦记着那些白面呢,但是又磨不开面子留下,就让孙子留了下来。

  音音已经和洛薇他们讲好了,大家先同吃同住,他们吃什么也给洛薇他们吃什么,他们现在干活也不给工钱了,大家齐心协力等生活安定下来了。

  她在给大家发工钱。

  洛薇等人当然同意了,主人家完全没有把他们当下人看,这个时候能和主人家一起吃喝,这是哪里都没有的好事啊。

  晚上的时候,音音用两个生存点换了两包发酵粉,让莫婶蒸了白面馒头,还特意多蒸了些,给每家每户都送了两个,洛薇带人去山上又摘了一些野菜放了点盐煮了一锅汤,就和着馒头一块吃了。

  好久没吃过白面馒头了,大家都非常的心满意足。

  这一下去了半袋子面,音音有点心疼,人多就是消耗的多啊,还是多想办法挣钱吧。

  大家都特别感激,晚上的时候,亲自过来道谢,顺便来认识一下新邻居,像一些老人,年纪大了,去县城那么远,好多年都出不去村子,见到有人来了,好奇很正常,有的表示友好,还送来了一筐子野菜。

  萧蔚住在山洞里苦不堪言,很是郁闷,话很少,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见到村里人来了,倒是打起精神来了,和大家攀谈起来。

  音音顺便也对村子的几户人家有了大致的了解。

  十户人家,壮劳动力只有十五个,平日里都去县城找活干,剩下的都是妇女和孩子,老人也不多,就这个生活条件,根本就活不长,平时就是去山上找些野菜吃,然后去放放羊,羊也很少,比人还贵重呢。

  挣的铜板一个也不舍得买吃的,要交人头税,还有万一活不下去了再拿出来用。

  “我们也有开垦荒地的,荒地买的时候很便宜,一亩地才五个铜板,不要买多了,多了也种不出来,还要交田税,种点麦子,红薯,土地不行,长出来的都很小,但是能给孩子们换换口味。”

  “天气马上就该冷了,县城里也没什么活了,就只能在家里呆着,山上的野菜也吃不了几天了,山上也打不着东西,这冬天啊,那么冷,太难熬了,我们这一把老骨头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人,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呢。”

  “你们趁着这时候还有野菜,多采点,晾干了,冬天也能煮着吃。”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是热心的建议,心态都很平和,没有对生活的抱怨,更多是平淡的叙述。

  这大西北除了当官的,村里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已经习惯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