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儿子和女儿
玉锦芳的怯懦虽然会在与之相处的时候感觉有些别扭,但也有好处,比如在玉锦兮第二天一大早带着珍姐儿和小五离开的时候,她就没有勇气表达出自己的反对意见。
玉锦兮装着没看见。她没有和这种性格的人打交道的经验,也实在没有多余的心力来体贴对方的心情了。
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随便拿出一件来,就比关注一个内宅妇人的心情重要很多。
玉锦兮把给铜庆老家众人的年礼都带着,准备从蜀中出境,一路买粮食过去。一边赶路,她一边问珍姐儿:“珍姐儿真不要在铜庆过年啊?”
珍姐儿反问:“爹爹呢?”
玉锦兮遗憾地道:“爹爹还要去阿瓦、暹罗、交趾等国买些粮食,然后再去候城,只能在铜庆暂时停留一下,这个年还不知道会在哪里过。”
珍姐儿又问:“弟弟呢?”
小五郁闷地看了珍姐儿一眼,被一个才七八岁的小丫头一口一个弟弟地叫着还不能反驳,实在是太不爽了。
玉锦兮好笑地看了小五一眼,回答道:“姑姑和弟弟在咱们家的事情,珍姐儿想着不要告诉老家的人。”
珍姐儿懂了:“女儿明白,那我不出去了。”
她在郭家家学里学了很多,知道像姑姑这样的情况,是有好大的麻烦在后头的,能隐瞒一时是一时。
玉锦兮欣慰地道:“那好。只是爹爹接下来会很忙,怕是顾不得你们俩。饭食都在架子上放着,你们要是饿了,只管从外面拿,莫要到里面来。”
珍姐儿点头道:“爹爹不用管我们,我会看好弟弟,不要他乱跑的。”
小五更郁闷了。
玉锦兮便专心赶路,耳朵边却时不时传来珍姐儿的话。
“弟弟你渴不渴?”
“弟弟你饿不饿?”
“弟弟你困不困?”
“咦,弟弟你是不是不会说话?”
小五忍无可忍地道:“闭嘴!”吵死了!
珍姐儿叉着腰教训他:“弟弟你这么说很没有礼貌知不知道?不能这么说话!”
小五仰天长叹,拎着篮子捡鸡蛋去了,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
珍姐儿亦步亦趋地跟着,一副生怕他摔跤的架势:“弟弟你把篮子给姐姐,你拿不动。”
小五只好把篮子塞到她手里,等发现了一个鸡蛋捡起来,还被珍姐儿夸:“弟弟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一个鸡蛋。”
小五简直要疯了,谁来把这个聒噪的小丫头带走啊啊啊!
他加快了脚步,闷不做声地只管找鸡窝。谁知道珍姐儿比他大了好几岁,腿也长了许多,任凭他迈着两条小短腿跑得飞快,也抵不住人家几步疾走的。
她还特别有力气,篮子里的鸡蛋越来越多,也没见她拎着有什么吃力的。
小五不禁泪流,老妈您干嘛不弄个大篮子啊!
哦,对了,守着外人不能叫老妈,得叫舅舅。
小五瞅准了机会,撒丫子就跑,鸡蛋让给你捡好了,他去摘草莓。
谁知道珍姐儿居然也跟了上来,见他往草莓地里跑,一把就把他拽住了。
“弟弟慢些跑,仔细摔跤。”
一手拽着他,一手把鸡蛋放到架子上去,然后又拎了个空篮子过来,居然教他怎么摘草莓:“弟弟看好了,这样红彤彤的才是熟的,要小心哦,别给捏烂了。哎呀,你还是别摘了,姐姐摘给你吃。”
小五气呼呼地看着手里的烂草莓,我是不小心么?我是让你烦的!
他把求救的目光投向老妈:老妈您不管管?
玉锦兮果真管了:“小五要听姐姐的话。”
晕死,小五耷拉着一张小脸,算了,就当哄孩子玩儿了。
他拿出以前哄重孙女的态度来,珍姐儿让他干嘛就干嘛,竟意外地得到了她的信任,允许他自己坐在毯子上吃东西了。
真不容易啊,小五感叹着,总算是摸清楚对付这个便宜姐姐的路数了。
玉锦兮偶尔关注他们两人一二,见他们相处的甚是融洽,终于放下心来,开始盘算起接下来的计划了。
快到铜庆的时候,她找了个不起眼的小城落下打了个尖儿,他们三个也就罢了,空间里还有昏睡的青山和帆悬呢。
青山和帆悬只知道自己要跟着大人出门,却不知道目的地和具体事务,一看这个地方不熟悉,两双眼睛齐齐看过来。
玉锦兮吩咐道:“你们先用饭,一会儿巷子里集合。”
随手扔了块碎银子给他们。
两人便知道此处只是暂停,也不敢耽误,只随意买了些包子烧饼充饥,还把剩下的钱尽数买了食物。
趁他们吃饭的些许功夫,玉锦兮在旁边的一家绸缎庄里买了些素面绸。这些素面绸在大月不显眼,到了阿瓦暹罗等地,便是只有富人们方能享受到的奢侈品了。
阿瓦暹罗两国和交趾一般的气候,都是一年三熟,最不缺的便是粮食,粮价便比大月便宜不少。一匹普通的素绸,就能换上几百斤稻米。她买米是为了救灾的,那些灾民自然不在乎这米是糙米还是精米,只要能填饱肚子的就是好米。
等再次出发的时候,珍姐儿有了一个疑问:“爹爹为什么要去阿瓦买粮食?咱们家不也有粮食卖么?”
玉锦兮耐心地回答;“爹爹这次要的粮食非常多,咱们家的粮食不够用。”
“别的地方也有啊,京城不成么?高仓不成么?”珍姐儿和她跑过许多地方,知道京城和高仓都有许多粮食。
玉锦兮继续解释:“这些粮食都是大月的粮食,爹爹要的粮食太多了,若是在京城和高仓买粮,就等于把候城的粮价风波引到了京城和高仓,这两个地方的粮价就会上涨,老百姓会吃大亏的。”
珍姐儿仿佛懂了:“所以我们要去海外买粮食,这样大月的百姓就不会吃亏了是吗?”
玉锦兮:“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那阿瓦的百姓会不会吃亏?”
玉锦兮倒没想到珍姐儿居然还有朴素的人道主义情节,笑道:“他们那儿的粮食多,爹爹拿他们需要的好东西去换,他们不会吃亏的。”
珍姐儿这回是真懂了:“所以爹爹要做的事情就是让阿瓦和大月互通有无,对吧?”
玉锦兮赞道:“没错,珍姐儿说得真清楚明白。”
珍姐儿却还有疑问:“为什么朝廷不去做这件事情呢?”
小五好奇地看了珍姐儿一眼,这个小姐姐不一般啊,居然都能想到朝廷上去。
玉锦兮道:“朝廷不如爹爹方便。”
珍姐儿点头:“嗯,谁都不如爹爹能干!”
好吧,一个七岁的小姑娘能想到这么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小五挑挑眉,在毯子上擦干净自己的手,爬到榻上睡午觉去了。这个爱提问的小姑娘还是留给老妈头疼去吧,他都哄半天孩子了,他要休息。
珍姐儿见他不管不顾地往榻上一躺,闭上眼睛就睡,急忙跑过来给他盖上被子。
小五无奈地睁眼看了她一眼,打个呵欠,翻身睡了。
珍姐儿被他招的,也有些犯困。见那榻虽宽,可小五一看就像个不老实的。想了想,把小五往里推一推,自己在外边躺下,她也歇一会儿吧。
小五无语地往里挪了挪,得,你高兴就好。
儿子闺女都安静了,玉锦兮得以专心赶路。她搞不清楚这个时代对于嫁出去女儿的态度,尤其是搞不明白玉家众人对于玉锦芳的态度,干脆就一瞒到底,等林家真的找上门去之后再说。
不过玉锦芳在林家就是个妾室,还是个被当家主母嫌弃的妾室,没准儿压根儿就不会到玉家找人也说不定。她可是从高仓把人带走的,高仓离铜庆远着呢,单凭玉锦芳那样的人和经济实力,是绝对不可能带着个幼儿回到老家的。
很快就到达铜庆,玉锦兮也不出空间,先在玉宅飞了一圈儿,找到了玉老太爷。
正是年底盘点的时候,承本堂里坐满了人,总账房殷寿华正在眉飞色舞地汇报今年的账目。
玉锦兮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今年玉家的生意做得不错,身份的转变带来更多的便利,玉家一大家子都是会做生意的,自然会将这种便利利用到底。
她等殷寿华把账目汇报完毕退下之后,这才在院子里现了身。
老管家巫天富差一点儿被她吓个跟头!
玉锦兮抱歉地道:“对不住,一时着急。”
巫天富摸着自己狂跳的胸口苦笑道:“是老奴少见多怪了。”六少爷这本事大是大,就是太吓人了。
玉锦兮把手一挥,院子里就出现了一堆大包小箱:“巫叔看着签子让人分送了吧。”
撂下这一句话就进了屋,好在屋里的人听到了动静,没有被她的神出鬼没再吓着一两个。
玉鑫多惊喜地道:“小六回来了!”
玉锦兮先拜见了老太爷,被笑眯了眼的老太爷扯下来坐在自己身边。
“小六回来的正好,家里正盘账呢。”
玉锦兮道:“祖父,孙儿有些急事在身,不好耽搁。今年怕是回不来过年了,先给祖父告个罪。”
玉老太爷愣了愣:“蕃育署很忙?”
玉锦兮扶额,忘记了这个时代消息的闭塞,三言两语把自己的差事变化讲了。
玉老太爷明白了:“那你是要弄些粮食去候城?”
玉锦兮点头:“灾情不等人,孙儿来时,候城已经有不少流民冻饿而死了,这事儿耽误不得。”
玉老太爷立刻对玉鑫丰道:“咱们家如今还有多少粮食?都给小六带着。”
玉锦兮有些感动:“祖父,不必。孙儿去阿瓦买粮便是。”
玉老太爷摆手:“阿瓦毕竟是外邦,你再能干也是人生地不熟,哪里如家里方便?”
玉鑫丰也道:“爹说的对,咱们家如今也有庄子了,别的不说,单你弄回来的地瓜土豆就收了有几万斤。你是去做善事的,家里要是帮不上忙也就罢了,如今又不是没有,怎么能让你一个人苦苦支撑?”
玉鑫多急忙道:“正是,正是。今年家里买了好几个庄子,种了许多地瓜土豆,就连玉米也种了许多。别的暂且不说,就你的那个庄子就收了许多。你且歇歇,都在铺子里呢,我这就让人拉回来。”
玉锦兮当机立断:“即是如此,那我只带我那个庄子里的出产就罢了,其余庄子上的出产先供应家里的酒楼。爹您也不用让人拉回来,儿子自己走一趟反而更快一些。”
玉鑫丰却道:“家里粮库还存着些呢,你也尽数带走。”
玉锦兮站起身来,躬身行礼:“多谢大伯。”
转头对着玉老太爷道:“祖父,事情紧急,孙儿这便告辞了。等此事完结,孙儿再回家看您。”
玉老太爷道:“你在外面是干大事的,家里沾了你许多光,自不会拉你后腿。你只管忙去,不用顾及着家里。”
玉锦兮点头,玉家的粮库地点她自然知晓,直接飞过去一看,居然堆满了鼓鼓的大麻袋。
她稍微检查了一番,取了大半的地瓜和土豆走。玉鑫丰虽说要让她都带走,可她刚才听了一耳朵,在玉家今年的生意中,地瓜和土豆作为酒楼和粮铺的主打商品,着实为玉家赚了不少银子。这些东西以后虽然会很便宜,但暂时还因为是个稀罕物,价格还居高不下。
更有许多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机,来玉家求要种子。能来求种子的都不是一般人家,玉家要想走得更远,势必然要和这些人搞好关系,不给不好。
等把玉鑫多粮铺里的地瓜土豆都收走之后,保鲜区里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目测足有上万斤。
玉锦兮有了些底气,就算是在阿瓦等国买粮不顺利,有了这些地瓜土豆,还有候城官仓的粮食打底,那些灾民过冬有望了。
不过她没打算把这些地瓜土豆全都当成救灾粮散出去,她得留些种子,让那些灾民意识到这种高产作物的优越性。
人在快要饿死的时候,哪怕一株草都能被当成救命之物,更何况是味道不错的地瓜土豆?
在候城推广这两种作物,应该要比在京城容易多了吧?
其实像铜庆玉家那样,依托酒楼和铺子,慢慢地铺陈开来才是最稳妥的法子。可是京城可以,候城却不行。
她没有时间老往候城跑,在候城也没有根基,只能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推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