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我能继承游戏里财富

第142章 滨港的四大家族

我能继承游戏里财富 忍之傲 2616 2024-11-12 12:32

  花家为何没能跻身滨港四大家族?竟是因为花都的爷爷花渊虹太爱国了。

  彼时的滨港地区沦为殖民地。以雷爱周,李华盛、冯贾、刘志龙,4人为首的港商靠房地产起家,积累了大量财富,被人们称为滨港四大家族。

  除此之外,花家在滨港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掌门人花渊虹不仅开创了娱乐圈的新模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走进电影院线看电影的模式。

  同时花家还是唯一和邵一福,这个电影大亨扳手腕的存在。

  巅峰时期,花家占据了滨港娱乐圈的半壁江山,实力如此强大的花家。为何没能跻身滨港四大家族?

  原来,这与九十年代,花家与邵一福的商战脱不了干系。

  第一次商战发生在邵氏集团的巅峰时期,

  那个时候,滨港的娱乐圈几乎是邵氏的一言堂。

  但很多电影商人为利益都不愿趟这浑水,只有花渊虹得知消息后挺身而出,独自建立了花氏传媒公司。开始投资电影电视剧。

  而他的做法却狠狠刺激到了邵氏集团,

  有不怕死的竟然敢在邵氏集团嘴边抢食?

  好在花渊虹运筹帷幄,在邵氏的围追堵截当中,活了下来。

  甚至故意低价收购霍英东集团名下的产业。面对邵氏明目张胆的不公正待遇。花渊虹无奈选择退出暂时退出滨港电影业。

  97之后,花渊虹看到了机会,又杀了进来。

  这一次,花渊虹看准了时机,彼时滨港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花渊虹没有一心想着抢占市场,反而深耕电影市场。

  年近八旬的花渊虹亲自上阵与京城那边的负责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又砸钱捐赠电影院和体育馆,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体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为了帮助国家申办奥运会,多次邀请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安奇向他展示中国有举办奥运会的实力。

  花家得知京城成功申办08年奥运会,立马出资2亿捐助建设京城奥运会的场馆。

  搭上了时代的风口,花家以极快的速度崛起。

  而另一边,邵氏集团开始没落了!

  邵氏集团最大的现金奶牛,LVB电视台!

  该电视台,创造了无数传奇!(๐•̆·̭•̆๐)

  但如今,却开始没落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曾经的港星加入了直播带货?

  罗家良、麦长青、欧振华这些缔造无数经典角色,

  哪怕你不知道名字都眼熟的大咖,他们纷纷加入了曾经这个圈子里,最看不上的电视购物?

  是他们不行了吗?不准确的说,是他们曾经效力的机构不行。

  但你要知道,这家叫LVB的公司,可是一度能让德华表演胸口碎大石,朝伟用牙拉车,发哥用嘴吞火的电视台啊,

  在那个年代,他才是真正的顶流。80年代上市,4年成为恒生指数成分股,市值10年翻10倍,2000年就达到了370亿个。

  可你好不好奇,这样一家连续培养出几十位影坛巨星,被誉为亚洲第一的电视台,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如今三年亏损超十亿,甚至于发不起工资,600多位明星纷纷出逃的呢?

  这一切都还得从那个看电视要收月租费的年代说起,

  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啊,电视机早已不是稀罕物件,看电视人群的增多也更是肉眼可见。

  但是关于电视台的盈利模式,显然没有人考虑清楚。作为当时滨港第一个成立的电视台立地电视台。

  他的选择居然是在一个人均GDP只有2300多港元的年代,去收25块的月租。

  这一年下来,超自身收入1/10的费用,基本上没有家庭能看得起。

  于是理所当然的,那整一年只收获了640家用户。

  所以,这有抱怨的地方,他就有商机!

  有没有能让所有人都免费看电视,而我又能赚到钱的办法呢?

  这是当时电影大亨邵一福,日夜反复问自己的问题。

  这邵一福是谁?他是亚洲电影大王,一生中出品了上千部华语电影,那座号称东方好莱坞的邵氏影城就是他创立。

  可即便是这样一个大佬,他又怎么能做到完全免费而自己又年入数十亿这种事儿呢?

  其实按照当时的经济条件啊,想要收割C端,也就是赚老百姓的钱,他不是不行,只是非常有限。

  并且有利立这个前车之鉴,哪怕把他的成绩放大10倍,一年也就不到200万块钱,关键还未必能实现,

  所以C端显然不合时宜,那么B端呢?

  赞助商,还有广告主?

  60年代光是滨港的人口就有300多万,再加上电视不同于电影,可以时时刻刻播放,还不限座位,更可以重播。

  换句话说,你虽然拍节目要花大价钱,但理论上这个节目的钱只要花一次,就能被无数人看无限次,

  在经济学里,这就是一件编际成本极低的事儿啊。而如果能让人有免费的、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看,那还愁没用户没人来投广告吗?

  这不就站着还把钱挣了吗?抱着这个想法,邵一福很快就在1965年等到了ZF公开招标拍卖无线电视运营牌照的机会。

  就这样,香港首家免费的无线电视台LVB,它诞生了。

  现在电视台有了,如何打造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呢?这个问题对于邵一福来说呢,太简单了,

  他直接套用电影模式,直接把当时业内的低成本小片场模式,套用到了电视剧中,

  像什么一件戏服轮流用十几年,一个公鸡碗可以用30年,

  还有九五版神雕侠侣里的瀑布,用塑料膜布景。

  这些操作对于电影来说是小制作,可是拿到电视剧上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压,不仅提高了当时电视剧的质量,还大大提升了效率。

  从故事创意开。只需要不到3个月就可以完成20集的拍摄,同时这种模式也让成本变得更可控。

  LVB的港剧就算到了2如今,单集的制作成本也没有超过100万港币的,

  而且演员片酬等仅占30%左右,其余的70%可以全部用在制作流程上。

  LVB架构中,他把编导、编剧、导演等职位全部划分为初、中、高级,每次晋升需要3~5年的积累,

  因此从普通底层到兼职最长需要20年,

  LVB电视台就可以牢牢把人才握在手里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