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模拟转生:我是文道第一圣

第66章 文明之火

  那人手中的东西,他见过。

  没有穿越之前,曾经在故宫博物院里面见过。

  王羲之临摹的钟繇宣示表。

  书法是文道里面重要分支,很多文道修士也曾靠这进入超凡,蔡邕、王羲之、王献之、张旭等等。

  而每一个书法大家的传世之作,都有不可思议的威能。

  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中秋贴》这些都是传世之作。

  宣示表虽然没有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名,但也是传世之作。

  据说每一个传世的书法作品,都是经历的岁月长河的蕴养,非同寻常。

  而这些传世之作,最大的作用其实是帮助文道修士理清文理。

  文理刚刚开始领悟之时如同杂草,良莠不齐。

  文理、道理、哲理、至理,并而有之。

  到了景珩这个境界就是领悟文理,然后一点点地将低级的文理,一一剔除掉。

  甚至有志向高远者,道理也会剔除。

  据说那些文道大圣,则全部是至理。

  等到文心巅峰,突破到文府之时,这些文理都会化为书籍,则是成为文府底蕴。

  所以文理是越强越好。

  人生自有寿数,领悟文理,剔除文理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想要节省时间只有一个办法,用文明之火,去芜存菁。

  所谓文明之火,就是晋级文府的时候,文理与本性灵光合一的时候,诞生出来的一种火焰。

  此火会将文理焚烧。

  只有经历过焚烧的文理,才能真正转化为书卷,进入文府。

  所以也叫文明之火。

  明者,日月也。

  但是这种办法最大的坏处就是太过痛苦,晋级本就是修行中的关卡,晋级之时,还要焚烧文理,巨大的痛苦无疑会加大晋级的难度。

  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在晋级之前慢慢处理这些低级文理。

  书法之道的传世之作,经历岁月的洗礼,也会产生文明之火的火焰。

  这种火焰却可以自己控制,烧哪一段文理,都可以自行控制。

  对于文道修士来说,这无疑就是一个至宝。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既然可以烧低级文理,也可以烧至理,这就是一把双刃剑。

  一旦火焰不稍加控制,那么这种火焰,就会产生巨大的痛苦。

  现在钟志和拿出来看,显然是没有安什么好心思。

  景珩又不是迂腐之辈,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要是现在有人给他点上文明之火,那对于景珩来说,无异灭顶之灾。

  战斗正是激烈之处,一旦分心,到时候必然被四大世家之人擒获。

  到时候景珩为人所拿,生死就由不得他了。

  想到此书,杀心一起,自然是不会留手。

  吟诵起一首之前,都未使用的辛弃疾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这是辛弃疾在北固楼上所写的词。

  气象豪迈,是辛弃疾晚年的顶峰之作。

  这个世界有吴大帝的一剑东来,也就没有了辛弃疾的晚年萧索。

  词中之龙虽然豪气不减,但却少了几分沉郁,也没有如此深远的感慨。

  所以这样的诗词也没有写出来。

  而此时景珩吟诵而出,短短几个字,就将气象全出。

  一股雄壮之气,笼罩整个陈宅。

  所有人都还未反应过来,景珩文心中的文气急剧消耗。

  而天空之中,北固楼,滚滚长江、远方的青山都一一浮现。

  “这是!”

  纵使是白浅仙这种武道中人也感觉出此诗的气象雄浑。

  “这是传世诗词的气象。”

  白浅仙猛然起身:“我居然能有幸见到这种传世诗词出现,不过只有半阕,若是下半阕气象不够,则会掉落境界,就看他下半阕如何了。”

  她的眼眸之中,出现不可思议的光芒,传世诗词每一首,都是文道气运所在,非钟灵汇聚的人物不得书写。

  一旦能写出这样的诗词,此人未来必定成为文道魁首,镇压文道气运。

  “此人说不定真能帮我突破极限。”

  她心中思量,只要此人能将此词写到传天下之境,那么现在跟随此人又何妨?

  我辈武道之路已经断绝,只要有一个机会,定要舍身一搏。

  她观察着全场,寻找机会,随时准备出手。

  而现场其他文道世家的人物,看到景珩这半阕诗词的气象,顿时亡魂皆冒。

  “这是传世之词,不要留手了,全力出手。”

  陈南恪脸色深沉,他看向景珩的眼睛之中带着浓浓的恐惧。

  钟志和点头,手指挥动:“起。”

  一点火焰出现在他的手指上。

  那火焰是白色的,看起来与普通的火焰完全不一样。

  火焰在手指跳动,好像一个精灵。

  火焰跳到那张纸上,上面的文字跳动着向那个火焰而去。

  说时迟,那时快。

  转瞬之间,火焰快速放大,与一个火把的光芒一般大小。

  钟志和看了一眼那些大战的意象,以及三世身不断地吟诵。

  法身吟诵诗词对意象的加成不小。

  之前的意象已经在和女子意象大战中占得上风。

  他的目光停留在文心之上。

  “去。”

  驱使着那团火焰,向景珩的文心而去。

  那团火焰的速度不快,但是火焰燃烧之地,所有的意象以及气势都纷纷避退。

  而此时荀远达也拿出一卷手书,脸色郑重。

  荀氏可是正宗的圣道后裔。

  荀子十世孙迁居颍川,后来因为避汉宣帝刘洵的讳,改姓孙,后来又改回荀氏。

  荀氏在两汉、三国,以及魏晋都是天下世家之望,豪杰辈出,数不胜数。

  不过荀氏在五胡乱华之时,子孙多遭屠戮,才逐渐没落。

  但是毕竟是圣道世家,与天下的世家多有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逐渐恢复元气。

  这千年来也是颍川世家之一。

  荀远达手中所拿之物,就是荀氏能重新成为四大世家的底蕴之一。

  这是荀子的劝学中的一段,不过它是荀子手书,只有一段也能震惊天下。

  景珩此时打上四大世家,着实有些浪了。

  四大世家都不是寻常家族,底蕴深厚,若是出其不意,斩杀几人,或可全身而退,但是现在这四大世家分明就是拼命。

  荀远达手中的物件缓缓显出全貌,是一卷竹简。

  竹简上泛着淡淡的光泽,但却腐朽不堪。

  虽然是圣道所留,但这近乎两千年的时光,也让此物的灵性消散不少。

  不过圣道之物,就算如此,也足以镇压一方。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远达手中竹简保存的就是这一段。

  随着他的吟诵竹简缓缓上浮,这竹简并不是简单的竹简,而是当年荀子文理转化的竹简。

  虽然只是残篇,依然有当年荀子的威能。

  在这个时代,这个竹简如果全部燃烧,几乎能爆发出文府巅峰一击的威能。

  这才是荀氏镇压四方的底蕴。

  不过荀远达虽然下定决心,左右四顾,最终只是将这竹简扯下来三片。

  这三片足以引出文心之上的攻击。

  这三片竹简上面散发出熊熊火光,隐约中可以看到一个老者的目光。

  而此时此地,这片宅院里面的战斗已经超出了一般文心的战斗。

  强烈的力量波动已经让校场周围的建筑开始毁灭。

  “不好!”

  陈南恪脸色一变,这件事情,从景珩写出半阕传世之作以后,就不再为他控制。

  而文心之上的战斗波动,足以让整个陈氏的宅院破碎。

  “所有人,撤退。”

  “诸位,还请你们带领我陈氏族人,退出大宅。”

  陈南恪连忙开始调度,想要将损失降到最低。

  白浅仙看着钟志和与荀远达两人以奇物投入战斗,也是心惊不已。

  两种火焰上散发出来的力量,纵使她也难以抗衡。

  “只有传世之诗词,才能对抗劝学的力量,而文明之火,只有沈维自己扛了。而我能做的就是在沈维最危险的时候,守护住他的安全,这个因果沈维就必须接下。”

  白浅仙思量着,心中已经有了计算。

  无所谓乘人之危,这是雪中送炭。

  况且白浅仙与景珩并没有利益冲突。

  这里的战况也牵动着持续观察这里的道丰帝、尚弦。

  道丰帝面带惊疑:“这四大世家藏得好深,只怕他们手中还有后手,幸亏当年没有选择他们,不过四大世家如果不铲除,朕心难安。沈维啊!沈维,你若是灭了四大世家,朕以后必定犒赏你!就凭这传世之词,朕也必须犒赏你!”

  “传世之词,也不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道丰帝也是博闻强记的人物,对于诗词之道也有强大的见解,不过这上百年鲜有传世之词,道丰帝并没有见过,此时见得,也是颇感兴趣。

  尚弦则是毫无动作:“果然是圣道遗留,不过,应该还有一件,远比这个强大许多。”他低头思考,当年他几次打探四大世家的底蕴,对四大世家的了解超过了一般人。

  “不过还是沈维这小子厉害,居然写出了半阕传世的词,当真是才气纵横,了不得。”

  两人感叹之间,景珩已经缓了过来。

  没想到这半阕词,居然将他的文气消耗大半。

  幸好他文气连霄汉,直接从词道源头吸取文气,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