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后总结“是教与学的全方位反馈,是孩子对自己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也是下一个作文过程的开始。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完成作文之后,很自然地有一种成功的快乐感,而且有一种要求别人理解和欣赏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手抄报、作文考试、作文竞赛和投寄作文等形式,展示孩子的作品,及时总结教学的成败得失,拟定下一个作文教学计划。
一、“作后提高“教学程序和策略
1、选择推荐。把孩子的作品挂在墙上或活页作文选,由孩子任意选择,把好作文向班级作文评审小组推荐。评委要抓住本组读写训练要点,提出修改意见,退给作者再次修改。
2、班内交流。我们要在班级内创造一种融洽而有实效的评价环境,采用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编个人习作集、班级优秀作文选,开设作文“评论角“等形式,为孩子展示自己成就创造机会。其中,“手抄报“是孩子读书与作文的一种延伸和向现实生活的进一步靠拢。我们要根据孩子读写水平的高低,指导他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读、摘、采、编、写、画和版面设计。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完成“手抄报”的创作,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校内提高。这是学校在校内创造一种和谐的富有竞争机制的评价环境,定期组织孩子在校内朗读自己或同学的作文,交流写作经验,也可以向学校广播室、阅读室推荐班级作文选,优秀个人习作集等,以备更多的读者欣赏。这更能有效地刺激孩子写作的内部动机,但是,在一个班内,往往不是所有的孩子有这个机会,教师必须使孩子们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跳一跳“才能“摘桃子。“
4、发挥特长。如果孩子想参加征文,最好让他们将征文启事的每一个字仔细研究。这个过程要比平时的审题更细致和投入。才能提笔成文,之后在文章前附上一封自我介绍短信,以得到编辑的关注,从而提高成功率。如果孩子的作文被报刊采用,不仅作者本人得到充分的肯定,而且全班甚至全校学生受到了激励。因此,对于班里部分写作上的尖子,我们要注意为他们的写作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或帮助孩子向杂志投稿,或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课外读物,或进行重点指导。从而使全体学生产生想写作文、写好作文的整体效应。
作后奖励。对待优、良学生,要提出更高且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要求,使之成为一种激励奋发向上的动力;对待学困生要注意发掘作文中的优点,增强他们改正缺点,缩小差别的信心。
二、好的作文形式是好的内容的外在形式
形式,看起来是一种外观的东西,但形式常常是读者所接触到的第一“内容“。别门另类已成为一种创新的时尚,形式之美不逊色于内容。快餐化、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必须注重形式的创新。是的,加了包装的方便面,孩子们愿吃;加了瓶装的啤酒,我们愿喝。恐怕吃面条、喝散啤永远没有这种境界。渔船之餐,春游野炊战胜了酒店。形式,让我们感叹创造之神奇,生活之丰富。
1、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书写是人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穿着怎样的衣服去应聘,就会给公司怎样的印象。而作文的服饰,就是书写。考试或竞赛的作文,老师并不相识被密封的作文的作者,对每一个学生的印象和感觉全来源于作文,其中,阅卷老师对每一个同学的第一印象就是书写。其实,认真、整洁、规范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篇文章的书写工作,好比安全和卫生一样,需要老生常谈。如果现在还不能树立认真书写的意识,不仅分数较低,而且大赛的荣誉也会与己无缘。竞赛的第一回合就是写字。只要不是在网上进行,写字永远是作文的一部分,就永远被打入印象分中去。
作文是一种技能,是德育和美育的过程。认真、宁静和严谨是作文的起码要求。字迹就好象人的第二张脸,给人的印象颇深。因此,第一遍作文时,就力争把字写整洁。清洁是一种纪律,也是一种素养。卷面如人面。一个清洁的卷面,给读者留下第一印象。日本许多学校有“书法节“,而我们的校园还没有把书法重视起来。书法不仅仅是写字,它还要培养耐心、学会宁静、保持整洁和审美教育。最起码我们要先从硬笔书法开始。而有许多同学抛弃中国汉字的方正之美,开始自造字体,龙飞凤舞,杂草丛生。读者的阅读兴致大打折扣,令教师紧皱双眉,匆匆批阅,给个分数了事。
2、新颖的结构形式,好比餐桌上的第一口菜。
一口难以下咽的菜,会让饥饿者呕吐;一口鲜美的菜,会让饱餐过的人再次品尝。题目是作文的眼睛,那么开头就是作文的脑袋。我们可以从头脸中得到对人的第一印象,唤起对人的喜怒哀乐。开头好比威风凛凛的将领,在他的身后呐喊着的是成千上万的战士。我们从收集到作家的作品的开头,进行比较和学习,可以找到他们作品成功的第一秘诀。好开头像“凤头“一样,鲜艳夺目。一段开头则重在首句。首句像厨房里飘出的最初的香味,是歌曲中飞出的第一音符。“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的首句可谓千古绝唱,奠定了文章的风格和基调。有些作文开头段的第一句写得特长,如月宫嫦娥的舞袖,令读者眼花缭乱。著名诗人车前子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简练、含蓄深沉,他喜欢用短语或极少的分句作开头,如《春天的吃》开头:“一到春天,吃也绿油油的。“再如《一个地方一个人》开头:“隐约有盏灯在窗外。“一开始就能营造出意境和氛围。但不知同学们,敢用三五字、乃至一个字开头吗?这需要一种大将风度。冗长的开头似“厚皮包子“,所以开头不易太长,控制在 50字左右最佳。有些同学为不会开头而苦恼,主要是未等靶子立好急于射击的缘故,因为匆忙,缺少对作品成熟的构思,缺少对主题准确的把握,缺少对人物真正的激动。奇异的开头表现出作者强烈的创新意识,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好的开头应该是抒情的、吸引人的或创造性的,最起码有其一,也算成功了一半。成功的开头占据全文成绩的 50%,读者在阅读的最初阶段对作品已作出评判,并一直影响到结尾。
在作文成果展示中,如果想吸引阅卷老师,在开头部分就把他牢牢地抓住,把擅长在开头部分就闪亮登场,把作文的功夫放置最醒目的位置。要在开头让读者激动起来,感动起来。在开头出现一次妙语或一个妙句,是较好的开头方式。以描写的方法开头是上策之一,能够使读者一下子进入到优美的意境之中。以写景开头,也是作家们经常使用的方法。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是同学们最幼稚的开头模式。如果你的开头加进景色的描写,便有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许从一处细小的美丽开始。写人的作文最好把人物最有趣的语言和动作放到开头,以描写的方式融入情感、凸现个性;也可以尝试用对话的方式开头,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
写人时,如果不会开头,那么就以“姓名+外貌+一个性格特点“开始。叙事作文应该把最有趣的场景或镜头放到开头。如果无法写叙事作文的开头,可以用“时间+时令+景色“开始。古诗有意境和画面之美,引用古诗就是把最美的东西放到作文的门口,诱读者推门而入。歌词是有声音的诗,只要我们不引用那些不健康的流行歌词,就一定吸引住读者的眼睛。
如果在作文成果展示中,同学们的作文结尾大都很幼稚。用大段的议论性的句子,来赶跑读者。或在结尾处,大表决心、大呼口号、大作检讨,来诚心让评委判低分。一个最讨好的结尾方法还是描写。用描写法结尾,可以产生同样方法开头所产生的美感。描写放在开头,吸引着读者;放在结尾,文尽而意未尽。实在写不出,按照开头的描写方法,反复一次,也是一种比议论性、表决心更美的结尾形式。表达含蓄和余音绕梁的方法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描写,再比如用省略号结尾,既含蓄又节约,可以说“物美价廉“。引用歌词或诗歌结尾,含蓄有力而余味悠长。用一句精辟的语句作结尾,使文章的内涵得以升华,使读者的思维进入深层次的思考。写人、记事都需要有人参与,让主人公的对话,或其他人物的叙述成全文章的终结,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章如人体,三分头、身、足。开头、中间和结尾三段式是文章永恒的结构。我们谈到文章形式的创新时,不能偏离这样一个结构原则。否则,文章的创新就好无头绪。这里的三段是大段,而非自然段。比如开头也可能分几部分去写,好比发、眼、耳、鼻、口。中小学生作文在安排段落上太小气,一般分三个小段,有的甚至整篇习作一个段落,令读者误入魔洞,黑洞洞找不到出口。总担心多分一段谁找你罚款,多写一段浪费版面和纸张?而作家的文章,在段落上非常得大气。一篇至少分四小段。有时一个小节,一句话,一个词语。清清楚楚的段落,好似台阶一样让人赏心悦目。
首尾呼应使作文成为一个整体,也是衡量作文水平高低的标准。一般情况下,首尾呼应总是在落笔前安排妥当,如果发现首尾缺少一种呼应,可以让开头围着结尾转。结尾是写景的,开头就加进一两句写景句;结尾是抒情的,开头就添上几个与结尾意义相似的词语;结尾写了天空,开头可以写鸟儿飞翔;结尾写了田野,开头不妨写农民。倒叙法,常用于事件记叙文中。开头和结尾两个段落要遥相呼应。不能以倒叙开头,却以事件的结束收尾,便有头无尾。正确的办法是,事件叙述完之后,再回到倒叙的开头上来,首尾照应了,文章才显得完整。
文章的质量好象与字数无关,把作文当作有数字记录的化学实验来考评,当作定量的物理现象来对待,实在令人可笑。但目前的作文竞赛或考试,还不可能取消字数的限制。但字数只是大概的数字,多或少几十字无关紧要。根本没有必要一五一十地清点作文的字数。
3、选择体裁和文中点题
语文的课程改革,不仅扩大了作文选材的范围,而且对作文的体裁也高悬绿灯。但是对体裁的选择,还要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采用创意的写作形式。
如果孩子擅长描写和抒情,不妨选择散文文体;如果孩子擅长逻辑和辩论,不妨选择议论文体;如果擅长写诗,那写诗就是上乘;如果还有其他擅长,不妨在卷上一展才华。比如:有的孩子采用音乐“ A面、 B面“或“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等形式来写,有的与美术衔接,用“第一幅:花鸟画;第二幅:人物白描……“等形式贯穿全文;有的孩子借用“一场、二场……“的话剧形式来写;有的运用角色自述的形式来写。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给读者耳目一新、亲切真实的感觉。音乐、绘画、作文除了表现形式的不同,其美感,其意境,非常相似。或许原本的作文是绘画、故事、音乐,只是经过创新之后,才成为今天的作文?这是否就是大语文的整合?
点题,是作文的方法。点题,使我们在茫茫人群中,看到朋友在频频招手,在向我们微笑。一些有智慧的作家总不会忘记在文中点题。或在首尾处点题,或通过提问,婉转地点题,或通过描写的场景或语段点题,或用同义词点题,或引用其他文学样式点题,方法很多,要注意搜集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