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活忙碌、枯燥,犹如身处于密不透风的罐子里,或在乏味、雷同的无限循环中徘徊。我从未有过朋友,即使有几个还算合得来的同学,但是终不能成为朋友,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小团体,如果我加入他们,我只会更加自卑,漠视、存在感低的感觉真是无法用世间的语言来形容。
初二的晚自习上到六点半,常常黑夜回家,特别像现在冬天的时候,很早就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加上廊外的寒风,令人浑身打哆嗦、冷颤。我有些习惯磨叽,几乎总是最后几位走,教室的人都走光了,仅剩我一个。灯、门都关上了,走出门外听见同学一起疯狂大笑、嬉闹,真是无忧无愁。
路途中,人迹稀少,离家的路还有半个小时的行程。自己轻微的脚步声隐隐约约、陆陆续续的有节奏的进行着。
突然发现,这种感觉好像很自在、舒畅、静心。因为没有人找我说话,我也不会因此为别人的无趣所烦扰,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冷漠给人带来尴尬与压抑。只有我自己。哈一口热气,在路灯下,冒出久久不散的白烟……
路人步伐急匆,好似在寻找自己丢失的东西。而一些年纪五六十的中年人却步伐没有那么急促,主要也是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心也淡化了。
走在校园周边的行人道上,过往的车子如流水般,错过身旁。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也不需要在意他们在干什么,我只是沉浸在我的思想世界里。
过往的路人,我们不可能猜测到他们在想什么,可我们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作业?电视剧?游戏?美食?或者今天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不,我想色都不是这些。我在想,我自己的存在价值。
我在想,我为什么存在感那么低,自卑感那么强?或许是我从小性格孤僻、内心,可是想想自己在父母面前又是带些神经和疯癫,感觉自己有双重人格,还只是一种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可是想想自己孤身独处,显得那么忧郁,觉得自己找回不到真正的自我了。因为我们要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强迫自己失去了自己。这也是朱德庸曾说过的一句话。
这使我喜欢上了独处的自我,喜欢在夜里漫行,思考人生,思考生活,好像整个自我在无形中改变。和我同路的同学也有,不过就她一个。彼此走在一起,颇有些尴尬,因为我们找不到更多能聊的话题,陷入冷寂的沉默,我想,没人能忍受我这种死一般的冷寂。
她喜欢玩手机游戏,几乎给我就讲些游戏的人物和技能装备,我也不懂,只是嗯呐一声,表示我在听,几乎不能找什么话接下去。就这样,我们在十字马路分离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什么东西都会让我想起人生,在夜里的漫漫长路上行走,我们总有孤身独处的时候。我们不要因此烦闷,而是要乐意去接受它,它是我们人生的礼物,一部经典的人生语录。让我们静静思考,享受人生。
在夜里,我们彼此看不清对方的喜怒哀乐,就大胆、自然、好不遮掩的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吧!
但,最重要的是与自己对话,不求回应,学会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