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qing小说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

187章 为人自贵自尊,虚世随缘随分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副对联:为人自贵自尊,虚世随缘随分。这里面包含的深刻智慧和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明悟是值得敬佩的。

  为人自贵自尊,虚世随缘随分

  人生在世,正确的自我价值观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如果摆错了位置,放错了地方就很容易感觉受挫,且容易自卑。

  自贵,即自我尊贵,它表示不应把重要的个人价值随意交给他人来定夺和评论。懂得“自我尊贵”重要性的人,他们不会在意别人怎样评价自己,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

  浮华世间,人言可畏,对于这句话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有时候来自他人的评价不仅缺乏人情味,甚至像是一把刀刃锋利的刀,在评价与言论的同时一刀又一刀的砍下去,没有任何同情,不留丝毫情面。人与人为什么不能彼此尊重,和平共处,非要产生各种对抗,然后相互伤害呢?

  这个由小我人格意识主导的混乱世界,人心也是混乱的,经常言出惊人且不顾及后果,伤了别人自己也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实际益处,损人不利己,这便是疯狂。比如,时下具有这类典型特征的人群,经常被叫做的“键盘侠”。

  小我,它的存在意义就是不断制造痛苦和分裂,不是给个人给自己制造各种问题,就是因为此人的无明无觉知遭到小我利用,通过他又去伤害其他更多人。

  小我,只要它还能左右和掌控,就会不断地制造分裂和痛苦,因为痛苦与分裂的能量层次是它最最喜欢的频率范围。当然,自从人类进入到漫长的铁器时代之后,恐惧已经完全渗透到人类集体意识集体社会当中去了。由此产生的强烈的二元对立特征,已经深入人心,就好比成王败寇,还有男尊女卑等等。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就必须做到足够的优秀,在整个人群之中占据到前列才能不被这个竞争的环境所淘汰。而这种所谓的“优秀”随之而来的就是内心的恐惧,因为这种优秀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人所超越。

  在现实社会当中,所谓的优秀一般都伴随着激烈的竞争,而且竞争还很激烈和残酷,当你必须快速的击败对手,甚至不择手段来达到目的。这样的优秀,就是必须得重复的去击败对手,其中隐藏的危机是非常之大的。

  这种所谓的优秀,伴随的还有自负与傲慢,并由此而产生对其眼中所谓的弱者的不尊重和轻视。

  而且,更加荒唐的是: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个被认可的普通标准:

  如果说一个人的身体和价值低于所谓公认的某一标准之时,就会被大多数认同于这个标准的人歧视和孤立。

  能够觉察到小我的控制企图并愿意超越它,超越分裂与对立便是觉醒。但觉醒并不只是口里的宣称就算,而是需要从内心真正认清和明晰才行。所以,一个真正觉醒的人必然会首先做到:自贵与自尊。

  自贵与自尊,总是同时出现和发生,因为当一个人懂得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意义,他/她不仅非常清楚自己的个人价值并不是由外界和他人决定,而完全是自己之余,也会清楚明白,若要体现出真正的自我价值,对于自己的完全尊重也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那就意味着,他/她从此刻开始,将不再以任何方式贬损自己,而是完全的尊重自己,接纳自己,拥抱自己。

  换句话说,自贵与自尊两者结合便是完整的“自爱”;当一个人完全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本有的价值,懂得了自爱之后,才能真正去爱和关心他人。

  自尊,是尊重与善待自己,并尊重与善待他人。

  自贵,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与善待,并从这种品质中获得自我价值。

  曾经的特蕾莎修女无疑是拥有这样高贵灵魂的人,一生都在行善助人,虽然这样,还是有人会在背后说三道四,恶语相向。但特蕾莎修女并不以为然,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她曾经说过: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特蕾莎修女一生所做的善行明显与这个金钱利益至上,崇尚竞争与斗争的世界格格不入。

  

  另外就对联中的,这个“虚”字,就已让人赞叹不已,足以说明对联作者对这个世间真相的看清。

  人生如虚幻梦境,短短数十年而已,相比灵魂的永恒无限,简直就是弹指一挥间,不是梦境是什么?!而且极其短暂,刹那间即生死。

  但是,若想看清这个世间幻象的虚幻不实,却又需要非常清澈明静的内心觉知。这个世间幻象就像是激烈搅动的一池浑水,什么都辨不清也看不明,而这个搅动的力量便是小我的分裂性思维。

  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的世界当中的诱惑很多,很多事物都在重复出现,所谓的穷富之别、男女之别、有权无权之别......其实都不过是人生的一种体验而矣,有的人就是选择低调的人生,向往着和平安宁,他们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让他们不想去锋芒毕露。

  若要看清池水真貌,就必须首先停止搅动,让快速转动的激流与漩涡自己慢慢停止,直至完全静止,随着污浊之物的不断沉底,原本浑浊的水便会逐步清晰,才能看清水中世界的真相。

  所以,在这个世间行走与生活,我们不能任由小我控制,因受到世俗规则的影响不断处于疲于奔命的忙碌,而需要能够时常抽离自己,从“动”回归“静”,从“头脑”返回“心灵”。

  头脑善于思考,而心灵只是感受,若要如实感受,就必须归于“静”,一动一静,便是对比。当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忙碌中回归心灵的平和与宁静,便会很自然的通过此刻的“静”获得一种与日常忙碌生活的“动”的鲜明参照。

  接着,经由不断地更多地细入内心,进而更多地觉察到这个世界本属幻象的本质。这时,我们就能更轻松的对过去那些不愿放手、执着并紧抓的事物轻松放手。

  让人不禁感慨:虚世幻境,何可求得,随缘来而聚,随缘去而分,本无一物,自在亦自由。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