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年)二月,袁尚复攻袁谭至平原,留其将审配等守邺城。操进围邺城。
4月,曹操留曹洪攻邺,自领兵击破屯毛城的武安长尹楷,疏通上党粮道。
5月,曹操毁土山、地道、凿堑围邺城,周围40里,广深2丈,引漳水灌城,城中死者过半。
7月,袁尚将兵万人救邺,被曹操击败。袁尚逃奔中山,曹操尽收其辎重、印绶及衣物,以示城中。
8月,审配侄子审荣开东门纳曹兵,邺城陷,审配被杀。
曹操收定河北之后,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
统一北方,积极准备远征乌桓。
乌桓是活动于塞外的游牧民族,汉武帝时臣服于西汉,东汉初年背叛汉朝,常与匈奴联结侵犯东汉边郡,到东汉末年势力日渐强大。
在曹操与袁氏的争战中,乌桓首领蹋顿支持袁氏,袁熙和袁尚被曹操战败后胁迫十万幽冀军民出塞投奔蹋顿,借乌桓的力量与曹操抗衡。
曹操只有北征乌桓,彻底消灭袁氏势力,才能真正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
建安十二年(207年)初夏,曹操率大军从邺城出发,长驱北上,远征乌桓,过易县(今河北雄县)到无终(今津蓟县),上徐无山(今津蓟县盘山),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一路开山填谷,途经白檀、平冈(今辽宁咯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境内)及鲜卑人的居住区,向东直逼蹋顿的大本营——柳城。
蹋顿与袁熙、袁尚兄弟仓忙应敌,被曹操击杀。从柳城班师时曹操走的是南线,取道今辽宁绥中与河北QHD一带。
归途中,他诗兴大发,写下了组诗《步出夏门行》,第一章就是途经碣石山时所作的抒怀名篇《观沧海》。
曹操率军远征乌桓,从西南而东北基本穿越了今河北全境。
曹操攻占黎阳、邺城、下南皮,平定了冀州。
曹操北击占领幽州。
此时,冀、青、幽、并四州便相继落入了曹操的掌握之中,其中包括几乎全部的燕赵大地。
建霸府,营邺城,开创中轴对称之先河
邺城是一座古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战国时,魏据此地,改称魏,不久仍称邺。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置魏郡,治邺。汉献帝时为冀州治所。
邺城西依太行山,北面和东面是辽阔殷富的大平原,南面是黄河,附近还有白沟、淇水、荡水、洹水、漳水、滏水等河流,周围散布着许多关、径、津、梁、路,构成便利内外交通网络,具有相当优越的地理条件。
邺城周围的冀州地区又是古代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因此,邺城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兵家相争之地。
精明的曹操当然更明白邺城的重要,他于建安九年(204年)攻占邺城后,将这里建成了他的“霸府”,开始营建邺城。
邺城以规划严整,中轴对称,布局合理著称于世。
邺城的西北部建有铜雀、金虎、冰井三座高台,是全城的制高点。
其丞相府(建于202年)、魏公府(建于213年)、魏王府(建于216年)都设在这里。
另外,曹操手下的文武官员除一部分镇守四方和在许都执行监视献帝的任务外,其余都聚集在这里,这样邺城实际成了曹操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