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qing小说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第9章 诸吕喋血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1942 2024-07-07 21:35

  吕后用心良苦,她也许并无篡汉之心,封王诸吕在政治上加强自己的势力,惠帝仁弱,恰如高祖刘邦所言“不类我“,幸有张良计,请出商山四皓,保住太子之位,也让吕后心安,她明白惠帝为人善弱,政治上没有狠心辣手,局面不好控制,于是她走上政治舞台,选择封王诸吕扩大政治势力。

  有吕后在,那帮元勋老臣尚能顾念革命的旧情,一旦她有事,她深知非吕家之福。于是在病重之际,召吕产、吕禄,将军权交予二人,以防自己死后天下有变。无奈这吕产、吕禄,政治上太幼稚,没有吕后的深谋果绝,犹柔寡断,吕后一死,三月之内就被陈平、周勃全部肃清。诸吕之内惟一老女人吕媭颇有识见,可怜吕后临朝十余年,纵刚毅有谋,终究灰飞烟灭,吕产吕禄二人之无谋徒令人笑。

  扫除诸吕,诸侯王功劳不小,尤其齐王刘襄势强,内有兄弟朱虚侯刘章,而刘章在这场动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齐王为刘邦孙辈中之长,继承帝位也合情理,何况刘章有除诸吕大功。但是老臣陈平、周勃却别有心思,政治上相当老辣。新帝的拥立必须由他们掌控,否则整个权力结构将面临重新洗牌,老臣地位堪忧。

  于是在拥立新帝的问题上,提出三个原则,一是继承者的身份,一是继承者不能太强势,一是严禁外戚干政,以免诸吕之祸。在这次由功臣元老、汉家宗室、戡乱有功以及重要大臣的会议上,一致推荐代王刘恒继位。因为刘恒为人仁爱,性情软弱,又系高祖子辈之长,外威无势力。综合来看,推选刘恒让一众老臣如周勃、陈平等尤为放心。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帝登上舞台。

  诸吕为乱,长安喋血。宫室动荡,消息迅速传开,代王刘恒与母亲薄后对此事的反应比较冷淡,势单力弱,偏安于代,也没有争竞的野心。但是,代王得到一个信息,自己被选为皇帝,此事非同小可,可谓是喜忧参半,甚至忧疑更多,思量不定,于是召开内部会议讨论。

  郎中令张武的看法,这件事要慎重,天下风云突变,现在领导众大臣的是周勃、陈平,这些人都是跟着高祖刘邦打天下的人,诸吕掌握兵权,到头来还是输的一塌糊涂。现在情况复杂,动不如静,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的看法不如称疾勿往,以观其变。

  张武犹疑不决,代王刘恒也觉得这事太突然,无论从哪里说,都不会轮到自己做皇帝,万一这是一个圈套呢?但是又不太可能,代地偏居边境,实力不足以争天下,这些年我们在代地安分守己,也很少与其他诸侯交往,现在突然收到信息,选为皇帝,恐怕凶多吉少。张武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代王刘恒一时之间陷入了焦虑。

  正在犹疑不定,宋昌有不同意见。宋昌的话,让代王刘恒心安不少。实话讲,做不做皇帝倒没什么,只怕有性命之忧啊。宋昌倒是很有信心,认为这个事是真非假。他认为,从高祖时候,天下已定,尤其出生入死还健在的老臣不可能有叛逆之心,如果有早反了,不会忍到现在。再者刘氏宗亲在外诸侯势力强大,若联合讨逆,轻而易举。更重要的是这么多年来,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反心,民望安宁,若真叛逆不得天下人心,这些人都是在战乱中的过来人,不可能不了解这点。我听说,京城危急时刻,太尉周勃进军营召唤兵将,为刘氏左袒,结果将士们都站在周勃这边支持刘氏政权。又听说他们来前有过讨论,很认真的推选代王,这是经过众大臣反复研究决定的。代王不应该有疑虑,还是做好为帝的准备,当然也要预防不测之变,现在的情况是,无论真假,我们始终都要去见一面的。

  代王刘恒听了宋昌的话,也觉有道理。怎么办?于是找母亲薄后商量。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事已至此,看天意如何吧。占卜,大吉。代王先派老舅薄昭见周勃,薄昭回来传达了周勃等人的意见,代王心里宽松了很多,笑谓宋昌“果如公言“。于是安排宋昌护驾,张武等人提前去长安与周勃接洽,协调。到高陵这个地方停下,静等。

  代王派宋昌去报告周勃,宋昌还报众臣已到渭桥。于是代王也赶过来。周勃请代王过去交流。宋昌不干了,你们这是迎接皇帝吗?公事公开说,私事吗,对不起,为王者无私事。这话太厉害了,周勃一听,马上率大臣跪下,把前后事详细说了一遍,并奉上皇帝印符。代王意思是我先去京城办事处,你们说的事我再考虑一下。代王刘恒入住代邸,众臣随着,再次申明大家的诚意。代王谦让,你们最好再商量商量,我能力不足,恐怕不能称职。楚王是我的叔叔,你们好好讨论。大臣们再三请求,说明原委,选代王是所有人都通过的。于是代王表示既然大家都觉得我合适,那我就不推辞了。这才接受皇帝符印。

  接下来,夏侯婴与刘兴居先去清宫,把小少帝带出去。至夜,代王刘恒立刻进宫,立刻安排宋昌接管南北军权,立刻安排张武接管宫内事务行郎中令职,施行内部禁严,立刻下诏大赦天下,赏赐百姓,告知天下,新帝登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