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倔和魏老抠家里的两根顶门棍解决了,我们不用考虑了,拿铅笔标记一下,咱再研究其他没工作的孩子!”魏家村村主任魏先亮跟桌子对面的村副王有才说道。
魏家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有才长得精精神神的,一双大眼睛格外有神,只是头发有点少,年轻轻的就快成光头了。
这可能是他们王家的传统,三顺子丈母爷王有鑫外号王大头,就是早早掉了头发,只剩下肩膀扛着一颗硕大的光头。
自从三顺子有了招收村里无活可干的年轻人到自己的公司来的想法后,马上把这个想法跟魏主任说了,魏主任听了后高兴的不得了,眉头上的皱纹一下子舒展开来。
这几天,魏主任正愁的焦头烂额的。
村民白来利的儿子白新凯高中毕业后一直没工作,又不乐意像父母一样在市场上卖东西,就在社会上游东逛西,结识了一帮小混混。
他们又没有经济来源,于是就结伙去偷钢材卖了换钱,白新凯乐意跟他们一起混着玩儿,但是让他去偷东西却不心甘情愿。
去偷东西的半路上,白新凯就跟混混里的头目说自己不去,被一帮混混给揍了一顿。
这帮小子下起手来,没轻没重的,打了个口鼻流血,肋骨还断了一根,等到警察赶到打人现场,只剩下白新凯昏迷在地,小混混们早就跑得无影无踪。
没办法,住了几天院,才神志清醒过来,警察又来询问,想得到一点儿小混混的信息,结果屁也没捞着,白新凯只知道跟人家胡玩儿,根本没法听小混混们的住家地址,姓甚名谁,只记得一些外号啥的,大眼儿,二愣子等的。
警察看着病床上的白新凯,胖眉肿眼的,心里又心疼又偷笑,现在的孩子啊!玩起来根本不管不顾,凭几个外号找人,那如同大海捞针。
再说,派出所里的紧要案件多着呢,打架斗殴的还真的没工夫死盯着,只好作罢。
住了两周,白新凯出院。
他爹白来利就找到魏先亮,央求村主任给孩子找个工作干,否则非得再出事不可。
魏主任只好答应,但他心里知道,这事儿难啊!
为啥呢?
村里以前的红砖厂早就停了,这年头没人用红砖盖房子,机械厂没订单,也关门大吉了,皮鞋厂总共红火了四五年,也关门了,南方人做的皮鞋样式好价格便宜,魏家村做出来的皮鞋粗老笨重,成本还高,哪里有市场和竞争力?
想解决孩子们的就业问题,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情。
白新凯挨打这件事刚停歇了,又出了一件事情。
魏家顺的二小子魏涛在魏家大集上耍扑克牌骗钱,被派出所拘留了。
魏家顺也找到魏先亮,让他无论如何想个办法,让这小子有点儿正经事儿,现在都在建设文明社会,最好把他儿子赶快给“文明”了。
魏先亮明知没办法,但心软,口头答应着想办法解决。
这些事儿,再加上鸡窝补偿事件,可以说这几天,他心急火燎,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好在三顺子提出了招人进公司的想法,魏主任心里只想说谢天谢地三顺子救命“男菩萨”!
于是,他召集村委几个人,一起商量着定人选,虽然三顺子公司大门敞开着,但也不能啥人都划拉进来,这样对三顺子也不公平。
好事也得办好,不能上门求人家到三顺子公司来,魏主任和其他村委会成员商量了一下,用大红纸写了个“招聘广告”,贴在了村委会大门旁边的公告栏里。
三顺子跟魏主任说了招人后,就没在过多地盯着,他相信魏大爷他们能够做好这件事,公司和村委会在有些事情上是分不开的,比如解决村子里高中毕业生、闲散人员、在外务工人员就业事情。
招聘人员这件事情,实际上三顺子全权委托给了村委会,这样有两方面的利处:一是村委会对村民熟悉,二是村委会出面招聘,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村民也会拥护村委会。
当然也有弊,容易让人嚼舌根子,这是后话,以后再说。
三顺子早已经想好了利弊,他分析来分析去,觉得利大于弊,能给村民带来实惠,能给社会带来安定,为啥不干呢?
最终确定下来26人,男的21人,女的5人,全是30以下的年轻人。
招聘过程中还出了个笑话,魏家村有名的“大喇叭”魏翠萍,已经48岁了,听说三顺子的公司招人,风风火火就到了村委会,叫嚷着也要进公司,村副王有才领着她看了招聘广告,又把她领到面试办公室。
当看到一屋子的年轻人时,“大喇叭”羞得满脸通红,转身就走,三顺子喊住了她。
“嫂子,别着急,以后公司发展了,我肯定把你招到公司的,只要你乐意来!”三顺子真诚地跟“大喇叭”魏翠萍说道,他的眼睛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魏翠萍听三顺子如此说,一张通红的脸更加红了,激情四射地喊着:“顺子,只要觉得你嫂子我行,我肯定会来的!嫂子祝你发财成功!”
她掉转身匆匆离去,肥硕的臀部消失在三顺子的视线之外。
这样身体健康的农村妇女或者男子有多少在家里闲待着啊,除了每年伺候那几分田亩。
确实得考虑考虑他(她)们了,也许一年,两年……自己的公司壮大了,必须的把他(她)再招进来,大家都有事干,大家都有钱赚,大家一起快乐,这样才是一个幸福的社会。
三顺子又开始遐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