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山道观之中,这魔琴在小童指下散发着闪闪金光,一团团仙雾围绕着这琴音初响的地方,那琴音带起薄雾,一圈圈荡漾开来,轻时如那湖面荡起的涟漪,重时如那惊涛拍岸的浪花,层层叠叠,奔赴那展云和凯尔的战场。
此刻,小童弹奏的是一曲《十面埋伏》,琴音一起,展现在众人脑海中的是汉军战前的演习,点将、列阵,大战前的准备场景。道观之内,听到这琴声的众人无不为这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所动容。音乐昂扬有力,伴有鼓声、号角声,鼓声由慢逐渐加快,营造出大战之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听在展云耳中,那如山的气势如大军压境,让他憋闷的要喘不过气来,而在凯尔这里,这琴音如同为他吹响了冲锋的号角,让他精神大振,信心倍增。
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好象震憾山谷的号角声,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特有的鼓角音响。此后用种种表现手法表现人声鼎沸、擂鼓三通、军炮齐鸣、铁骑奔驰等壮观场面,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古代战场紧张激烈的典型环境。引得在场众人渐渐陶醉在了琴声之中,无暇去顾及展云和凯尔的交战情况,只有花姐,厨神和一众猎人仍是清醒的。
随着展云与凯尔二人战事的胶着,小童所演奏的琴音开始转向了浑厚,这段间乐极像古代行军时笙管齐鸣的壮丽场面,刻画了纪律严明的汉军浩浩荡荡、由远而近、阔步前进的形象。这段音乐在乐曲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气魄。在众人的心中,都感受到了刘邦汉军战斗前的高昂的士气,操练中队形变换的迅速和士兵步伐矫健的形象。乐曲有条不紊的结构安排,使得情绪的发展步步进逼,为过渡到激战场面作了充分的铺垫。
突然,琴音突变,画风一转,楚汉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的交战场面。这是乐曲的主体部分,音乐多变,节奏急促,在演奏上连续运用了弹、扫、轮、绞、滚、煞等手法,以描写激烈的撕杀、拼搏,惊天动地、动人心弦。在青云帮众人陶醉的同时,花姐他们可以清楚得看到,凯尔开始发挥自己的优势,一路挥舞着巨剑大开大合,招招都是搏命的打法,让展云难以招架。
终于演奏到了埋伏这段音乐,它描绘的意境很有特色,它利用一张一弛的节奏音型加以模进发展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它给人以一种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逼近楚军的阴森的感觉。魔琴又模仿出一种金属声响,犹如刀枪剑戟互相撞击。逐渐加快的速度和旋律的上下行模进,使情绪更为紧张。展云听着这不断袭来的琴声,他心中除了压抑,还有无边的落寞,以前琴声一响,那都是为他加油助威,有这琴声呼应,他才能如虎添翼,他从来不知道这琴声能有如此大的杀伤力,他曾经也感慨过,为什么其他剑客无法挑战的噩梦级别的怪物在他手下都如同砍瓜切菜,不堪一击,原来这当初被他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琴音竟然如此重要。想着当初如果不是他抛下小童,让她一人独自面对青龙,自己一意孤行非要单独挑战雪女,也许眼前一切就不会发生。可人生没有如果,即使在这虚拟的世界,一切也无法重来。
乐曲演奏到了九里山大战,这是整个乐曲的最高潮。这段音乐小童运用了多种技巧手法描绘了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战。喧嚣的激烈战斗的音响模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整个乐曲描绘楚汉两军的冲突,发展至此,胜负已定,矛盾已获解决。随着这暴风骤雨般的音浪袭来,展云终于陷落到了无边的自责和悔恨之中,他脑海中还不停地展现出一幅幅他未曾经历过的画面,那一场场大战,漫山遍野的战士倒下了再也没能起来,那一曲曲楚歌,勾起他内心最深处的悲凉,那一簇簇闪亮的刀光剑影,让他感到穷途末路。他还看到了一个舞剑的身影,舞姿是那么优美,身段是那么婀娜,一个回眸,一片嫣红,她脖颈之上绽放出一朵血花。
渐渐的,琴音放缓了下来,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乌江自刎”这段旋律凄切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那袅袅琴音伴着阵阵仙气围绕到展云身上,竟然将他定在了当场,缓缓把他那手中的长剑移向了自己的脖颈,使凯尔都愣在了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