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qing小说 今日无事草

时空之门使用记录

今日无事草 栾提玉莲 7466 2024-07-07 22:03

  第一批禁毁档案三篇:

  1.1刘备归吴。

  传说中吴是一个不适合生存的王国,据说那里物产丰富,盛产突然出现的虎,夹道欢迎的熊,以及柳树那么粗的蛇和锅盖那么大的黿。君主刘备是个喜欢打猎的人,自他当了吴侯以后,所有的洪水猛兽就这么沉寂下去了。

  虞翻给刘备算过命,说刘备是天命所归,只要刘备在吴一日,吴国就不会有天灾人祸!

  吴国的群臣坚信着虞翻算的卦,倒不是因为虞翻摔的那个乌龟壳有多硬,也不是数着数着就多出来那么几根的茅草有什么特别。只是因为是刘备,只要是刘备在位,怎么样都好。

  1.2孙权受禅。

  今天闲来无事,魏王孙权又带着京城中的贵族子弟出城玩耍。本来是想狩猎去的,然而京城无事,不要说什么老虎大猫,连只狸猫都不敢来。无聊的孙权路过了汉宫,就顺便去找天子刘协玩。

  刘协深居内宫,把自己埋在公文中,正幻想着快来个人把他从公文中拯救出来。然而唯一靠得上的魏王孙权是个武的……刘协觉得这样下去太不利于养生了,必须想个办法叫孙权来承担责任。

  于是乎,汉帝禅位於魏王。孙权开开心心地称帝了,然后第二天就出去玩耍了。刘协对着天子孙权往他家送的公文,突然学起了女红。此后,孙权总会莫名其妙的就觉得扎心,但从未停止玩耍的脚步。

  1.3曹丕之蜀。

  早在曹丕还居家的时候就听蜀地来的客人说过,蜀地的肉味道淡,必须要蘸糖吃。这次朝廷任命他为蜀王,曹丕激动得失眠了好几夜。赋作了不少,曹植陪他失眠也不少,司马懿的脑袋至今还没能掰回来,辛毗依然在被家中女眷说教。

  曹丕连妻子也没有带,孤身上任。一路上也没少想甜味的肉该有多好吃。然而现实却显得尤为残酷。入蜀第一天,天空中下起了小雨,蜀中的栈道被云雾围绕着,好像有鲸鱼在天上飞,看起来挺有意境的。曹丕还没来得及赋诗,雨突然变大了。现在是在船上,风雨飘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曹丕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找了个山洞避雨。水涨船高,突然就没有路了。直到三天后,前来迎接国王的臣子们才找到蜀王曹丕,并接他住进了一间茅屋。

  这是皇宫。屋顶上的茅草一大半都倒掉了地上,秋风起,本来无一物。当时的曹丕什么也没有说。三个月后,帝子降兮,杜鹃啼血,黄土垄上一捧土,但愿随风还故乡。

  第二批禁毁档案六篇:

  1.1曹丕与张昭。

  魏国的君主曹丕夜游回来,城门居然为他开着。这不合礼制,曹丕如是想。然而曹丕并没有太在意,他带着狩猎归来的队伍进了邺城。明月当空,凉风凛凛。从黄昏开始就坚持亲自等在门口的张昭,看着君主的身影在夜色中前行,就像是看到了先君曹操的样子。本想好好说教一番,可是一看到曹丕那常怀忧郁的神情,突然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曹丕远远看见了张昭,他乘坐的车停在了城门口。张昭上前行礼之后,解下了自己的外衣披在曹丕身上。“夜露苦寒,快回宫去吧。”

  1.2孙权和诸葛亮。

  月黑风高夜,君主孙权偷偷摸摸跑到宫门口试图夜奔。今天意外地顺利,居然没有一个人阻拦他。幸好事先把诸葛亮灌醉了,孙权这样想着突然就很有成就感。他独自走在夜晚的合淝新城里,出乎意料地没遇上任何一个人。就在快要走到城门口的时候,霎时灯火通明。只见人潮汹涌,早已埋伏好的兵士们以琴声为号,把孙权团团围住,不由分说直接遣送回宫。诸葛亮端坐幕府,看着灯中的油慢慢燃尽,无奈地摇了摇头,拿了包胃药冲水喝下,似乎是认命了。

  1.3刘备和曹植。

  蜀中的天气总有些令人捉摸不透。烟瘴之地本来就让人望而生畏,可是巴山夜雨却令人乐在其中。偃月夜,正是出游的好时候。君主刘备左牵黄、右擎苍,意气风发的样子宛如少年人。车后载着的文学曹植,出门时便已有些醉意,此刻见到君主狩猎的英姿,当场起了赋,甚至还跳了个舞。山中的猛兽被人类惊扰,纷纷出现。刘备满载而归,竟未让曹植受到半分惊吓,甚至没能淋上雨。有酒有酒,明早吃肉!

  1.4曹操和张飞。

  春暖花开,正是一年好景。君主曹操行军路过涿县。桃花盛开,夹道的桃树被风吹过,落英缤纷。曹操即兴赋诗一首,随行的张飞听后有感而发,策马向前,抢走了文学手上的笔和尺素,亲自用楷书记下曹操的诗,还配了个仕女像。曹操询问了此地的地名后忽然想起来什么。“益德是涿县出身吧。春光正好,不如于此地少停几日。”后来此地立了一块碑,题曰《桃花源》,落款全文背诵。

  1.5孙策和司马懿。

  阳春三月,吴县的杨柳还和那时一样。江南烟雨,总有一种如诗如画的蕴藉美。河内出身的司马懿怎么也不能习惯,就像是风湿病和糯米饭。君主孙策今早出城打猎去了。艳阳高照的天气,也不像是会有什么意外。可是为什么,司马懿隐隐地觉察出一丝不祥。也许是年纪大了就容易操心,毕竟君主不过是个三十不到的美少年。孙策临行前讲的笑话,现在想起来依然很有意思,可惜现在的司马懿再怎么思慕也听不到了。

  1.6刘禅和周瑜。

  阳光灿烂的下午,大殿上的周瑜弹着剑唱着楚歌。就在刚才,最后一根琴弦也断了。锦衣玉食的周瑜并没有把琴弦续上的打算。武艺似乎要荒废了,当初为什么要来这里,周瑜自己也有些迷茫。是为了先君刘备,所以才要拿起剑保护陛下。可是陛下似乎不太情愿,只深居内宫,连周瑜的面也不愿意见。还是说君主刘禅和周瑜有什么嫌隙?周瑜闻弦声而知雅意。三尺青锋于指间一横,愿陛下亲贤远佞,长乐千秋。

  第三批禁毁档案三篇:

  1.1汝南袁孟德好读书

  清晨,朝露未晞。袁氏的一天在长男伯业的读书声中开始。众所周知,袁伯业喜欢读书,喜欢到长那么大了居然还读书。汝南袁氏是名门望族,轩辕黄帝的直系子孙,一向是武家出身不读书的。然而这一代居然出了个书呆子,当家主母刘氏非常不满,话里话外都想把这个不是她生的宗子赶走。袁伯业是真的读书读傻了,对于叔母刘氏的冷言冷语居然一点都没察觉。他不仅不出走,居然还认为刘氏对他挺好。刘氏刚开始的时候,杀他的心都有了,正打算先杀个小妾试试手的时候,孟德出生了。

  袁孟德是刘氏的第一个儿子,他的童年过得非常平淡。左不过是自家阿母杀杀小妾,骗骗新人。稍稍不一样的就是,有一次阿母把一个异母兄弟带到别人家的坟上就没带回来。其他的就是那么平常,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孟德六岁的时候,世兄伯业带着他私奔了。

  本来并不会有什么机会,然而那时的刘氏正在骗一个怀孕的婢女上吊。原来想的是投井,但是井水还是要喝的呀!于是就废条白绫吧。按正常预定,这时候已经结束了。可是婢女太轻了,怎么都不断气。刘氏就带着小妾和其他婢女们帮她一把,孟德就没人看了。正好路过的伯业用一把裁纸刀就骗走了正捉麻雀玩的孟德。此后,刘氏再也不说伯业大早上读书扰民了。

  每天早上,刘氏都会亲自路过一下伯业读书的那个回廊,并亲切地嘘寒问暖,甚至还夸伯业的声音好听。袁孟德师从世兄伯业,从“关关雎鸠”读到“鲁难未已”,又从“河图不出”读到“元亨利贞”。二十二岁的袁孟德唱着汉高祖的《大风歌》正巧被微服私访的天子听到,他被推举为五经博士进入太学专教他没传到的《大戴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当时有学生举报他不好好讲《大戴礼》,他居然他还讲《毛诗》和《论语》。于是,孟德退官还乡。还乡途中,孟德闲得无聊就吟诵了一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被扫墓归来的御史中丞听到以后上报朝廷。天子似乎想多了什么,重新征召孟德当尚书令。

  那时后,正是多事之秋,匈奴的军队想要过黄河。孟德一介儒生,投死为国,主动请命去讨贼。朝廷给了他光禄勋的待遇,拜他为大将军,给了他三千人的军队,即刻出发。秋风萧瑟,鸿雁飞过塞外。古时候有一位王昭君出塞,换取了和平,以后将会有一位蔡文姬归汉,真正得到和平。现在,有一位袁孟德头戴儒巾,身着礼服,佩带玉器,手执香草。他独自一人立在城头,唱着汉武帝的《秋风辞》。埋伏在城下的军队万箭齐发,吓退了匈奴人。

  回到朝廷的孟德当了太师。然而第二年就因为天不下雨被罢免了。孟德看惯了宦海沉浮,决心乞骸骨归故乡,再也不理会朝廷十几道重新召他回去当太傅的召令,直接回家种地去了。那时,他三十岁,正到了娶妻的年龄。

  伯业和孟德情深意笃,不忍心让孟德卷入无谓的宗族争端,于是主动让位给孟德,留书出走。孟德想要去找回伯业长兄,然而当时正好父亲死了,只能暂且接下族长的位子,先为父亲发丧。母亲刘氏开开心心地拿起小刀,打算把小妾们处理掉。孟德阻止了这种行为。后来,孟德的嫡配就是母亲刘氏,小妾们生了很多孩子。刘氏再也不嫉妒了,依然当着当家主母,人们对她的评价是“贤妻良母”。

  再后来,汉朝亡了,袁孟德有了三十多个孩子,没一个读书也没一个做官。他留下的家训是“吾家,轩辕黄帝之苗裔也。后世子孙,不许读书!有违此言,神明不佑!

  1.1.1袁孟德女文姬

  匈奴公主蔡,讳琰,字昭姬。母陈国夫人,故中郎邕之妻也。先是时,邕以罪诛。以夫人及公主托之于友生袁孟德。遂姓袁氏。姬虽年幼,知其父邕也,尝记邕文章,终日诵之。孟德闻之,亦流泪。爱胜己女,敬若其父。建安中,匈奴来朝,使者见昭姬,甚异之。以金币十万为单于求之。孟德怒,揖而送之。使者固执不肯去,遂见杀。单于闻之,亲起兵十万,扬言曰“饮马黄河”。孟德亲据之于河。河水汤汤,鸿雁哀鸣。羌笛楚歌闻之不绝,箭羽累石灿若星汉。壮士不归,将军留骨,鸡鸣断绝,晨炊渐少,民有菜色,相枕而死。姬居深闺,闻哀声,知为己也,遂白孟德曰:“将军,表率也。君,我父也。阿翁志在社稷,毋为一女致家祸也。请以妾身嫁匈奴。”孟德不许,姬数请之,遂上报朝廷。天子以姬为己女,命为匈奴公主,许嫁匈奴王,一如明妃昭君故事。孟德哀怜之,为赋数万言,姬歌以和之。其声哀婉悲怆,天子沾缨,织女投机。及匈奴王死,姬上书求归,朝廷不许。时汉室倾覆,宗庙燔丧孟德归田隐居,偶得一雁,腹中有尺素。取而熟视之,有诗二首,乃昭姬手迹。读之,其辞悲切,其志愤然。孟德为之哀伤,泣下沾裳。乃集家财十万金,亲往赎之。姬遂改昭为文,名之文姬,姓蔡氏。孟德为招世家子为婿,告宗庙,归宗蔡氏,是为蔡文姬。

  1.2蜀帝让禅

  古时候,有两位皇女名曰“娥皇、女英”,现在有两位皇后,同嫁蜀帝。成都夜雨,湘妃竹上的泪痕越发鲜艳。听说魏国有一位女官,辞家事君的时候珠泪涟涟,直到眼中哭出了烛泪一般的鲜红,犹不能止。女子有归,却要与血亲至交从此断绝,何其悲哀。蜀帝曹丕虽居偏隅,听闻此事也是泣泪涟涟。

  “连夜大雨,天气转凉,请吾君莫坐廊下。”

  说话的是第二位皇后,她和她姐姐一样,是已故西乡桓侯张将军的女儿。

  那时,曹丕跟随父亲刘备入川,乱军之中就这样失散了。直到多年以后,曹丕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娶了妻,生了子,养父母也已年老。有一位穿着白袍的将军找到了他,问了他几句他也记不清的姓名籍贯之类的问题。将军看起来有些为难,正在踟蹰之际,有一位先生也赶到了此地。先生什么都没有问他,只是拿出了三个大钱,往空中抛了六次,就决定曹丕就是蜀帝的太子。父母妻子害怕这些王公贵族,不敢再把曹丕当成自家人,就连儿女也都送了人。

  只有曹丕一个人住进了皇宫,有了新的父亲和兄弟。父亲是一位年迈的君主,他看起来很威严,其实很随和,只是对曹丕不太上心。兄弟们有些比他年长,但依然叫他长兄,除了喜欢捉弄他,一直都待他挺好。

  找到他的那位白袍将军姓赵,据说是入川前就一直照顾他,现在也时常来看他,给他带甘蔗吃。那位抛铜钱的先生叫葛相,是从入川前就追随父亲的人中最年轻的。葛相总是叹气,有时候很固执,尤其是对父亲的个人爱好就管得很宽。不过葛相对曹丕一直都很温柔,经常给他叠个纸船纸鹤什么的,葛相的夫人还会扎纸人纸马。父亲看到以后,总想着给曹丕编一个鸟笼,这时候葛相就会生气了。父亲放弃了编草,后来,他偷偷塞给曹丕一个球形的编织物,还特地嘱咐他别被葛相看见,看见就说是他曹丕自己编的!那是个稻草编的笼子里面装着一只蝈蝈。曹丕把它放在案头上,平时读书的时候正好做个伴。葛相是个精细人,要瞒他是瞒不过的,曹丕一开始就说了实话,也替父亲讨了人情。葛相果然没有去和父亲计较,不过给曹丕讨了娘子。

  父亲的好兄弟张将军有两个女儿,长得很美,也能读书。由于她们的母亲是魏国皇帝的亲戚,没有人愿意和她们缔结良缘。曹丕无妻,葛相就向蜀帝刘备提议要为曹丕聘她们为妃。刘备有些犹豫,觉得一取两妻不太合适。可是,葛相却说古代天子一取十二人,三国来媵,曹丕是太子,娶两妃也没什么不可以,岂不闻“娥皇女英共事一夫”。曹丕也该有这样的待遇。刘备碍于读的书和葛相不一样以及曹丕案头的蝈蝈一直叫个不停,就不再争执,顺从葛相的意思办。

  曹丕有了两妃,继承帝位以后,娥皇不幸难产而死,女英为后,抚养诸子。葛相又出征去了。这次是魏帝亮亲征蜀国,吴帝禅又态度暧昧。前不久,赵将军也去见先帝了,曹丕亲自为他作了耒,打算以后让赵将军和张西乡桓侯、关壮缪侯一起陪侍先帝,由自己亲自供奉。葛相临行前说过,魏国流行不树不封,他觉得这样很好,以后葛相自己的后事就要这么办。曹丕一向听葛相的话,如今葛相埋骨青山,百姓们想要立庙供奉,曹丕自是不准。

  魏帝亮被刺身亡,晋王昭当了假帝。晋王的军队已在成都城下,曹丕却无能为力。

  “外姑是魏国人,皇后想不想回母亲的故乡去看看。”

  蜀帝让禅于晋王,终于归了故乡。父亲留在了蜀地,终究还是蜀帝。葛相还是被百姓们立了庙,终是不能得如意。曹丕一生什么都没能干成,就算是文采盖世,也终究留不下一点痕迹。唯有娥皇、女英留名於青史,男儿随没埋百草。

  1.3颍川义士荀云长杀身成仁

  颍川荀氏是一个盛产公卿的家族。有一位荀长生,仪表出众,志意高远。他被举过孝廉,将要出发的时候遇上了正在劫掠妇女的胡人,一言不合就杀了人,逃在他乡。族中的人知道那个被杀的胡人是董卓的家奴,他们害怕被长生连累,当机立断,直接上告宗庙,把荀长生除了名。此后,再也没有荀长生此人,只有一个字云长的无家之人,自称是颍川荀氏庶族,独自漂泊在此世间。

  云长毕竟是一位世家子弟,从小就跟随名师读过经书,也累积了不少人脉。那时候,有一位鲁国的孔生与他交厚,云长就去了鲁国投奔孔生。云长登门拜访的时候,孔生不在,孔生的兄弟文举接待了他。云长本想离开,可是文举说:

  “子,家兄之友生也。仆虽不才,愿请留子,毋使人知也。”

  云长辞让了一番后,难挡盛情,在文举的帮助下藏匿了一段时间。然而,云长的容貌过于出众,终是被人发觉,告到了官府。孔生正巧这时候回家,他看到自家门口围着一大群人,便询问了缘由。明白事情的始末之后,孔生说云长是奔他孔生来的,坚称是自己藏匿的云长,和家族无关,并且表示云长早在三个月前就离开了。

  文举不想让兄长被无辜牵连,说明了孔生并不知情,承认了自己藏匿云长的事实,并且也说云长在三个月前就离开了。孔生的母亲听到了外面的争执,她吩咐仆从侍女们看好云长,千万不能让他出来,也不能让他知道外面的事。孔母亲自出去,她告诉来人,儿子的一切都是她授意的,所有罪责在自己,与其他人无关。就这样争执不下,三人争着认罪,当时的官吏被这一家的义举感动了,只抓走了孔生,并没有牵连家族,甚至不再搜寻云长。

  现在的云长想起这些往事,总是意不能平。对于孔生和文举的恩情,无以为报。如今正在袁孟德麾下效力的云长,忠义无双,不免干出些刺客的勾当。

  月黑风高,云长潜入幕府,找到了袁孟德的所在,手起刀落,砍了个空。袁孟德的利刃,此刻就在云长颚下。袁孟德的表情先是警惕,后是惊愕,再是悲愤,最末竟然还笑了。就像染缸一样,什么都有,可好看了。

  “云长何故相负若此!”

  “君尚记鲁国孔文举不!”

  听闻此言,孟德撇下了防身用的百辟刀。他当然记得,当年在太学时,孔文举的兄长孔生是他的师友。当年,孟德教课的时候讲的《论语》还是孔生传他的呢。后来,孟德投笔从戎,他麾下缺一名文学,正巧有一位孔文举,自称是孔子的直系子孙,不愿仕官,愿随君去。文举是一位儒生,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也不管是字面还是真实,他都当之无愧,是孔子的直系子孙。就像孟德是轩辕黄帝的直系子孙一样,这是世家子的荣耀,也是无法逃脱的枷锁。

  孟德与文举惺惺相惜,一起为国征战。可惜,本同末离,终是不得圆满。孟德从文举那里听说了,孔生因藏匿罪人而被杀。文举年少,尚不能自立,于是就来投靠兄长的友生孟德。正巧母亲也去世了,孔文举无牵无挂,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交给孟德。一起挣得战功,功名富贵并不比浮云遥远,世家子的命运还是能稍稍自专的。

  然而,文举也因罪被诛。原因很简单,仅仅是言论上的不谨慎,就被人抓住了把柄。文举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平时也就喜欢戏谑,态度也相当的不客气。这个孟德是知道的,军中的人也看着孟德面上,并不与他计较。记得那次,朝廷派来了监军,恰好文举喝醉了,不知怎么就与他争执起来。再后来,朝廷认为孔文举不忠不孝,下令就地正法。孟德正送昭姬出嫁,未曾归来。孔文举只身赴黄泉,这就使得云长难以信服。

  云长驻军在外,知道时也是说袁孟德杀的孔文举。孟德归来,也不曾说过什么,不过是第二天监军就得了急病死了,当场掩埋,并无争议。孔文举也被厚葬,名字清清楚楚地写在族谱上:“鲁国孔文举,孔子二十世孙”。袁孟德为他立了碑,亲自祭奠。当然,这些就不是云长能知道的了。

  “子且去,毋为我获。”

  “某身终不为汝用!”

  云长也弃了霜锋,全礼而去。孟德看着他远去的身影留下了眼泪,不过很快就和平时一样了,不足为外人道也!

  孔文举的墓上长出了草,特别鲜艳。墓碑旁又立了一块碑。文学张飞用楷书写下了袁孟德的题辞“颍川义士荀云长杀身成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