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老头
“你的策划案呢?”黄志成忽然发问。
策划案林枫肯定是有准备的,只是他怕拿出来会吓到在场的人。
毕竟除了娴姐和黄志成之外,新员工对他这位老板也不熟悉。虽然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被挖来的,但这不妨碍老板的实力水平受到员工们的质疑。
如果不是看在钱份上,他们才懒得换老板。
“给我康康!”
娴姐眼疾手快,将林枫手上的文件抢了过去。
这一看,她直接愣住。
“乘风破浪的爷爷奶奶?这什么玩意?”
娴姐被吓得不轻。节目还能这样做的么?话说谁乐意看老头老太太啊?林枫弟弟到底懂不懂娱乐圈?懂不懂观众的口味?
林枫也不想解释。
他心里想的是,连嘻哈和街舞都能有市场。怎么老头老太就这么没牌面么?
有些老头老太可是潇洒的很,看着他们诉说自己的故事,你还能听入神呢!
某位专业员工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情不自禁地举手问道,“老板,难道这老头老太有什么别的说法?”
林枫认同地点了点头,“当然,他们有钱!”
“诶?”
现场人员再次呆滞。
谁能想到林枫会这么回答?
什么意思?老人家有钱?
这好像不能否认,毕竟从年轻就开始打工或者经商的那伙人如今算算确实也差不多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
这就是世人眼中的老年人阶段。
他们有钱嘛?肯定有啊!就算是普通的打工老人,他们也多多少少会有些棺材本。
不然怎么会给疼爱的乖孙买糖买玩具呢?
甚至乎中产阶级的老人,他们手上都有两三本房产证吧?
再豪横一点的就是包租公包租婆,有的如今还是上市公司的老总。
所以林枫的这个说法多少有一定道理。
只是,他们有钱又如何?难不成愿意拿出来花么?
这不太可能吧?老年人对于金钱观都比较保守。宁愿存在银行发霉都不愿意拿出来的。有的甚至把钱藏在箱子里,等被老鼠咬烂才哭得死去活来。
这是众人对于老人家的一些刻板印象。
“你们是不是憨,骗子为什么喜欢盯着老人啊?不止因为他们好骗,还因为他们钱多。”林枫大言不惭地说着歪理。
这话一出,顿时吓得现场的几位员工连忙后退,“不是吧老板,咱们不是正规的传媒公司么?居然还要骗老人家的棺材本?”
“咋说话呢,我会做这么出格的事么?只是想着让一些有着表演欲的老人家来参加我们的节目进行选秀。而由于节目组成本有限,需要他们自行支付交通费和生活费。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赞助节目组。”
“啊?这......”
“老板这算不算暗箱操作啊?选手赞助节目,那节目组是不是应该看在对方金钱面子的份上让他直通决赛?”另外一位员工表达自己的不满。他最看不惯就是这种内定的比赛节目。
“当然不会啊!如果业务水平不过关,该淘汰肯定是淘汰的。不过淘汰之后可以让他返厂坐在我们评委席上做一个荣誉评委。不给他投票权,只让他瞎比比评论其他人。”
说到最后,林枫都忍不住笑了。
总感觉如果真这么做,那被淘汰的选手老头可能会化身成为毒舌评委。
老年人会黑化吗?
想想都觉得很有趣!
听林枫这么一说,新员工身为专业人士,忽然觉得这个策划好像还是可以做的。只不过还有别的方面需要注意。
都说了是老年人,身体情况肯定无法和年轻人相比。万一出了什么状况,节目组该怎么应对?
要知道录制节目可是很考验明星的“体力”的。有的时候录着录着就奔着深夜去的,这对老年人的身体肯定会造成一些负荷。
这些问题老板有考虑到吗?
随着员工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林枫就说:“这很简单啊,直接请一些医生现场待命。救护车也准备好几台放在现场。有突发情况就第一时间让医生上。当然,参加节目前要让他们签下免责条约。”
“万一人家隐瞒身体健康状况呢?”
“啊,这......”
这下轮到林枫坐蜡了。
对啊,有些老头鬼精的很,尤其是喜欢碰瓷的那一类。真遇到了,他稍微躺一躺,节目组不就直接赔到倾家荡产?
这个该怎么预防?
现场陷入沉默,众人都在思考应对策略。
然后,就这么不知不觉到了饭点。
“算了,别想了。大家都饿了,咱们去吃饭!”
林枫大手一挥,就带着现场人员奔向楼下附近的饭店。
边吃边聊就更容易拉近众人的距离甚至能畅所欲言。
最终大家得到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节目组请几位专业律师坐镇,要是有老头敢讹节目组,绝对会让律师反过来告他勒索。
只要把讹人的拖入司法程序,拖都能拖到对方崩溃。毕竟打官司可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
老人家或许只想讹钱用用,一旦被无穷无尽的法律事务缠身,他怕是会被吓得连忙认错。
况且,林枫可是掌握传媒资源的人。
到时候让主播们直接将讹人者公开处刑。到时候“正义使者”绝对会让你见识到键盘侠的厉害。
就算你说老人家不上网,网暴对他们没影响。
你这么想就错了!
网络上永远不缺极端者。
这年头人肉搜索还很流行,要找到这样的糟老头子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
人找到了就不是网暴这么简单,那是能够直接影响你生活的。
越是讨论,林枫就越是安心。
觉得这个项目还是有搞头的。
至于娴姐,更是心中安稳不少,最起码这个项目如果真做起来,她那伙男团成员就能以主持人的方式出道。
就是最后做出来的这个综艺节目能卖给电视台吗?
在猫猫平台直播和录播的话传播程度还是不够宽广,这年头能否上电视终究是对一档节目的最终检验。
第二天开始,猫猫传媒便一边招人,一边打广告,还让公司的员工去找愿意参加节目的老人家。
真正开始录制可能要准备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