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开始是一声嘹亮的啼哭,归途是一抔沉默的黄土。短短百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常听人说:“我们年少,我们年轻。”二十出头三十不到,既不会太过天真,也不会太人情达练。
古人言三十而立,原指学有成就。我个人理解,既是立人,也是立命。立人就是做人。立命原指“修身养性以奉天命”,我这里代指有能过活的收入。
除了立人、立命,其实还应该有一立。当然,跟张载的“横渠四句”没有关系。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写的《报任安书》。
司马迁立的是什么呢?他立的是史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还有另一句话大家更熟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总理的立。
这立人、立命之外的第三立,我不知怎么形容。目标?理想?信仰?宏愿?热爱?或是其他什么名词。如果立人立命决定了生命的存活与延续,第三立大概决定了生命的广度与深度。
诗歌于李白,变法于商鞅。
第三立并非是去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有一种目标、理想,或是信仰。前两立是物质,第三立是精神。
少年人就应该有少年人的精气神。鲁迅先生曾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愿中国青年们都精神起来!”
梁启超为什么作《中国少年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少年人,不仅能反映出这个国家民族的未来,也能反映出这个国家民族的现在。
当年晚清重臣李鸿章曾有一句:“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被改用在央视《复兴之路》上。而变局,中国这数十年,又何尝不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就拿随身通讯工具来说,从BB机到大哥大,从大哥大到小灵通,再到翻盖手机,滑轨键盘手机,再到半触摸屏手机,再到全触摸屏手机,刘海屏越缩越小,并有折叠屏手机、5G等出现。
现代中国的变化,短短数十年,胜过过去封建社会几百年。
而我们这些在新变局之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无疑也遭受了足够多的挑战与考验。但我们真的摆脱冷气了吗?信息爆炸给了我们足够的机会,也把人脑瓜子震得嗡嗡响。
中国崛起了吗?崛起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国家重视起了中国文化的学习。国外很多轻工业产品也都是中国制造。周杰伦那句“华流是最牛的”,我希望它不仅是我们民族的自豪、自信,也是世界的共同认知。
有很多外国人说中国人的爱国是敏感的、情绪化的,受不得别人说中国一点不好。中国的确有很多不足。但正因为有不足,所以才有前进。人如此,民族如此,国家如此。年轻人更是如此。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或是科研建设,或是文化传播,或是助人为乐等等等。
我想好了第三立的名词——立心。
我希望下次听到“我们还年轻”是我们做了后失败了,而不是什么都不做。不管,我们有没有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