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程子晴跟随五彩石朝西川飞去,李轻就如何保护好杨贵妃作了认真思考。
李轻正自思量。忽然有人喊道:“李兄,还记得我吗?”李轻大吃一惊,听见有人喊他,他怕事情泄露了。他一看,那人身材不高,皮肤白皙,约六十岁左右年纪。李轻感觉有些面熟,但实在记不起了!
那人拱手道:“兄弟姓晁名衡,字巨卿。曾经有一次您给李太白送财物来,我们一起喝酒了。”
李轻虽然年轻,但是阅历丰富、机敏过人。他猛的想起,此人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那次在长安,李白邀请众多好友喝酒,其中特别介绍了这位晁衡晁巨卿,说他是日本人,日本名字叫做阿倍仲麻吕。
原来当时中国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邻国名人学士纷纷来唐学习。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热情最高。他们不顾当时海上交通的艰难险阻,不断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学生。著名唐代诗人储光羲曾作《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一诗,其中“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就记录了这一情景:万国的使者、留学生都到天下之中的东都洛阳来朝见,东边的日本道路最为遥远。阿倍仲麻吕就是其中的一位留学生。阿倍仲麻吕等留学生来到中国后,受到唐玄宗的亲切接见,并安排在国子监和中国的王公贵族子弟一起学习。因阿倍仲麻吕极为仰慕中国文化,所以不肯离去,于是改名为晁衡。由于阿倍仲麻吕聪明好学,故而成绩优异,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高中进士。他为了继续深造,决心留在长安而暂不归国。由于其才华出众,并受到唐玄宗的器重,阿倍仲麻吕担任多个要职。他和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都交往亲密。阿倍仲麻吕曾经送给李白一件日本毛皮衣服,李白很是感动。唐天宝12年,阿倍仲麻吕归国时,传闻他在海上遇难,李白听了十分悲痛,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整首诗寄托了李白的真挚情感和无限哀思。其实晁衡当时未死。李白虽然闹了一个乌龙,但这首诗却成为了中日友谊史上传诵千年的不朽名作。阿倍仲麻吕辗转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当即写下了著名诗篇《望乡》:“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诗中感情充沛,深刻表达了两人的诚挚友谊,同样传为千古佳话。唐朝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晁衡回到长安后,李白早也离开长安。当年的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晁衡跟随唐玄宗避难四川,两年后又跟随唐玄宗返回长安。照这样看,晁衡很有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四川的日本人。接着,晁衡又在长安生活了十一年,深得唐肃宗、唐代宗的信任,仕途顺利,公元775年正月在长安辞世。后世中日两国多有对晁衡(阿倍仲麻吕)的各种纪念。日本平安时代以后阿倍氏被称为安培氏,阿倍家族近代有个知名人物就是前首相****。
当下李轻发现晁衡,便问道:“先生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