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穿着描写,不要太纠结,只要把自己想要表达出来的表达出来,写成什么样子都无所谓。
印象,打破印象。
他的表情像一直猫,一脸无辜,但是胡子上却正在滴下奶油。
能否感觉得到自己运气好呢?缺少什么的时候正好就来什么。
磨磨蹭蹭墨墨唧唧,什么事情都做不完。
中年老友的坦诚对话,经历过风雨之后的洞察力总是能做到一针见血。
详略得当,我以前觉得写不下去就是写不下去,该换一换位置。可有些地方就是要直接换位置,交代好问题就结束,避免啰嗦。
写文字是化静为动还是化动为静?貌似都是耶。
足矣致命的熟悉感让她不得不立马换一个话题。
别觉得什么什么是浪费,只需要记住,功不唐捐。
“他的样子?除非他已经90岁了否则我可不敢说他看起来年轻。”
无论什么时间,只要图书馆开放,就一定是满的。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了。
烧掉梦幻般的爱情,房子内才会如此温暖,不过,这温暖保留不住。那你还烧掉这么多信?
含蓄为真,暴露为假。
视角远近拉扯。
画龙点睛之笔,“没关系。”
泡壶茶,寒冷,夜行。
如果你还是你,那么还是会喜欢你。如果你已经不是你,我只有不再是我,才能喜欢你。我喜欢你与否,取决于你。
报案的时候抓不住重点可是经典的笑点啊。
紧张是正常的,不紧张才不正常,即便把全部心理都暴露出来,还是觉得她的表现是最正常的。
我一直都很自责,我对一个很爱我的人诉苦太多,让他过于痛苦悲伤,我为了自己好过,把难过分了出去,可是知道最后我才发现,这种不能承担痛苦的行为,本身就是错的,是幼稚的。
他一定先要措辞,然后,辩解,自从什么,我就觉得,我应该如何,所以我不会如何,我在憧憬这未来,所以我怎么会?差不多就是这个句式吧。
中规中矩的剧情,其实神来之笔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如何写出标准的东西来,毕竟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心都该是平静如水的。
点了一下主角,然后铺垫了约30%的篇幅,之后主角缓缓登场。
帽子的描述我一直都想学一学,也就只能算是凑个字数的吧,或许有深意。
旧人古人也可以写一些,小孩子之间或许不会有那么长久的友谊,但是在当下,那情感还是很纯洁的。
很多没有必要的稀碎的语言可以忽略,这样可以去除写作时第一人称的代入感。(主角不是作者)
乐观豁达,忍耐,平静,这或许就是大部分人的人生轨迹。不选择豁达忍耐又能如何呢?
带入,插入一段无关紧要的话。或许也可能是为了给某些人的某些动作提供动机。
加入一些侦探的心理描写,能让故事更加丰满。
机械地读书,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不直接说焦急,但处处显露出焦急。
有什么条件就过什么样的生活,量体裁衣。
只有在年轻时做过傻事,人才会成熟,这样的傻事也许越早越好。
很完美的心理描写,夜晚与第三人称视角是神助攻。
这世界上最好奇的家伙之一。
织毛衣不是暗暗地回避,而是明显的回避,即便让人知道了自己的防备,这回避依旧明智无比。
这本书在200页附近还是表现的平平无奇,给人一种一言就能猜出结局的感觉,可是随着剧情越来越复杂,书的美感渐渐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