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章 大胃王风云五十年2
《魏世家》·魏惠王·风云五十年(2)
关于魏惠王迁都大梁,各种说法不同。魏惠王迁都后,史料上开始出现梁惠王的称谓,最为著名的便是那篇《孟子见梁惠王》,其中的梁惠王便是魏惠王。
魏惠王迁都的事上有歧义主要是两点,一是魏惠王迁都的时间,一是魏惠王为什么要迁都,从历史的发展看,魏惠王迁既是魏国国力巅峰的表现,同时又是魏国走向衰落的开始。
按照太史公在《魏世家》中的说法,魏惠王迁都大梁大体是在魏惠王三十一年,让魏惠王决定迁都的原因是受迫于秦国,其时商鞅在秦国变法,秦国国力上升极快,开始了东进的战略,当然秦国的军事行动从来都不是孤立进行的,从来都是联合其他中原国家来操作,达到包围合击的目的。
《魏世家》中说,三十一年,秦、赵、齐共伐我,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卬而袭夺其军,破之。魏国败于秦,使得秦国长驱直入,逼近安邑,安邑是魏国的国都,为避秦锋芒,于是迁都大梁。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
对于惠王迁都这件事,后世的《资治通鉴》借鉴了太史公《魏世家》中的说法,但是现在的研究者发现,时间上并不准确,而且根据魏国历史的发展,迁都也并不是为了避秦锋芒,相反魏惠王迁都时魏国恰恰处于最强盛的阶段,所以迁都大梁,更靠近中原列国,实际上体现了魏惠王另一种战略,那就是称霸中原。从魏惠王整个执政时期看,这次迁仅仅是暂时让魏惠王得以称霸,随后便急剧滑落,陷入了四面夹击,魏惠王不得不玩弄外交手段在周边列国中摇摆不定,最后沦为盘中餐。而趁魏国迁都争取到充分的改革时间,且国力日益强盛,最后蚕食天下的恰恰是秦国,也就是说魏国的此次迁都引发了中原列国的纷争加剧,间接的帮助秦国完成了改革大业,有了充分的国力得以兵锋东向。
事实上,太史公的《孙子吴起列传》中关于桂陵之战的记载就提到“梁军”,这里的梁军即所谓魏军,……孙子曰:“……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旻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於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HD,与齐战於桂陵,大破梁军。《魏世家》中记载桂陵之战是在魏惠王十七年,也就是说在魏惠王十七年之前魏国已经迁都到大梁,才有了桂陵之战中大破“梁军”的说法,显然太史公在魏国迁都的时间上存在分歧。
另据后世出土的《竹书纪年》中也提到魏国迁都是在魏惠王六年,也有人考证说是九年。这样一比较,似乎魏惠王迁都的时间基本确定,不管是六年还是九年,都证明了太史公在这个时间节点的失误。那么从这个时间点上看,商鞅刚刚进入秦国,还没有大刀阔斧的推行改革,秦国的国力还没有达到矢志东进的程度,这个时候魏惠王下的魏国仍然是强横般的存在。既然没有西顾之忧,避秦锋芒的理由就站不住了,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