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宋之赵构跑路从打卡开始

第16章 你讲,朕听听

  “噗!”

  赵构听到高个头兵非常气忿的原因居然是给他们吃大米。

  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了。

  不过有了纸甲的前车之鉴,这个时候确不敢乱发言。

  已经有一个无知的表现就够了。

  想想仔细想想?

  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气忿。

  看了下米饭没问题啊?

  就是正常的米饭,要说区别那就是谷子比较多。

  就是没脱壳的大米比较多。

  但在这个时代是正常的,必竟这时代的脱壳技术比不得后世。

  总不可能是这个原因吗?

  不可能啊?

  又不是稀饭,不然还说水太多,因为昨天才刚打的胜仗,这煮的可是实打实的白米饭。

  赵构问道:“有毒?”

  “没毒?”

  “饭没熟?”

  “熟了。”

  赵构气乐了,对纸甲没见识,总不能对后世吃惯的米饭还不熟吧?

  “不会是谷子太多了,吃不习惯吧?”

  高个头很憨厚的回答道:“嗯,是的。”

  有谷子你就吃不习惯?

  这种人怎么能当最基层的士兵?

  得回家当少爷。

  当老爷。

  可是一看这高个头,也不像是个不能吃苦的。

  这就有点百思不得其解了。

  王伯安见赵构的眼色,又问旁边的人道:“你呢?”

  “吃不惯。”

  “吃不惯。”

  一连问了几个都这么回答,但是当问到个小个子兵时。

  他确实是这样回答的。

  “他们这是群土豹子,不懂享受。这白花花的大米饭那都是富贵人家吃的,平常哪有我们吃的份。这当了大头兵了,还有白饭吃。他们懂个屁,是他们不会吃而已。”

  我草,这才像话嘛,赵构总算是听到了他想听到的,这才是他想像中的样子吗。

  给白米饭吃,你还不感恩?

  赵构笑了道:“别人都说吃不惯,你怎么就吃的惯了呢?”

  小个子兵道:“官家,他们这些全都是北人,北人都没吃过大米,哦,官家肯定吃过,我说是我们这群北兵肯定没吃过。”

  “小的是南人,从小就吃的米饭,自然吃起来香,他们不是吃不惯有谷子的米,而是就是吃不惯米。等他们吃惯了,他们怕就不会再去吃稗、麻了。”

  对。

  饮食习惯。

  就是后世都还非常强。

  比较冬至南方汤圆,北方饺子。

  北面,南米。

  这算是基本常识了。

  可是后世因为有袁老的原因,华夏基本解决了温饱。

  大米成了华夏最主要的主食。

  要说吃米饭中国人吃米饭的历史很悠久了。

  在魏晋南北朝时候,现代人们所吃的各式米饭,在这一时期基本都出现了。

  菜饭,在当时叫“蔬饭”或“蔬菜饭”,因为当时还没有没有铁锅,所以后世说的抄菜在这一时期还不流行。

  其做法是将蔬菜剁碎混合在米里,然后烹饪成饭。

  有点后世煲仔饭类似。

  与现代城里人吃菜下饭是为了换口味不同,在魏晋时期,吃菜饭是为弥补主粮的不足,以菜充饭,填饱肚子。

  所以中国人吃米饭的历史很悠久,但是因为产量的原因一直未能成为主粮。

  第一是北方干旱不适合种殖。

  有人会说东北就可以种,东北多出名?

  东北大米在魏晋时期就已经风靡天下了。

  时人做米饭的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米要精选细淘,用甑蒸而不能用铛炙,这样烹饪出的米饭才能色香味俱全。

  飘香五里可闻。

  华夏经过几代伟人的治理,虽然还未能复兴汉唐盛世之况,但是确实是日复一日的强盛。

  军事、农业、科技、经济等等各个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虽然还还算不上是超级大国,但也算的上是大国,强国。

  其中农业就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

  最为有名的就是超级水稻。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新中国的强盛就是建立在超级水稻上的。

  因为在此之前,南稻北麦,各养一半。

  但是有了亩上千斤的水稻后,粮食有剩余,剩余的粮食自己就成了流通的货物。

  经济也就起来了。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又可以解释为什么南方要比北方富庶。

  因为有粮,他可以养更多的人,人一多,经济贸易自然发达。

  然而在袁神农还没有出世之前。

  哪怕是新中国的东北,那都还是不毛之地。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说是物产丰富,又何尝不是说他过于原始。

  这句话新中国人民对东北最早的印象。

  在八百年前的东北又是什么情况?那就可想而知了。

  东北大米在魏晋时期即已风靡没错。

  但是本身都是关外,人烟稀少,又有几个人种水稻?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白花花的大米饭那都是贵族或者富贵人家才能享受的。

  而且还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呼:雅米。

  所以确实如小个子兵说的,平常人哪里吃的到。

  有人可能觉得不至于,南方人不都种大米吗?

  这就不仅要说地域,民族。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文明差异。

  什么是文明差异?

  我们都知道华夏中原是农耕文明,与之对立的一直是北方游牧文明。

  这种对立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似乎从华夏文明建立就存在了。

  戎狄、北胡、匈奴、鲜卑、羯、氐、突厥、蒙古等等。

  数千年下来,人们已经感觉不到其他文明,只感觉不是种地的就是北方养马的。

  但其实还有一个文明,叫渔猎文明。

  提几个大家就有印象了。

  与炎皇二帝逐鹿中原的争夺华夏冠名权的蚩尤部落就是渔猎为主。

  耳熟能详的女真族。

  只不过这个文明在华夏的领土上只能在农耕和游牧之间生存。

  最后还被融和了。

  东北的渔猎倾向于游牧。

  而南方的渔猎也开荒种地。

  这有点类似王老吉和加多宝打仗,和其正焉了。

  但是文明的融和是缓慢的,唯有战争才能加速。

  先秦时期之所以南方被称为南蛮,就是因为许多人他并不懂农耕。

  懂了农耕的就拼命为自己正名,我不是蛮人。

  到了南宋南方已经基本汉化成形,而且因为南方气候温和,更适宜农作物生长。

  南方人口基数开始猛烈增长。

  这才是为什么南方人口越来越多最后全面超越北方。

  不是因为衣冠南渡。

  而是因为衣冠南渡带来的农耕文明。

  因为粮食,因为大米。

  因为农耕文明全面替代了南方渔猎。

  渔猎成了副业。

  华夏从炎皇及秦皇汉武开疆扩土,他们做的不只是土地的扩张。

  最重要的是洒出去了文明的火种。

  大米出现在军营,这不是很正常嘛?

  吃不惯大米?

  吃不惯你就不吃了?

  赵构火气也大了,再没想刚刚不知纸作盔甲的无知,要谨慎。

  想想二万五千里长征。

  革命老前辈没有菜都没关系,就想吃顿饱饱的,白花花的大米饭。

  你们倒好,还嫌弃?

  “吃不惯你们就不吃了?你们有没有点良心?你们是抗金将士这没错,但是你们也要知道,我们得到的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后方老百姓省下来的口粮。”

  赵构爆吼道:“你们是来当兵?还是来当少爷?”

  高个子兵道:“皇上,不是这个意思,您理解错了。”

  不是这个意思,那是什么意思?

  “你讲,朕听听,你能讲出什么花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