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北行记付易之

第2章

北行记付易之 付易之之 1434 2024-11-12 16:26

  火车“啌唿,啌唿”的向前行进,这单调的声响让人昏昏欲睡,他眯起眼睛,儿子成婚时的热烈场景又出现在脑际。

  根据他的意见,(现在我们可以说出他的名字了——黄永怀)他们按时在他所在的那个村子里举行了婚礼。婚礼很隆重,很精彩。婚礼上,一班儿子高中时的同学知道儿子的对象是英文翻译,可以直接同英国人或者美国人对话,就闹着非让新娘子用英语介绍一下他二人的恋爱过程,她不负众望,先用英语简单诉说了二人的恋爱过程,尔后又用汉语介绍了二人的相识相爱经过,她说,他们在正式确立关系之前,经人介绍曾有一段书信、电话联络的预热的前奏,电话里,她知道她未来的对象是山东人,她想,他既然是山东人,那必然就是个“山东大汉”了,没承想,见面后她的那个他竟是个一米六多一点的“小胖墩”。

  她流利的英语和有趣的介绍,当时不知得到多少农村青年和亲友的赞叹和掌声。黄永怀一时高兴,竟用蹩脚的俄语连连说了几声хорошо!

  那些年青人就说:“你看人家爷们儿,个个都会鬼子话。”

  火车轰隆轰隆地越过黄河大桥,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奔驰,他向窗外望去,无边暗夜的远处,闪现着点点灯火,那灯火眨着眼睛,时明时暗,缓缓向后游动,他想象着,那明灭的灯火下一定有一个个美妙的世界,一定有一个个奇妙的故事。他这样想着不由又和儿子的经历连在了一起。

  儿子确实很优秀,从小学到初中,每年的统考成绩总在前三名之内,有好多学年度,儿子的成绩不是级部第一就是级部第二,凭着如此的好成绩,儿子顺理成章的考入了这个地区的重点高中。上高中之后,他更加强了对儿子的管理,除了在思想道德和学业上的导引外,更重要的是对他生活上的关爱,每个星期他总要把几样能放得住、富含营养的食物,比如虾皮啦,烤鱼子啦,用心炸好,骑个破车子到四五十里之外的那个学校去送,临别还要嘱咐,勉励一番,并把一些零用钱塞到他手中。上高中的那三年,除了放假之外,无论风霜雨雪从未间断。

  后来的那四个年头,由于经济上出现了问题,为了儿子那笔不菲的学杂费和生活费,黄永怀打破了自己“一辈子绝不给人打工”的誓言,不得不到一家企业的锅炉房上班,冬天的暗夜里,他和工友们顶着刺骨的北风扒炉灰,推黑碳,一直到凌晨六点。工作如果稍有懈怠或疏忽,还要受凶恶的锅炉管理人员的训斥,甚至是辱骂。

  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拿十元工资,每当月底拿到工资,第一项活动就是去执行一项他认为神圣的使命,这就是去城里邮局给远在某市读书的儿子寄生活费,有时每月二百三,有时二百四,最多的每月二百八,但最少没有下来二百二过,剩下的那几十元钱才用来作为家里生活的补贴。那些汇款回执至今还保存在自己的抽屉里,隔上一段日子,他总要把那些单据和儿子那时向他保证的书信拿出来温习一下,回想那些艰难又幸福的岁月,做些美妙的遐想。

  儿子拿到博士文凭后,黄永怀曾对儿子说过这么一句玩话:“等你将来发达了,可别忘了你这博士文凭可是有老子的一份噢。”儿子笑笑说:“那是,那是,我怎么敢忘呢,待我发达了,保证让你住最好的房子,吃最好的饭,坐最好的车。”

  窗外的灯火忽然辉煌起来,明亮的街灯下,蠕动的车流已清晰可见,火车正在减速,那“啌唿、啌唿”的阵响也变得微弱起来,车厢里响起了轻柔的乐曲,女列车员操着带有浓重BJ语音的普通话宣布,本次列车的终点站——BJ站就要到了……他心中一阵振奋,起身收拾着行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