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巡边
巡边,顾名思义就是巡视边境。
但是在辽东属国,巡边却是代表着巡视属国全境,而不仅仅只限于边境。
这一个多月日夜兼程赶路,公孙续为了落袋为安,早日把袁逸带回辽东属国,基本都是绕城而过。这一路上他也跟袁逸谈及了辽东属国各种常识。
辽东属国是朝廷为了安置内附的乌丸诸部特意从辽西郡以及辽东郡各自划分出了一块地盘,合并后就成了如今的辽东属国。
由于草原上鲜卑已经取代匈奴,成为第一势力,乌丸人饱受鲜卑欺压,不得不大规模内附汉朝。
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内附的乌丸诸部在幽州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以及玄菟等七郡之地,再加上辽东属国,共安置乌丸诸部合计三百余万人。
单说辽东属国一地,汉人只有一万余户,可安置的乌丸诸部却有千余,约二三十万人。乌丸属于游牧民族,以部落形式散布于辽东属国地界。
实际上,在辽东属国巡边也就是巡视全境。
袁逸将阿牛以及那二十多个女子托付给公孙续代为安置,随即便带着十个白马义从辞别公孙瓒,离开了大部队,在其中一个老成些的白马义从的引路下一路向北而去。
白马义从属于轻骑,身着皮甲,马鞍上挂着弓和箭壶,背后配有适合劈砍的环手长刀,人人骑术精湛。
袁逸满级的初级骑术在这些白马义从面前竟然还略逊一筹。
北地辽阔,地广人稀。
袁逸一行人策马奔腾,一路行来却是见不到半个人影,只是偶尔从草丛中惊出几只肥硕的野兔,但越是向北,就越是荒凉。
“巡边看起来似乎很轻松啊。”
袁逸七情没了六情,没兴趣跟随行的白马义从搭讪,只是一边赶路一边心里感慨。
反观那十个白马义从,人人都是公孙瓒精挑细选出来的菁英,冷不丁空降了一个上司,也都有所保留,没有主动搭话。
“什长,日头甚是毒辣,前面有一小村可供我等歇息。”
老成些的那个白马义从终究按捺不住对袁逸这个空降下来的上司好奇,行过半日后忍不住出声进言。
“如此也好。”
袁逸抬头看了看天上的烈日,也不反对。
辽东属国虽然地处北疆,但是今年有些反常,日头毒辣得紧,他这个才穿越过来不到两个月的现代宅男即使有特殊加成也有些吃不消。
再行过大约十里,前方出现了人烟,正在村外地里干活的百姓见到袁逸一行人策马从远处奔来,立时慌慌张张扔下手里的农具,转头就往村里跑去。
“这是何故?”
袁逸愣了下,虽然还没见过一个活的乌丸人,但是也知道汉军跟乌丸人在穿着上明显不同,没理由这些百姓一见了自己这么十一骑就跟见到了鬼似的。
“乌丸人虽说内附朝廷,可平日里没少劫掠我等汉人。”
老成些的白马义从苦笑着解释,随即快马一鞭,走在了前头安抚前面村落里的百姓,看上去轻车熟路,很有经验的样子。
袁逸眉头一挑。
在来辽东属国之前,他已经从甄烈那里得知北地遭草原异族肆虐,百姓苦不堪言,可真正目睹百姓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更加了解北地百姓究竟过得有多苦。
不多时,袁逸一行人打马来到村子前,此时那个老成些的白马义从已经安抚好了村里的百姓,见到袁逸一行人抵达,连忙迎上前来抱拳道:“什长,据村人所言,近来附近时有乌丸人出没,想来定是在窥探庄稼是否成熟,择日来劫掠粮草。”
“附近有几个乌丸部落?”
袁逸说着,并没有下马,抬眼打量这个不大的村落。
这个村落大约也就十来户人,显然来这里定居没有多长时间,田地只限于村落之外,粗略目测最多也就二十来亩的样子。
已经抽穗的庄稼随着拂来的微风起伏,按照他的估计,这么最多二十亩地了不起也就能产出六十石粮食,却要供十来户人撑到明年秋收,显然远远不够。
穷!
很穷!
非常穷!
即使是穷得耗子见了也要掬一把伤心泪,乌丸人居然也惦记上了,袁逸也不知道乌丸人到底是不是真的穷得只能吃土,才会来打劫这么穷的村子。
“回什长,此地方圆百里内共有乌丸十余部。”
老成些的那个白马义从显然对这一带十分熟悉,想也不想便给出了答案,倒是让袁逸大感意外。
“十余部……这么多?”
袁逸此前已经从公孙续口中打听到了不少情报,乌丸人是游牧民族,以部落形式存在,每个部落规模都不能说大,多则数百人,少则百余人。
这是乌丸人南下内附避难的时候朝廷定下的规矩,不允许大型部落存在。
但是在区区方圆百里范围之内就存在十来个乌丸部落,这密度可是真够呛的。要知道游牧民族以牧马放羊为生,单单一个部落就需要不小的草场。
十来个部落扎堆在方圆百里之内,这竞争可真够激烈的。
老成些的白马义从听到袁逸语气,又解释道:“此地数十里外便是小凌河,水草丰茂,足够养活数千人。”
袁逸心中了然。
乌丸人南下内附初期还算老实,但是随着汉朝逐渐式微,骨子里的蛮性就冒出来了,霸占了水草肥美,足以养活数千人的小凌河流域。
如若不然,眼前这个小村子也不会迁到离水源足有数十里的地方,辛辛苦苦开垦了几十亩地,种了一年的庄稼,结果到头来还要被乌丸人抢走。
现在想来,之所以这个小村子只开垦了二十来亩地,怕是为了防备乌丸人打劫而暂时试水。
袁逸抬起马鞭指了指附近的田地,又问:“这些田地可产多少粮食?”
“可……可产黍米四十余石。”
老成些的白马义从明显迟疑了下,倒是让袁逸再次感到意外,仔细一想便又释怀。
粮食亩产高低是受环境影响,这个村子距离小凌河足有数十里地,附近的土地也算不上肥沃,亩产比他印象中东汉时期粮食亩产要低也是合情合理。
“亩产两石……”
袁逸将目光投向聚集在村口的那些百姓,一脸的匪夷所思。
就算是亩产达到了东汉时期的平均亩产,也才是六十石,本来就不够十来户百姓撑到明年,何况如今只是四十余石粮食。
那这些百姓是靠什么撑到明年秋收的?
袁逸目光在村里扫过,见到每家每户都晒有疑似野菜的植物,心里莫名生出些许悸动。
在家里没发达之前,他也是曾经苦过的,一直跟着奶奶呆在乡下,不止一次听村里的老人讲古,谈及当年如何用树皮树叶野菜等等掺些粮食做成饼子蒸熟拿来充饥。
被勾动了回忆,袁逸有些失神,直到有人突然推了他一把。
“什长,是乌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