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郡主今天也不想翻身

第122章 后续四:南朝

  阳城三月还有些春日的凉意,可越往南走,天儿就越暖。虞挽年从出生就在深宫,去过最远的也就阳城外的庄子。

  记得她出宫时,姑姑跟她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时她想象不到是何种精彩,现在这一路走来,才觉姑姑完全没骗她。

  终究是一个小女孩,又没有那么急切的心情去南朝,就索性拖着,边玩边走。

  使臣团有国命在身,等不得他们胡闹,就先走一步。倒是洛溪年这个南朝位高权重的人,气定神闲的陪她胡闹。

  既然他都不急,那虞挽年也没什么可急的,就玩呗…

  五月…虞挽年一行人才到了南朝地界,和大兴交界的安郡。

  洛溪年是南朝摄政王,地方官员必是尽心尽力的伺候。虞挽年沾了光,虽众人都不知她身份,但洛溪年对她的看重表现得明明白白,也就什么好东西都往她这里送。

  洛溪年纵容她,只告诉她,喜欢就收下。有这句话在,她就挑挑拣拣的收,收得心安理得。

  在安郡逗留了五日,洛溪年才带着她继续往南,又过了一月,才到南朝国都晋城。

  比之大兴的阳城,南朝的晋城似乎更繁华热闹,处处都体现着一个几百年王朝的底蕴。

  当然…摄政王的府邸也更奢华。

  虞挽年站在王府门口,看着这巍峨府邸,以为自己进了半个皇宫。

  “年年…到家了…”

  洛溪年伸出了手要扶,给她避开了,“走吧…”

  跨进了府,就看到一位美妇人,在婢女的搀扶下急匆匆的走来,眉眼间,和她有几分相似。

  “溪年…这是你妹妹?”,美妇人颤巍巍的问着。

  她几步走近,拉住虞挽年,眼里含泪,“年年…我是母亲啊…”

  虞挽年和洛溪年这几月算是朝夕相处,可也叫不出一声“哥哥”。

  而眼前这个女人,眉眼和她相似,眼里浸满悲伤,还有失而复得的期望,她知道该怎么做,这一路上也设想无数次这种场景。

  可她张了张嘴,终究是叫不出那声母亲,缓了缓,低头行礼,全了礼数,“民女虞挽年…见过玉康公主。”

  这一句,击碎了洛简的心,她无措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不知该如何动作。

  洛溪年心酸,却也无可奈何,只道,“母亲…年年这一路奔波,该是累了,先让她安置吧…”

  “好好好…”,洛简反应了过来,“年年…母亲带你去看院子。

  自从溪年说要带你回南朝时,我就把这个院子收了出来,你看看喜不喜欢,不喜欢我们就换。”

  她七拐八拐的带着虞挽年走,走了许久才到了地儿。

  虞挽年以前觉得,汝南王府算是大的了,可这摄政王府怕是有那个的两倍大。

  极尽奢华啊…

  “溪年说你不喜欢热闹…可府里人来人往,我怕外人会冲撞你,就选了这个僻静的院子,这院子雅致,又离我的院子比较近。

  走…进去看看……”

  她从小在大兴后宫长大,该见的好东西见得不少,可看着这院里的布置,还是觉得自己孤陋寡闻。

  她定了定,认真道,“这院子布置未免太奢华了些,要不…简单一点儿?”

  “你不喜欢吗?”

  “也不是不喜欢…”,虞挽年想了想,“只是不习惯。”

  洛溪年点点头,“那就先这样吧,总会习惯的,母亲精心布置了许久,每一样,都是母亲的亲自挑选的。”

  呃…这…那好吧…

  ————

  她就这样在摄政王府里住了下来。

  洛溪年从回来之后就很忙,不过每天都会在晚膳前回来,陪她用膳,跟着她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慢慢的,虞挽年发现有些依赖他。

  只是对于母亲,相处起来还是有些别扭。也许她也感受到了,没有逼她,只是有什么好东西就往她这里送。

  她对虞挽年是极尽的讨好,不管怎样,都是血亲。

  虞挽年也硬不下心来,她身子是真的虚弱,就每天去给她请安,陪她说话。

  聊着聊着…就把那些她不知道的前尘往事理了个清楚。

  且说她母亲,在嫁给她父王之前,是南朝敬宗皇帝第一任皇后的小公主。

  本应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皇后早逝,敬宗懦弱,继后又是个狠角色,竟逼死了母亲的哥哥,母亲的哥哥在临死前,为了保住她就送她去前燕和亲。

  那时大兴还没在北方大兴战事,前燕实力不弱,虽算是下嫁,不体面,但也保了她平安,不纠扯进南朝纷乱的局势中。

  父王对母亲很好,两人琴瑟和鸣,不久后,就有了洛溪年。

  只是好景不长,大兴的新帝野心勃勃,北方小国一个一个被吞并,前燕虽实力不弱,但也勉强支撑。

  前燕皇帝知道大势不可违,但也不甘心,就送了姑姑去大兴。可四年后,等来的是千万铁骑兵临城下。

  皇帝临死前,让父王为了前燕百姓投诚,父王已无其他办法,只得认了。

  所以说…当年…并不是姑姑却劝的父王,是她那个便宜爷爷在临死前,让父王和姑姑不得不背负亡国的骂名。

  后来…父王封汝南王,掌秦、雍州二州军政大权…

  皇帝旨意是这样,但军权是握在长公主驸马手里。而父王是一个亡国人,孤立无援,又怎能站稳脚跟?

  所以…悲剧就出现了!

  那时…洛溪年十四岁,虞挽年两岁。

  母亲和洛溪年逃回南朝。

  南朝局势一直混乱,短短十几年间,就换了三任君主。洛溪年凭着母亲那点不值一提的情分,投靠当时还是叛军之首的现任皇帝。在乱局中站稳脚跟,并扶持南朝现任皇帝坐上宝座。

  洛溪年其实一直领兵在外,保卫南朝北方安宁。四年前,南朝景昭王叛乱,扰乱了大半个南朝的局势。

  好不容易国泰民安了几年的南朝又混乱不堪。

  洛溪年从北方勤王护驾。

  大兴先帝瞅着南朝又乱了,而瞅着自己国泰民安,国库充实,就决定御驾亲征,攻打南朝。

  那次…南朝第一次有了灭国之危!

  南朝北方有横亘东西的祁阳山作天堑,跨了祁阳山又有普渡河护一方平安。大兴军队也一时半会攻不下来。

  但凭着大兴先帝的手段和大兴军队的士气,南下是早晚的事情。

  局势拖不得!

  那时叛军盘亘于葙城,易守难攻。洛溪年为了尽快结束南朝国内叛乱,下令水淹葙城,用绝对残忍的手段,一举歼灭叛军主力。

  南朝皇帝清算残余势力稳狠准,斩杀了五个宗室王爷,血洗了大半个朝堂。

  而在北方,大兴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他们越过了祁阳山,占领了两座小城。

  洛溪年临危回北,重振军心,大兴军队不善水战,不敢冒进,南朝就凭着普渡河只守不攻。

  两军僵持对峙!

  那时是七月,祁阳山以南,天气闷热潮湿。大兴军队适应不了这气候,再加上战线过长,军需补给跟不上,陷入一个尴尬境地。

  可大兴不甘心!

  洛溪年看准这一点,一面命人继续僵持,在普渡河的一头叫阵,一面又亲自带一队精兵,绕到安郡,跨过普渡河,偷袭大兴大本营。

  大兴先帝戎马一生,也未吃过几场败仗,怎能受这种侮辱?他就不信凭着大兴的实力,还吃不下羸弱了半百年的南朝?

  所以回头就下令跨过普渡河,大举进攻。

  这其实是不明智的,而洛溪年要的就是这种不明智。

  大兴军队不善水战,又不适应当地环境,战线又拖得长,士气早已不及当初。

  而南朝军队面对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士气前所未有的高涨。

  结果可想而知…

  这场决一死战,南朝打得艰难,却也赢得漂亮!

  洛溪年乱箭齐发,把大兴先帝射倒于军旗下。

  那次…洛溪年差点儿就为虞氏一族报仇了!

  可惜的是,大兴先帝福大命大,他并没有死,只是昏迷不醒。

  当时在军中的皇长孙,也就是赢扶川,决定立即撤兵退回祁阳山北部大兴境内。

  只是在撤兵前,赢扶川下令,屠尽先前占领的两座小城,把南朝伤他君主的恨,全部发泄在了这两座小城里,然后弃城而去。

  那年,赢扶川十二岁。

  听说…那年七月,那两座小城,是真真的人间炼狱。

  即便四年过去了,那两座小城,也只是祁阳山脚下的空城。

  母亲说:大兴皇长孙是真的狠啊,全然不顾那些平民百姓!真不愧是赢家人。

  这是虞挽年第一次从另一个角度听人提起赢扶川当年屠城之事。

  当时不知怎么的,接了一句,“狠是真的,但也是立场不同罢了。若说到狠,洛溪年又何尝不是,难道他水淹的葙城,就没有平民百姓?”

  她母亲一时不语。

  乱世之下,苦的只有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

  也许就是这时候,虞挽年才真真明白大兴百姓人人称颂先帝的原因了。

  乱世不是因他起,他却结了乱世,给了天下百姓一个安稳的家。小老百姓无权无势,他们只求不奔波流浪,吃得饱穿的暖,足以!

  话说回来…那次内忧外患之后,南朝皇帝身子大不如前,现任皇帝只有一个璃安公主,无皇子,不知是出于何考虑,就把洛溪年召他回晋城,进封摄政王,并赐国姓“洛”!

  是的…洛溪年一开始不叫洛溪年,是虞溪年!和虞挽年是真正的虞氏血脉。

  此后…洛溪年就在朝中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兴许有人看出了端倪,可洛溪年是外姓,即使母亲是洛氏的公主,但也是外人。

  多少人看不过眼。

  但那又怎样?若深究这个问题,现任皇帝也不是纯正的洛氏血脉,甚至比洛溪年还不纯呢。

  且洛溪年是什么人?

  是狠人!

  和赢家一样的狠人!

  有皇帝撑着,他敢做!敢下手!

  这两年里…在南朝朝廷里,基本没人跟洛溪年对着干,再加上洛溪年也是个能人,更能服众。

  比起前面那几位要么荒淫无度、要么弑杀、要么无权的皇帝来说,洛溪年掌权,才能在大兴现在不可抵挡的国威之下,让南朝看到一点儿希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