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 灭国
《楚世家》·楚灵十二年·灭国战争
八年,使公子弃疾将兵灭陈。十年,召蔡侯,醉而杀之。使弃疾定蔡,因为陈蔡公。
晋国的软弱与妥协,楚灵伐吴的不如预期,急需积累国内威望的楚灵策划了两场大型的灭国战争,这也直接导致了楚灵在历史上的不尽骂名——灭陈与蔡。同样灭亡过陈的楚庄王,因为让陈复国,得到了孔夫子的赞誉“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同样发动灭国战争的楚灵很倒霉,“克己复礼,仁也。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楚国要北上争霸,问鼎中原,陈蔡是必争之地,战略价值非常重要,楚人国势渐盛,北望中原,陈蔡无疑是必先控制的地区。庄王时期曾经对陈国短时期内的军事占领,随后又复陈国。但是到了楚灵王,却选择了异于庄王的政治路线——对中原姬姓诸侯国采取兼并——这触怒了中原的文化阶层,尤其是以儒家为主的史家一派,迄今关于楚灵的记载都表现出否定、丑化、揶揄的态度。
楚灵灭陈是源于陈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楚灵打着诛杀篡逆者的旗号出兵陈国,但是攻克陈国后,楚灵迅速设陈为县,直接纳入楚国的行政版图,于是陈国正式灭亡。这与当初楚灵的爷爷楚庄王的所为如出一辙。
楚庄王也是打着靖陈乱的旗号——惩弑君者夏徵舒—,发兵灭陈设陈为县。不管是楚庄王还是楚灵,灭陈这等弱国如风偃草,轻而易举,但是这个事件却具有特殊的政治含义,楚庄王选择了臣下的意见,复陈国,因此让孔夫子称赞不已,认为楚庄遵循“礼”;楚灵则相反,改弦更张,设陈为县,向中原发出了强烈的示威信号,表达了楚人那种“吾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桀骜姿态,楚灵也就此永远在历史上骂名不尽滚滚来。而“灵”这个谥号即是对楚灵的严重贬抑,直斥无道暴君。
为什么楚庄王复陈?
这要追溯到城濮之战前后的国际态势。楚庄王北望中原,与晋国争霸,当时齐国的态度很关键,齐国至少保持中立对楚国相当有利,楚国的外交谋略也是希望达到这一步,即便不能拉拢齐国到自己的阵营,至少希望齐国中立。楚庄伐陈名义上是讨伐弑君谋逆乱贼,这是维护周天子礼制的政治姿态,齐国赞成这种态度。如果灭陈设县,会让国际上产生警惕之心,同样为周之属国的齐自然会对楚国防范,甚至直接站到楚国的对立面去,这会导致楚庄北上争霸遭遇中原诸侯的围攻。注意,灭陈之后的第二年,决定霸主天下的城濮之战就打响了。
而就在城濮之战前,楚庄选择了复陈国,这是一个信号,表达楚庄王愿意遵从国际秩序,即遵循“礼”的规矩。当然,楚庄放弃陈国是一种策略,并非真正的要“复礼”,与孔夫子的赞誉是两码事,是一种政治行为。假如没有强大的晋国横亘,楚庄王会轻易的放弃陈国吗?
楚灵遇到的国际形势则不然,晋国的软弱妥协,诸侯离心,天下唯楚最强。没有晋国的制衡,环视天下,楚灵自然为所欲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孔夫子认为楚灵践踏了周朝的礼制,违背了仁义,可笑的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其由来者渐矣,并不是从楚灵开始的,只是楚灵直接撕破了伪君子的面纱而已。
楚灵之前,霸主以争霸为第一,要做出一些仁义的假象,至少面子上尊一下周天子,当然周天子那里很清楚,已经不能控制天下,甚至向霸主低头也不觉得丢脸。尽管如此,天下诸侯多少还是要打着“尊王”的旗号来做自己的梦,楚灵是一个时代的引领者,直接打破了历史上春秋时期的规矩,只有兼并,没有其他。这完全是战国的玩法。这个时代的先行者,最终被赋予“灵”的恶谥,算是历史对他笔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