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见米娅 (初次写文,求评论、求收藏、求推荐票)
在这昏暗的篮球场上,坐落在一个静谧而偏远的小山之巅,一个身影独自矗立——他便是人称“少帮主”的青年。
山脚下,传来熟悉的呼唤:“帮主,回家吃饭啦。”
回应这声呼唤的,是投进第500个三分球后的爽朗应答:“嗯嗯,马上回。”
随着夕阳余晖洒满山脊,少帮主踏着草木间的微光,沿着蜿蜒小径向家的方向走去。
家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佳肴:鸡肉、牛肉、啤酒……少帮主望着眼前景象,疑惑道:“爹,你干啥呢?这日子,不过了吗?”
父亲张山,一位酷爱篮球、身形魁梧的中年男子,满面皱纹间透出醉意,却坚定地说:“不,我们要出山了。今天你17岁生日,可以喝点。”
少帮主闻言一愣,反驳道:“什么出山?你不是总说山外还是山,我们又不是江湖高手,只是守着这片土地耕作、摘果的农民罢了。
我都17岁了,别再骗我了。”
张山,这位身高185厘米的前篮球狂热者,十五年前因事业与情感的双重打击,选择了秦岭深处的一片无信号区作为归隐之地。
那里仿佛被现代文明遗忘,唯有原始的自然风貌与父子俩相伴。
日复一日,他们放牧、耕田、植树,生活简单而单调,但每天必不可少的,是那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
“帮主,来看看这个。”
张山神秘兮兮地掏出一部智能手机,打开了企鹅视频,屏幕上赫然播放着科比·布莱恩特2013年的巅峰对决。
那优雅的后仰跳投犹如画卷般赏心悦目,让从未接触过手机的少帮主瞠目结舌。
“篮球还能这么玩?”他惊呼,对这位传奇球星一无所知。
张山借机向儿子讲述起NBA的辉煌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资深球迷的热情。少帮主听闻,不禁好奇问道:“爹,这是你以前打球的地方吗?”
张山常自诩年轻时球技超群,此刻面对儿子的质疑,他愣住了,原本打算吹嘘一番的心思瞬间消散。
“我哪能打NBA啊,”他苦笑,“当年在CBA,我因为只会三分球被批得体无完肤,最后还被裁掉了。
你妈也因此离我而去,只剩下你和我相依为命。
虽然我发誓我的三分绝对精准,但我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父子俩走出大山的机会。
如今,这个机会来了,帮主。”
十五载光阴荏苒,终于,少帮主张伯伦即将踏上出山之路。
这些年来,他忍受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日复一日接受父亲严苛的篮球训练,尤其是对三分球技艺的打磨。
他的心中燃烧着成为NBA巨星、比肩科比的梦想,尽管这在旁人眼中或许如同痴人说梦。
初次踏入繁华都市,张伯伦的内心交织着期待与不安。
在火车站,一名中年男子对他的名字冷嘲热讽:“你,张伯伦?你爹怕不是有病,就是没脑子……”
此言激起了张伯伦的怒火,若非玻璃隔挡,他恐怕早已动手教训对方。
他身材魁梧,肌肉线条分明,比库里更显壮硕,那男子见状立刻噤声,显然对这个年轻人心生畏惧。
然而,张伯伦的名字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少困扰。
抵达燕京,父子俩直奔五棵松篮球馆,意图直接加入华夏篮球队。
张山的想法简单而直接,仿佛隐居的生活让他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失去了判断力。
面对保安的阻拦,张山从容应对,而张伯伦则因年轻气盛,几次险些与人发生冲突。一位路过的老人听闻他们的对话,忍不住调侃道:“你以为你是张大帅——张伯伦啊!”
张伯伦怒火中烧,扬言要教训老人,幸而张山及时制止,保安态度友善,才避免了一场纷争。
面对现实,父子俩意识到直接进入国家队并不现实,有人建议他们先尝试进入大学校队锻炼。尽管梦想暂时受挫,但他们并未放弃。
原来,张山并非一直过着清贫生活,他继承了父亲的丰厚遗产,选择隐居只是出于对篮球与平静生活的执着追求。
如今,这笔财富成为他们实现篮球梦的坚实后盾。
于是,父子俩怀揣篮球与梦想,启程前往篮球圣地——美利坚。他们计划先让张伯伦适应环境、提升英语水平,并接受专业篮球训练。
他们报名参加了加利福尼亚州一所大学在校大学生米娅(中文名张紫)及其同学合办的语言班。
初次见面,张伯伦对这位年轻女子心生羞涩,毕竟长久以来,他鲜有机会如此近距离与异性交流。
米娅对张伯伦的名字感到惊讶,但她友善地解释,在美利坚,他的名字并不会引起误解,并愉快地接纳了这位新同学。
随着时间推移,张伯伦逐渐融入新环境,他的篮球才华也开始崭露头角。
某天下午,教练临时缺席,张伯伦决定自行前往米娅所在学校的篮球场练习。
在那里,他偶遇一位试图用生硬中文邀请他打球的美国黑人学生。
他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全场对抗赛。尽管初时因语言和性格因素,张伯伦在场上显得拘谨,但随着比赛推进,他凭借精准的三分球逐渐主导了局势,帮助队伍扭转乾坤。
比赛结束后,队友们纷纷向张伯伦送上赞扬:“Good!”
他目光扫过人群,发现米娅正站在场边,身着运动短裤、紫色篮球鞋与灰色背心,虽未有当地大学生那般惹眼的身材,却依然吸引着张伯伦的目光。
他心中泛起异样的涟漪,渴望走近她却又担心唐突。
就在此时,米娅主动走向他,两人的故事似乎即将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