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从自律开始肝属性

第13章 指导前世的师傅

  第二天,李纯赶紧撤了,在城中心找了酒店住下。

  “现在只有二十多万,要做启动资金,再多赚点钱,给父母买套房,安排个工作或者做点轻松的生意。”

  第三天上午,中介联系李纯,营业执照已经办下来了,招人的事,已经有一些人咨询,再等两天统一安排面试。

  李纯在等待营业执照的时间里,也把自己的着装更新,提升了档次,戴上了一块手表。

  靠着前世的记忆,他拨通了一个号码。

  “王总,您好。”

  “您好,请问您是?”

  “王总,我叫李纯,想签代理,省公司有位长辈把您电话给我了,看什么时候有空,我到贵公司拜访您?”

  “李总,今天下午就有空,要不我来找您,免得李总辛苦跑一趟。”

  “王总,你把地址发我短信,我下午三点就到。”

  挂了电话,前世和王川的经历让他唏嘘不已。

  王川今年38岁,在金华区分公司刚上任做副总,没想到前任挖了一个巨坑等着他。

  金华区分公司年预算5亿,王川分管公客业务,预算是3.5亿。

  一季度业绩还不错,90%的完成率,全市排名中等。

  第四月业绩出来后,王川就傻眼了,完成率只有75%,距离倒数第二85%的完成率,足足差了10个百分点,毛算一下全年要摆脱倒数第一,保底需要1750万的收入。

  全年倒数第一,会被免职,打回原形,成为一般员工。

  后来才知道,有个项目被省公司某位领导抽走了,前任副总是这位领导的关系户,别人已经凭着业绩升走,这个项目自然就没必要继续留在这里。

  这些事情,是王川在一次酒后给李纯说的,当时李纯是王川的徒弟。

  后来李纯一路顺风,多亏这位师傅最开始的教导,让他懂了很多公司的业务和潜规则。

  下午两点五十,李纯到达金华分公司楼下,一个熟悉的身影左右走动,看来已等候多时,正是王川。

  “看来王师这时的心情很焦灼啊。”

  任谁知道半年后,自己要被免职,还找不到办法,都会焦头烂额。

  “王总。”

  “是李总吗?大驾光临,我们上楼详谈。”

  王川看到李纯这一身装扮,就知道不是普通代理商,实力雄厚,不敢怠慢。

  “李总真是年轻有为,有实力还有外表,自惭形秽啊。”

  王川把李纯领进办公室,十平左右,办公桌加会客沙发,空间不大。

  国企都这样,什么级别的领导,配多大面积的办公室,都有规定。

  王川一边说着客套话,一边亲自参茶。

  “王总过奖,家里是想让我锻炼,刚好有长辈在省公司,他说王总这边应该亟需业务收入,政策相对给的会更好。”

  扯虎皮拉大旗,这套路前世李纯见过很多,特别管用,一般缺收入的分公司,都会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努力搞。

  王川从李纯给他打电话时,就在想省公司谁会介绍渠道。

  可能认识的,也只有这次任职时,人力部的领导会看一眼区县新任管理人员名字。

  不管如何,既然敢要政策,业务就会做的挺大。

  “李总,您说说看是打算怎么做,需要什么政策,我能给的绝对不会藏着。”

  李纯掏出中华,递给王总一支,点上。

  “家里长辈给我分析,全市一年号卡激活量在200万左右,平均一个月近20万,除去自有渠道占比40%,代理渠道一个月能有12万张卡,他希望我做到10-20%的份额。”

  “至于怎么达到,主要靠低价抢市场,现在渠道发卡价在40左右,我打算压低10元甚至20元。”

  在李纯说话时,王川在快速计算,12万张如果达到20%,就是2.4万,每张卡平均消费毛算40元,从6月底开始做,全年收入2000万左右!

  就算2000万达不到,再打个七折,加上分公司本来还有其他渠道做增量,今年收入预算就稳了!

  想象中的商战,政府高层关系紧密,灰色手段层出不穷。

  真实的商战,大部分是拼价格。

  “李总,我就直说了,市公司给我们的底线政策,月费19-39元,初始话费50元,坐扣价15元,分成30%连续三年。”

  “分成这块,李总有信心做到1万张以上,可以加入省公司战略渠道名单,分成达到40%,坐扣价再减5元。”

  王川说完,有些紧张的等李纯回复。

  “王总,这些政策,其他分公司也能给,省公司关系我也不缺,为什么会选择到您负责的公司呢?”

  对啊,我也想问,王川疑惑,但没问。

  “李总,我今年任务缺口很大,相比其他分公司,我们服务这块绝对24小时随叫随到,物料支撑,业务培训绝对选择最优秀的员工对接。”

  政策不够,服务来凑,价格不到位,情绪价值绝对拉满。

  这也是常态,二十多个分公司,要的就是互相卷,市公司省公司整体业绩才会起来。

  “王总,不够。”

  李纯慢慢的喝了一口茶,双手双脚摊开,舒服的躺靠在沙发上,一脸惬意。

  “李总,我……”

  “王总,您想想,你能动用的资源还有什么。”

  王川眉头紧锁,绞尽脑汁。

  “资源……佣金政策,人员薪酬,广告成本,基站建设,厅店建设……”

  李纯见时机成熟,道:“资源可以灵活运用,成本自然可以用在刀刃上。”

  李纯声音很轻,听在王川耳中,恍如一番惊雷,炸响在他脑海。

  “草!”

  王川激动的站起身来,来回走动。

  “李总真是我的贵人!我马上想想可以用多少成本来做。”

  王川拿起办公桌上的笔记本,开始快速计算。

  其实,这些操作也是王川后来给李纯说的。

  在10年后,预算压力都非常大,有分公司想尽办法,最终打开了这套成本换收入的模式。

  在17年前,这类操作在国企屡见不鲜,那时候只要规模,不看利润。

  李纯只是把这操作提前引导出来。

  约二十分钟后,王川他抬起头,眼睛都有了血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