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院,食堂,赵老师一个人在吃午饭,有时喜欢一边吃一边听写音乐,同事路过也会想着打招呼,只是有时,哥哥也会端着餐盘坐在他对面。哥哥赵志强,急诊科主任医师,同时也是急诊一科主任,二零一八年来到了津海医科大学一附院,而弟弟赵志华,则来到津海医科大学十七年了。哥哥之前在第三✘✘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俗一些,就是穿着橄榄绿的医生。赵国强医生在急诊科人缘挺好,许多医生护士下了班,都叫他赵大哥。那年春天,赵主任也是作为作为第一批医务工作者赴津海传染病医学中心支援。在一附院,赵家兄弟,也是一段佳话,一位在急诊,一位在重症,而他们的父亲,则是津海医科大学消化内科的老教授,像谭小蓉和何莉娟,见到兄弟俩的父亲,都是称“赵老”的。
“老弟啊,怎么,总是一个人吃午饭啊?”
“老哥,就是吧,有时你都不来吃午饭呢。”
“你这家伙,不就是嘲笑我们科比你们重症还忙么?”
“哪敢哪敢,你是我哥,你也是急诊科的一颗明珠啊。”
“得了吧,就你这点小九九,我还不知道。对了,我那大侄子,情况怎么样?”
“还好啦,养着吧,这不前两天刚从消化内科出院嘛。”
“你这爹当的,也是空前绝后了,儿子胃溃疡两天了你才带他来医院看。”
“是是是,我检讨我检讨,我应该像大哥学习,上得了抢救室下得了厨房,做得了胸外按压带得了娃儿。”
“我说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这么夸我么,能让我感觉真诚点么?”
“嘻嘻嘻,那啥儿,赵老最近咋样啊?”
“我……那啥,爸妈都挺好,除了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对了,小赵主任,打算什么时候回家里看看啊?”
“嘻嘻嘻,改日一定登门拜访啊。”
“行啦,爱咋咋地。不过别忘了,请消化科的同事吃顿饭,你儿子住院,他们都挺费心的。这也是爸妈的意思。”
“放心啦,大哥,我也是一个懂礼数的人。”
兄弟俩小时候,似乎哥哥就更乖更懂事一些,在许多家长眼中,自然是乖巧的孩子有糖吃。俩兄弟高考都学了医,哥哥录取的时候,老父亲也是很高兴,平时生活简简单单的他带着全家在老字号吃了一顿还给科里的同事们送了点心,弟弟录取的学校,号称医科教育的圣殿,录取通知书来的时候,老父亲也就是淡淡说了一句,还可以啊,小伙子。母亲很慈祥,不止一次告诫父亲不能太偏心,不过老父亲也是不以为然。
那年赵志华为了情感放弃了留院与出国回到了津海,老父亲是真的气不打一出来,各种原因,赵志华结婚以后,他一直和岳父岳母住在一起,后来妻子猝然离世,赵志华也是一直陪在岳父岳母身边,加之一脸肉嘟嘟的小女儿,岳父岳母也是打消了离开津海这个伤心地回老家的想法。
至于小赵和父亲的关系,这些年,父亲有些后悔,真的从临床一线退下来了,才开始渐渐了解自己专业以外的事儿,开始了解小儿媳当年的工作,理解她和她的同事们付出的意义,也会开始反思那些年对小儿子小儿媳一家的态度。而小赵,这些年似乎“强硬”许多,小时候就不待见我,英语第一次考试没考满分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后来婚恋了,直接不待见我和妻子,现在妻子不在了,你老人家倒开启慈祥模式了,我难道一直都要这么被动么?就是每次小女儿和爷爷奶奶视频,他一直站在摄像头看不到的地方看着女儿,看着小女儿笑得咯咯咯,听着手机那边传来的父母的笑声,其实也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
三年前,伴随大哥转岗,嫂子谭旭也选择转岗到了津海市S局,之前,两人也是过了快十年的两地分居的日子,他在江川,她在蓉城,儿子大部分时间跟父亲一起生活。结束了两地分居的日子,在津海的生活适应也很快。工作都很忙,婆婆也是帮了他们许多忙。后来两人也有了一个小女儿,母亲是真的很开心。据说当年第二次怀孕的时候,已经有了志强这个儿子的夫妇俩,真的很希望是个女儿,然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快四十年后志强的小女儿与国华的小女儿相继出生,真的是开心得难以言表。
其实小赵也理解,大哥大嫂在江川和蓉城工作那么多年,工作强度很大,大哥又是远离家乡有的时候一年只能回家一次,老父亲有些偏心,其实也挺正常。说实话,大哥不在津海的日子,他也是挺想大哥的。后来得知了大哥结婚,那时候QQ传个图片似乎也不像现在这么普遍,他也会想自己的嫂子长什么样。后来爱妻离世,哥哥和嫂子,真的帮了自己许多。
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许多事情,真的会慢慢看淡,十年前想起来还会咬牙切齿,十年后只想轻轻笑笑。只是想要彻彻底底地放下,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