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章 人得病,是心病还是身体的病?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莫泊桑《一生》
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了死刑判决通知书。而好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癌症”为例,癌症现在在人们的心里=死刑。其实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那么对于病人来讲,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机。
所以说,现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吓死的,是被精神压力折磨死的。同时也是被医院折磨死的。因为你一旦被诊断成了癌症,那么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处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为你是癌症。事实上讲,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有生机。找到了这个生机,对症而治,你就会康复。
在保险界,有一本书非常出名,这就是由跨界人才——心脏外科医生+保险大咖丁云生创作的《重疾不重》,他在上课的时候讲到:得了重大疾病很快走向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一是过度治疗而死的,有三分之一是惊吓过度而死的,还有三分之一是治疗不成功(确实治不好)死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幸确诊重大疾病,当得知这个消息后,这个人真的有可能是被惊吓过度。本来可以再好好得活好几年的,结果只活了很短的时间。这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被自己的病情过度惊吓,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情苦闷、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状态,导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生命的长度缩短。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的精神状态对于维持身体的激素水平与内分泌系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拉德做过一个实验:一个死囚犯蒙着双眼,被绑在床上,身上被放上了各种探测仪器。法官来到床边宣布对他执行死刑,牧师也祝福他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这时,他被告知将用放血的方法致死。
随着法官的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一位助手走上前去,用一小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一个铜盆中滴水,发出叮咚的声音。
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死囚心里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他感到自己的血正在一点点流失!各种探测仪器如实地把死囚的各种重量变化记录了下来:囚犯出现典型的“失血”症状;最后,那个死囚昏了过去。
这样看来,心理因素与精神因素对人身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能左右自己的身体各项机能。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能够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许多患者在不知道自己患有大病的情况下,其状态还可以维持相当长久的生命,然而,一旦获悉自己已患“不治之症”,生、心理就会迅速崩溃,就会很快走向死亡了。
也就是说,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得了重大疾病都是不治之症,这种恐惧和紧张的心理支配着自己的精神,通过沉锚效应,不治之症的想法就会先入为主,以至于其越恐惧身体越差,身体越差心里越恐惧,恶性循环,直到死亡。
由此看来,心理因素对于身体的影响也是很巨大的,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精神,是在重大疾病患病的过程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部分。
平时大家要保持好的心态,如果发现哪里不舒服,尽快上医院确诊治疗,不要疑神疑鬼,每年定期做精密体检,保持心情愉快。身体自然棒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