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也称之为门风,是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法律法规相比,好的家风既拥有强大的内在约束力,又有着丰富的亲情感染力,对人的教化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及家风,我感触颇深。
一、百善孝为先
因为地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加之家乡所在的县城有“中国孝城”的美称,老家人对于孝道有一种天生的敬仰和遵从。
从小在村子里就听街坊四邻说,我的母亲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儿媳。母亲也说不是自夸,她这一辈子也未曾做过亏待爷爷奶奶的事情,更别提与他们生气吵架之类的事了。在我九岁那年,82岁的奶奶因病离世。留下84岁高龄的爷爷,年事已高的爷爷不能自己做饭,家族商议沿袭农家惯用的做法,由四个儿子轮流照顾爷爷,每家十天。爷爷经常告诉我说,在我家过的十天是最舒坦的,因为母亲总是给予老人最细心的照顾,所以每次快轮到我家的时候,母亲总是让我早早地去接爷爷,而印象中不管我去的有多早,爷爷都早已站在伯父家门口等候。从我家离开要去叔父家去的时候,爷爷都要呆到接近晌午。虽然是一件件小事,却也折射出来老人对母亲作为儿媳的满意。
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我也深知孝顺的重要性。自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养成了独立的习惯,很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每逢农忙时节,我会在家承担起做饭、做家务的任务。到了高中,为了减少父母的压力,除了平时的勤俭节约以外,我还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打工或勤工助学。大学以后,离家更远了,与父母见面的机会也成了有限的那几天,我会每周至少一次给父母打电话,让他们放心,这个习惯我保留至今。孝顺不是口号,工作的原因,我在家的时间更少了,也只能以这种方式履行尽孝这一神圣职责。
二、规矩记心中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却一点儿也不普通,甚至可以说是严苛的。从很小我们就生活在条条框框里,懂规矩守规矩成了我们小时候的必修课。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规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父母对我们子女很公平,对待每个子女都是严格的。由于我从小性格内向,自小也算规规矩矩,受到的批评自然是少很多。与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的哥哥,他生性外向,大大咧咧,做事从来不顾后果。有一次,哥哥偷偷拿了邻居家的钱,被母亲发现,母亲大发雷霆,当即动手打了哥哥,边打边说:你能不能争气点,作为长子怎么给弟弟妹妹做榜样?一点规矩都不懂,你没钱为什么不向家里要,我会不给你吗?诸如此类的话,我们在边上一声不吭,哥哥从那以后也变得规规矩矩。虽然每个人性格很难改变,但是我们三个孩子触犯道德破坏规矩的事情却再也没有出现。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严是爱,宽是害。如今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一名中共党员,我更深知守规矩,就是要明白不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尤其是对于机关工作人员,更要树立规矩意识。一是不能逾越道德的底线,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美德,做到言行一致,争当品德高尚的表率。二是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导向,履行好法律赋予的义务。
三、人无信不立
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雪白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偏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诚信是与人沟通交流的通行证,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合格的标尺之一。大仲马曾说,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也就是说,没有诚信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
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母亲真的是没有什么文化,甚至至今还未能完整写出自己的名字。但自小母亲就说跟同学朋友在一起,一定要诚实守信,不要自欺欺人。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学校来了推销圆珠笔的商人,特别便宜,一块钱便可以买到十支笔,班里很多同学都买了,但是当时我却没带钱,就找同村伙伴借了一块钱。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却忘记了这件事。过了几天,小伙伴来找我上学时,提及到那个笔的事,我才意识到欠他的钱还没有还,但是又碍于面子,假装自己忘记便没再提及此事。忐忑的一上午过去了,回到家我还是忍不住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很是生气,责怪我说:之前教给你的诚实守信呢,借钱要还这是最应该做到的,怎么能说自己忘记就避而不谈呢?说罢便催促我赶忙去还钱,并要求我给人家道歉。
事情虽小,却也足以让我铭记于心。初入社会,诚信对人,诚信对己才能立足于世。作为刚刚踏入公职工作的新人,良好家风让我以此作为自己行事的准则:以诚待人,方能信服于人。
四、礼多人不怪
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是人性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内在美。礼仪可以从语言,举止,心里体现出来。齐鲁大地是礼仪之邦。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人们都深谙礼仪的重要性,并且奉行着以礼待人的行为准则。
同样生活在这块黄土地上的父母也不例外,从小父母就告诉我礼多人不怪。与人相交,礼字当先。生活中一定要时刻记得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明令禁止的。比如说一大家子吃饭必须等长辈先动筷子之后才能加菜,见到邻居一定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公共场合一定要保持安静,上课切忌迟到等等。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如今我也能深刻领会到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把礼仪培养融入对我的言传身教当中去的良苦用心。即将组建家庭的我,也必将会把礼仪这堂课应用于今后的家庭当中,传承和发扬这种良好家风。
五、责任重如山
责任心是一种担当,一种约束,一种动力,一种魅力。一个人只有有了责任心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承诺,只有有责任心才能够正视困难勇往直前,只有责任心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塑立高尚人格。
父亲与母亲相差七岁,在他们结婚那个年代,这个年龄差应该不算什么,但是作为年长一些的爸爸总觉得亏欠着母亲一般,在生活上总是对母亲关爱有加,尽到了作为丈夫的责任。对于子女,父母算是做到了极致。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生都在为了培育我们而奔波忙碌,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下,我们三个孩子都算是成了才:哥哥在家经商,已小有成就;姐姐研究生毕业,在银行上班;今年我也不负期望,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事业单位工作。想想父母对我们尽心尽责的培育,现在总算有了好的回报。
刚刚开始上班的这一个多月,每次与父母打电话聊到最多的是要尽快适应工作,学历高一些,责任自然也就大一些,任何时候都不要懈怠。我诚然是不敢懈怠的,肩上的各种担子自知任重而道远,心中那种想为人民做点事的初心让我必须担负起这些责任,不敢有一丝松懈。
良好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体现,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家风犹如家庭成员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家庭道德品质的世代积累,是一个人成长的营养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一点一滴都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我要时怀感恩之心,把父母对我的谆谆教诲作为准则贯穿于自己工作和生活中,一如既往,不忘初心,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