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肃侯一世英雄,终其一生,都在与秦、楚、燕、魏、齐争斗不休,以一国之力,没有落了下风。五位诸侯一直恨的牙痒痒,但面对赵肃侯的强势,却也无可奈何。
再强势的英雄也斗不过死神。公元前325年,赵肃侯死了。
五国诸侯得到赵肃侯死去的消息,心中大为畅快,都觉得老天有眼。大伙心照不宣,各自召集了精兵万人,不约而同去赵国,追悼自己的这位老对手。
去参加人家的追悼会,谁见过要还要带那么多军队的!这不明摆着要在赵肃侯的追悼会上,大家分割赵国嘛!
大家的想法是,反正赵肃侯已死,你赵国就都是群龙,不也无首了吗!这个时候,不要了你的命,什么时候要!
各国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欺负当时赵国的太子赵雍年龄小。
赵雍刚满15岁,虽然年龄小,却也不会堕了他父亲赵肃侯的威风。接到五国带领精兵要来参加追悼会的消息,赵雍心中的愤怒要多过恐慌。
赵肃侯临终的时候,把赵雍托付给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肥义。肥义协助赵肃侯与这五国诸侯争斗了一辈子,自然很清楚这五国的用意。他来不及为赵肃侯的死悲痛,就面临着如何处置这样严峻的情况。
当他找到赵雍时,赵雍也正盼着他来。赵雍对着这位自己从小就当做父辈的大臣,深深地行个礼,说:“我们该如何办?”
肥义回礼,说:“大王的想法是什么?”
“绝对不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好。”肥义大声赞道。“我已筹划良久,今日前来,正要与大王合计合计。”
君臣二人同心,细细谋划一番。即刻间,赵国的四路秘使,风驰电掣般执行自己的使命去了。
一路奔韩,一路奔宋,与两国国君签订协定,结为战略同盟;
一路飞驰越国,携带大量礼品,并许诺事成之后,还有更多奇珍异宝奉上,请他出兵攻楚;一路飞驰楼烦,也是一样的礼金,请他攻击燕国,并窥视中山国。
越国和楼烦本来就与楚国、燕国是敌人,又拿了赵国的厚礼,顺水人情,自然都是同意了。
韩、宋本就与赵国是战略同盟,此次自然是站在一起的。
同时,赵雍下令全国进入一级战备,军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对五国的使者,发出最严厉的警告,赵国欢迎大家来参加悼念仪式,但是一兵一卒都不允许进入赵国境内。否则,就是和赵国宣战,赵国百万雄兵将歼灭一切来犯之敌。
这个时候,楚、燕都接到越国和楼烦进犯的消息,自己国家安全要紧,也顾不上谋取赵国,都回军国内,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秦、魏、齐也接到赵、宋、韩结盟的消息。两大集团比较起来,似乎前者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只好按兵不动,先派使者去参加悼念仪式,探一探情况再说。
五国使者进入赵国,看到赵国举国戒备,全国军民一幅决一死战的样子,立刻明白自家原来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只好规规矩矩地参加了悼念仪式,表达了对赵肃侯的怀念和对赵国的慰问。
赵雍的表现非常得体漂亮,赢得了赵国上下的赞许,尤其是得到了以肥义为首的大臣和以赵成为首的赵氏贵族的认可和支持。
于是,在赵肃侯的葬礼风风光光举办了之后,赵雍也进行了他自己的登基典礼。成为赵国第六位君主。
光阴荏苒,不觉间,赵雍做赵国君主,已经十九年了。
这一天,赵雍招来自己倚重的将领楼缓,两人纵论天下大势。忽然,赵雍说:“我准备在军队中推行改革,学习胡人。像他们一样穿衣、骑马、射箭、打仗。”
楼缓听了,大喜过望,连忙高声赞叹道:“如此,甚好!”
楼缓知道,这十九年,赵雍过得不是很高兴。开心的事情当然也有,但更多的是憋屈。
赵雍继位的时候,赵国的土地不够大,而且地理位置很不好,所谓四战之地。北边是燕国,东面是齐国,西边更惨,分别与林胡、楼烦、秦国、韩国接壤,南面与韩、魏接壤。
这几个国家,常常虎视眈眈,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出兵捞点好处。尤其是秦国,更是咄咄逼人,常常来抢夺地盘。赵雍气不过,在继位第九年的时候,曾与韩、魏联手进攻秦国,结果吃了大败仗,被人家砍了8万士兵的脑袋。实在是打不过啊,只能忍气吞声。
这还不算,最膈应人的是中山国。中山国就好像是一个楔子,深深地插入赵国的腹心之地,把个好好的赵国硬生生分成两半。赵国无论想做什么,都要留下相当的兵力来防范中山国,搞得赵雍这十几年,什么事情都不敢放手去做。
前边几位赵王都想要把中山国消灭掉,偏偏还打不过人家,无可奈何。赵雍也一样,在位十几年,在开疆拓土上没有什么进展,常常感觉对不起父亲的威名。
当然,地盘也不是老被人家抢,偶尔也收回了一些。前年,秦武王举鼎失手,死掉了,秦国群龙无首,赵雍派兵护送秦国公子归秦,即位为秦昭王。秦昭王为了表示感谢,把以前侵占赵国的一部分土地还了回来。
但国家的扩张,不能总依靠护送旁人吧。何况这种机会非常偶然,不具备可持续性。
赵雍是个颇具浪漫色彩的人,他胸中的丘壑自然也与众不同。他想要的是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认可,外在的虚名他没有那么在乎。所以,当魏国挑头,约韩、燕、赵、中山,大家一起称王的时候,赵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我现在这个样子,可达不到称王的标准,还是做我的君主吧。
赵雍心中想的是:我要做,就是要做真正的王,现在中山国还插在我心腹中,周边的各国始终对我虎视眈眈,没有足够的尊重。我要那么个虚名,有什么用!
要人尊重,就要有力量。国家的力量,当然是军队的实力了。当时,中原各国的军队,都是以战车和步兵为主,遵循共同的打仗模式,上中下三军排兵布阵,面对面地较量。打仗基本以战车为主,步兵辅之。因为有车坐,所以军装,都是宽袍大袖,看上去蛮漂亮。
中原各国几百年来,都是这样打仗。大家都一样,所以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但是赵国不一样。赵国代地这边,常常要和胡人打仗,这种兵制的缺陷就凸显出来了。胡人以骑兵为主,军装都是紧紧地贴在身上,没有一分多余的布料,他们在疾驰的马背上都可以方便地拔刀挥砍、弯弓射箭。
这样的军队机动性强,攻击力高,一击不中,便即远扬,一有空隙,倏忽来攻。赵军的战车和步兵,只有挨打的份,能不败就不错了,要想胜利,只能寄希望于胡人自己失误。
在胡人的军队面前,赵军的优缺点都无限地放大了。优点是防守有余,缺点是机动性不行,攻击力不够。
代地的赵军在长期战斗中,自然而然也仿效胡人,发展出一支骑兵队伍,穿胡服,骑马、射箭,勉强可以和胡人斗个旗鼓相当。
中山、林胡、楼烦等都是胡人政权。赵国的心腹大患是中山,琢磨怎么灭掉中山,是赵雍思之念之的第一要务,因此,赵雍这19年里,在代地的时间要多于在国都HD,他更多的时间是与代地的赵军在一起。
仗打得多了,自然清楚其中的利弊。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军队的战斗力上,胡人代表着先进生产力。要战胜他们,只有学习他们。
但是,要全盘学习胡人,有着很大的障碍。这个第一就是理念上的,因为当时中原各国的基本认识,就是看不起胡人,认为他们不开化、落后。而自己是中原大国,是先进国家,先进的怎么能学习落后的呢?
第二是实质上的,要学胡人,必然要改革军队的体制,大力发展骑兵。而发展骑兵,必然要重用非汉人的将领和士兵,这意味着原来的军队高层的权力势必要削弱。
军队中胡人血统的将领自然是拥护胡服骑射的,这部分人以肥义、楼缓等为代表,而以赵雍的叔叔赵成为代表的HD派,是对胡服改革非常抵触。
赵雍因此一直犹豫不决,但在他做王十九年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楼缓的赞同,当然是在赵雍的意料之中。之所以先找楼缓,也是寻求支持。赵雍要改革的风声放出去后,反对的人一堆一堆。
赵雍找来肥义商量。肥义说:“胡服骑射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君上您还疑虑什么呢?”
赵雍说:“我坚信胡服骑射的作用,但是这么多人反对,而且我们学习的是胡人,所以我有点害怕人们笑话我啊。”
肥义说:“做大事,既然认定是对的,那就去做好了,何必去在意那些鼠目寸光的人的看法呢。这些人笑话,一钱不值,有什么担忧的!”
赵雍很高兴,说:“笑话就笑话吧。等到中山国和胡地全部归于我赵国版图的时候,他们自然就明白了。”
赵雍得到楼缓和肥义等的支持,终于开始胡服骑射的改革了。
反对派的代表是叔叔赵成,赵雍亲自上门,礼数备至。诚恳地说:“我也觉得胡服不好看,但是,我在代地与胡人多次交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学习他们,才能锤炼出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至于中原诸国嘲笑我们学习胡人,就先让他们笑几年。我保证,十年之内,灭掉中山。你来看。”赵雍说着把赵国地图展开,指着地图对赵成说:“那个时候,我们赵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赵雍接着说:“国家的事情,我说了算,但是涉及到宗族的事情,还是需要家中的长辈说了算。我准备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希望叔叔支持我,带头穿胡服上朝。”
赵成一方面,感于赵雍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被赵雍的宏图大业所激动,便同意了。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以赵雍为首,以肥义、楼缓等赞同派,以赵成为首的反对派,均身着胡服。满朝文武见状,纷纷当下也就换了衣服。赵雍大悦,当场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
胡服骑射,虽然是军事改革,但在赵雍的支持下,国内胡人的地位得到提升,周边的胡人们,也逐渐融入到赵国人的生活中。赵国不仅军事力量有了质的增强,而且人口增加,兵源扩大。一支崭新的赵国军队登上了历史舞台。
胡服骑射的效果非常明显,从第二年开始,赵雍就展开了对中山国的进攻,大获全胜。接着对周边胡人的小国家开始进攻,林胡、楼烦纷纷并入赵国。胡服骑射第十年,中山国灭亡,正式并入赵国版图。
赵国一跃而成为新兴的军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