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諸葛亮傳》曰:「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諸葛亮自稱管仲和樂毅,管仲和樂毅何許人也?然而卻不能說諸葛亮自傲,因為他本身就是有這個才能的(後來幫助劉備打天下)。只能說明諸葛亮的自信,對自己才能的胸有成竹。而很多君主誤認為諸葛亮居高自傲,都比較懷疑他的才能。
而劉備當時顛沛流離,正是求賢若渴之際,先後拜訪不少名士,自然非常希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所以,劉備非常誠懇,不惜三往求見諸葛亮。
《三國志·諸葛亮傳》曰:「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這就是三顧茅廬來源,劉備三往才見到諸葛亮,那麼是不是說明諸葛亮高傲得有些自負呢?盡然讓劉備跑了三趟?
其實不然,這恰巧說明諸葛亮品格,不畏,不巴結權貴,你們雖然是君主,但不可因而讓我卑躬屈膝,為自己前途,同別人一樣巴結,這便是高風亮節。
而隆中對,則說明瞭諸葛亮早已有出山準備,早有出山之志在等明主,這三分天下藍圖都早已漏印於心,因此便能言如流水。
而諸葛亮為何不投奔劉表與曹操這兩位君主呢?顯然,諸葛亮是極為有智慧之人,定早已做過盤算,諸葛亮先前跟隨叔叔依附劉表,自然頗為瞭解劉表,而曹操,一來則帳謀士頗盛,二來,已雄霸一方勢力龐大,若諸葛亮投於曹操,不一定能被重視。
眾所周知,曹操也是一位求賢若渴的君主,曾經為了徐元直不惜千里迢迢抓他的母親,被迫投靠曹操,然而,對諸葛亮似乎沒有採取措施,為什麼呢?顯然,諸葛亮當時是有一定的名氣,但還不足以讓曹操非得到不可,諸葛亮名氣頗盛之期,其實是跟著劉備,幫助劉備打天下以後,才顯出他的才能。
諸葛亮具有,忠貞之志,選好了明主絕對會盡職盡責,從一而終,永不背叛(不然也不會輔助劉禪,奪其江山亦是頗為簡單之事,然而,諸葛亮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