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熙攘,九月的故宫,游客虽减,人却还那么多。
没了七月流火,秋老虎却也不饶人,阳光下只觉闷热。
钟表馆门口还是排着长队,尽管似乎每日都是如此,却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唏嘘。一进到馆内,冰凉的空调风一下让人清爽不少,吵噪声也渐渐安静下来了,昏暗的灯光下,清晰的是一件件精美的文物,透明的玻璃窗内,它们真实鲜活的在我眼前,透过这层玻璃,我好像闻见了它们身上沉重、沧桑、高贵的气息,周围的人渐渐模糊,仿佛时钟倒转,我已穿越,置身于另一个时空。
一阵脚步声,将我硬生生地拉了回来。我转身,是一群带着黄帽子的小朋友,他们围绕着一座矗立于室中央的大钟,一边不安分的窃窃私语,一边听着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我走过去,也想蹭蹭这免费的导游讲解。巨大的玻璃罩内是一台三层阁楼式洋钟,底层有一绅士装扮的洋人跪坐在地上,手握毛笔,伏案写字。“同学们,我们眼前的就是最具特色的-写字洋人钟,它有一个很神奇的功能,将蘸好墨水的毛笔放入洋人手中,按下机关,他可以写出八个字-八方向化,九土来王,意思是“周边国家向往大清天朝,天下各国都来俯首称臣”,这可是两百多年前的机器人,是不是很神奇呢。”讲解员带着小朋友们去观看下一件展品,我没有跟上。
精致的浮雕,仍流光溢彩,附着古韵,生动的雕塑,带有异域风情,一提一顿,写出隽美的小楷。我为之惊叹,为百年前的神秘工艺渐渐痴迷。一阵熟悉的铃声突然响起,我慌忙掏出手机,按下接听键,略带一丝羞愧快速走出大厅。“喂,好的,我下午一点半能到,好,bye。”
报社的历史文物专栏,一直是梁小果主编,他告诉我联系好了采访时间,下午到场。这次的采访是我特意争取来的,难掩心中激动,毕竟“金默玉”可是很多记者都想采访的对象。
没有气派古典的四合院,普通的居民楼,狭小的楼道,显得摄影组的小何身材越加健硕。已过古稀之年的金默玉,看上去就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职工,很爱笑,温柔慈祥。如果没有谈及那些事,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丝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沧桑与感慨。这次采访的主要内容并不是历史主题,主要话题都是围绕金默玉奶奶所办的日语学校,这也是她答应接受采访的唯一要求。摄制结束后,同事们忙着整理器材和笔录,我走过去,看到奶奶温和的笑容,我也不由得扬起了嘴角,也许是这笑容的感染,我确定她不会拒绝我。在她身旁坐下,简单的做了自我介绍,我鼓起勇气,切入正题,“奶奶,我负责一刊关于文物的历史专栏,今天见到您,是我的幸运,也是机会,在您的童年时光,家中有哪些收藏的珍玩,让您记忆深刻呢?”
没有迟疑,自然真诚的回答,仿佛我们只是在普通的聊天。“我出生的时候,家族就已经没落了,没见过什么宫里的物件儿,后来打仗,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是哥哥变卖掉了的,没什么新鲜的事。”
已经接近晚饭的时间,金默玉奶奶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表,有一瞬的定神,看着我说“我小的时候,照看我的嬷嬷是在宫里伺候过的,她跟我讲过一段宫里老物件的故事,我跟你们讲讲,好不好。”
我们围坐在客厅中,仿佛儿时的家庭聚会,听奶奶讲述着那个年代、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