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故事里,我先后提及多位大皇帝和小国王。心中琢磨着,何为好皇帝?
在学术文章中,经常把那些开创皇朝,或是成功开拓大片疆土的皇帝,尊崇为「大帝」,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康熙......等等。
从一个平民百姓的角度,什么皇帝才是好皇帝呢?所以,我在第一篇49章里,表达了我的看法:「在大地上的老百姓,他们期望的只有两样东西,就是一个能够让他们吃得饱的王权,和一个不会经常发脾气的老天爷。」
在第二篇41章里谈及﹕「要管治好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民吃得饱。」「人民饱食,才会国富民强,不被人侵犯。如今各级官员、军士、侍从、家属等等合共近万,人民也吃不饱,怎样能够供养食粮给予我等不参与农耕生产的人呢?官员及大军驻扎或所到之处,只会向附近村寨索取食粮,如蝗虫一样的吃光掠光,实在与山贼无异。大家要为老百姓开创好生活,好日子,才是治国。」
在华夏大地上七千年以来的今天,竟然成功完成这个极为基本的工作,就是让十四亿人口大致上吃得饱,当然会有存在少数的例外个案。
「吃得饱」,这个话说来简单,却是人类的一个歷史高度呀,我们的国家确实造到了!
我不管施政者他们的个人私德是如何好与坏,也不理得他们的施政理念是什么,我向来瞧不起那些只会空喊口号,或是天天骂人家的不是或无能的「政棍小丑」,我确信「实干才是真道理」。我认同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官员是庸材或贪官,但是,我相信也有不少是有心有力有道德有智慧的。
大家看不见吗?直至现今,在亚洲和非洲有着不少国家的人民,仍然是过着民不聊生,全无人类基本尊严的贱民生活。君不见,那里的官员「如蝗虫一样的吃光掠光,实在与山贼无异!」「在经济利益引诱下,人的欲望是会进步的,道德是会退步的。」
故事中的他隆王,他的战功不甚高超,远远不及他的前任王阿那毕隆,大败明军,成功佔领缅甸南北各地,还能够驱逐葡萄牙舰队。
他隆王一生中最大的战功,就是南伐杀父夺位的明耶岱巴,重新统一全国,与及花了三年的时间,才能打下在东南部的一个土司小国,那个滋扰纷争多时的兰纳(明朝称的八百,即泰北清迈一带的高地)。
他在统一全国后,放弃先王们向外战争的策略,进行了划时代的科学性全国人口普查,耕地测量,生产力统计。并且,大力推动全国土地的改革,分配土地给无地的农民,大兴文教、佛教和国内经济,使国家和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老百姓能够享受难得的三十年的温饱生活。
可惜,在他死后,其长子彬德莱渐渐无能力抵抗在东北边境而来的猛虎,那极为强大的大清帝国,和它派遣来的平西王吴三桂大军,更要面对那些不断在南部海上入侵的英、荷、法等欧洲豺狼。
彬德莱为着保护南下逃亡的南明永历皇帝和末代黔国公,反而被弟弟卑明持机政变夺位,全家大小惨被投河沥杀。
我觉得,他隆王应该是一个爱民的皇帝,而且具备相当的经济学视野,其目光远超过邻近多国的皇帝二三百年,可惜,他就是早了出生三百年。
但是,也可能是正如我在故事中的描述,他不善于管理感情和家庭,也不懂得教育儿女。
我又是在纸上谈兵,用咀巴来指点江山了。虽然,我在此生报考不上当个朝廷小官员,幸好,我也无资格做「政棍」,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