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短篇qing小说 三月清明祭

清明祭

三月清明祭 铁韦 2541 2024-07-07 23:04

  清明祭

  铁韦

  故乡的一草一树。一土一畦都会成为远方孤客的想念。

  晋公子重耳怀揣乡土流亡列国。受尽磨难,在重耳饿得两眼发昏频临虚幻时,跟随他一路逃难的国士中,有一位叫介子推的,割股煮汤事主。重耳得势当上晋国国君后大赏有功之人。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羞而不争,默不做声携老母离开。居于绵山。晋文公醍悟,遂派人召介为官。介未应文公。晋文公遂派人放火烧山以期逼出介子推。

  介子推始终不出,背母焚于林中。文公悔恨悲伤,命定介子推焚身之日。国内不得生火,万民吃冷食。是为寒食节的由来。几千年生生不息,代代相承。历史换了一轮又一轮。而作为一种民族精髓得以传承下来。

  中国有两个重要的节日。都是因气节而起。一个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楚大夫屈原投江存义。一个是晋义士介子推坚守个人气节不惜焚身。慷慨事迹今天读起来依然悲壮激昂,捶胸长叹。我真的钦佩这些舍身求仁舍身存义的仁人志士。感觉这才是民族脊梁,民族真正应该发扬光大的精神。国之有士,民之福君之幸也。

  也许爱读历史传记,古书古文的缘故,我或多或少也沾了一点古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权贵唱媚歌赞语。在厚黑学盛行的当下。也算是少有的另类吧。

  我的家在洞庭湖平原。那是一方沃土。沟渠湖泊密匝。河流纵横。物产丰富。是殷殷实实的鱼米之乡。

  记忆中的清明是在谷子下水时季。

  少时家贫。衣叠补丁,食不裹腹。

  大排面的祭祖是不可能的。肚子都填不饱,何来的钱米供奉祖先。过年过节筒简单单几个菜。点上香烛,烧三片钱纸,朝天地国亲牌位嗑了响头。母亲在旁喊几句祖宗保佑平安之类的就礼成了。

  祭祀讲究仪式感。讲究心诚福至。祭拜时心里万万不可诽谤非议的。母亲叮嘱我们,亵渎了神灵,会遭报应。

  祖宗保没保佑不知道。反正我就和那年代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迷迷糊糊地渡过了童年少年时光。也病过,溺水过。但终究是在半饥半饿中长大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叹生命的顽强。

  每年清明节,抑或是其他重要的日子。村邻们都是要上街采买一番的。有时带了家里的鸡蛋或蔬菜到街上去卖变几个钱家用。那时家家都拮据,生活清苦。鸡下的蛋除重要节日重要人等能吃外。

  其余的都是要攒下来卖钱的。一般是走七八里泥路到塞波咀老街去买点黄纸,蜡烛香什么的,都是便宜的,那年代物价平稳,挣钱虽难,但钱也值钱。几毛钱就可以买一大叠。母亲挎了竹蓝子和舅妈一起上街。先是沿家后面的湖走上三五里。而后拐去一条运河岸边小路。运河是早年开荒立垸的先辈挖拓的。十几米宽的样子。运河拐弯的地方有一座木架小桥通向老街。桥面用木板铺就。五尺来宽。有的钉子松了。不是很牢实,人走在上面。吱吱呀呀地响着。小孩子照例是要跟着去的。每回节日上街都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大小孩子们一路嬉戏,兴高采烈。大人们省吃俭用,总要从衣袋里拿出包着或红或紫的手帕布巾,拈出些角票分票银毫子,买几个法饼。有时还买点杏李桃子。慰劳孩子们。那时的果子真的好甜好香。也许是纯天然的缘故。没人做假,那年月是没有假货的。做假会遭到整个社会打击。反正年长后我再也没有吃出那种味道。

  黄纸买回来后,我就提着去找我大堂哥。大堂哥名字

  里有个学字,我就照当地的叫法。喊他学哥,学哥大我二十多岁,是大队上有名的木匠。忠厚一生,为人不玩套路。对我很好。学哥斜眼看了我拿的黄纸。笑眯眯地“又是么子具钻″。这是学哥发明的独特词汇,意思是套路事情。我觉得这个词汇很贴切生活。很是认可。

  “具钻是借个凿子打下黄纸做冥钱″。

  学哥转身在他的工具箱里找出了弧凿。打冥钱只能用弧凿,因为弧凿口是半圆的。打在黄纸上才可打出铜钱的样状。如果用方凿打出来的就不像铜钱了,先人收到用不了,会生气的,先人一生气,就不保佑后人了。后果是很严重的。到底有无阴间,众说纷纭。然而农村人是信的。耳濡目染,我也是信奉的。这就是宗教的力量。几千年的传承,刻进骨子里的信仰。它的效果有时比法律还管用。

  总之在对待祖宗神仙这事上,无人敢作假,唬弄忽悠。

  那时木工师傅每个大队都有几个。到了清明节前后。木工师傅的弧凿几乎就没闲停过。

  我握住弧凿。右手拿了把小锤熟练的在黄纸上打钱。

  冥钱打好后,母亲便用煮得烂熟稀糊的米饭将裁剪好的红绿纸用竹皮弓着糊个圆球。算是清明球。球是折成褶纹的。很深的皱。球是做什么用的。有老人说是灯笼。用以照亮先人来去的路。

  “不是不准生火吗?还做什么灯笼″我连连问驳。

  老人是有些道行“你懂么子。那是寒食节不生火,咯是清明″

  “清明不就是寒食吗″我争辩。

  “鬼扯腿,哪个讲的。寒食是寒食,清明是清明。清明在后,寒食在前两码事″老人读过私塾,是老一辈文化人。我虽有腹谤,却不敢放肆。后来我在书本上知道了这些。老人是对的。我知道我错了,我欠老人家一个道歉。然而我永远没有机会了。老人在一个冬天掉进了水沟里再也没有醒来,他去了另一个世界。

  准备好了祭祀品,便是去坟墓地,先挂了球纸。点燃香火蜡烛。放挂十八响。十八个小鞭炮,一两毛钱,很是便宜。再虔诚跪下向先人磕头三回,整个仪式算是完了。

  零三年在江西工作时,我才感到了清明节的隆重。所有的厂家是要放假祭祀先人的。做了如粽子一样的饭团,果子饭,加上菜肴放到坟冢边。向先人磕头致礼。

  洞庭湖平原是没有这套礼节的。都是挂个红绿纸球,纸球下吊着一吊纸钱。据说在阴间的先人就会来取下那吊纸钱。

  过去母亲在的时候,我因生计奔忙在外。每年的清明节都是由母亲挂球磕头的。

  去年三月清明节前后,一场大病母亲再没有起来。从此祭祀挂球之事就由我自己来操理了。母亲和早逝的父亲合拱住到了一起。

  母亲从祭祀者成了被祭祀的人。她和父亲就静静地安息在那里。旁边开满了油菜花。

  母亲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叫永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