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鲁国

第538章 贤大夫蘧伯玉

鲁国 千里草人 2704 2024-07-09 16:55

  颜浊邹将朝会的情况详细向孔子作了汇报。

  见孔子叹气失望的样子,颜浊邹柔声安慰道:

  “夫子切勿忧心,国君是有意任用夫子的。这一次,弟子与祝史大人都强烈推荐,只是世子蒯聩等人担心夫子在卫国出仕,对其不利,故纠集小人作梗而已。

  祝史大人与弟子商议了一下,这一次务必请伯玉先生复出,由伯玉先生在朝堂上向主公进言,世子等人必定无话可说。夫子且将息数日,静候佳音就是。”

  孔子听颜浊邹说起伯玉先生,不禁连声道:“伯玉先生是当世大贤,丘甚为仰慕。此次若非伯玉先生盛情相邀,丘赴宋赴卫尚在两可。如今丘已在卫月许,居然未去拜见伯玉先生,失礼至极,失礼至极啊。”

  孔子说着,面露惭愧之色,问颜浊邹:“你刚才说伯玉先生复出,难道伯玉先生已辞官回乡?”

  颜浊邹面带苦涩,微微叹了口气道:“伯玉先生虽年九旬,但一生忧国忧民,强调以德治国,主张无为而治,反对卫国加入齐国主导的反晋联盟。

  由于屡屡犯颜朝进谏,苦口婆心劝说国君应顺应民意,休养生息,少动干戈,令国君不快。见国君不采纳其主张,伯玉先生早在十余年前就告老还乡了。”

  孔子叹息道:“卫国多贤人,朝中贤大夫们难道没有人劝谏国君挽留伯玉先生?”

  颜浊邹道:“祝史大人多次劝谏主公,但主公不听。以伯玉先生劳苦一生,理应还乡养老为由,不肯召用。如今夫子到了卫国,主公若任用了夫子,更不会请伯玉出山了。”

  孔子怔了一怔,喃喃道:“伯玉先生乃丘之师也,亦丘之忘年之交。若丘在卫国得遂所愿,必推行利民之策,以慰伯玉先生!”

  伯玉,即蘧伯玉,约于公元前585年出生,如今已九十高龄,卫国公族大夫,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卫国内黄人,即今河南安阳内黄人。

  正如颜浊邹所言,蘧伯玉在卫献公时期继任父亲蘧无咎之职,任卫国大夫,至今已是经历了卫献公、卫殇公、卫襄公、卫灵公等四朝元老。

  蘧伯玉主张以德治国,认为当政者应以身作则,言行依礼,举止有序,以作表率,以此而感化民众。

  蘧伯玉认为当政者要体恤民力,重视民生,努力不违背民意,更不要折腾,要顺应自然。

  蘧伯玉认为,国君如果能做到遵循远古先贤尧舜的治国之策,不要乱作为,国家就能够得到治理。

  这,就是后来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

  这个无为,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要不有所作为。听起来非常没有道理,但其真正的道理是不要乱作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要瞎折腾。

  不折腾,必能治。这就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这就是道,也是道家的核心思想。

  孔子说蘧伯玉是他的老师,因为孔子完全理解这个道的真正意义。

  早在孔子还是年轻小伙子时,他就向道家鼻祖老子先生学习,不但认真研究了老子的理论,也从老子口中得知了卫国大贤蘧伯玉的名字。

  孔子从未见过蘧伯玉,但出于对老子的尊重,以及蘧伯玉在当时春秋江湖的名声,孔子在年轻时就视蘧伯玉为老师。

  后来,两人有了书信来往,更由于孔子的名声越来越响,蘧伯玉对孔子非常推崇。

  于是,两人就成了朋友。

  用孔子的话讲,比自己大了四十多岁的蘧伯玉先生,与自己是忘年之交。

  孔子没想到,围绕着自己能否在卫国出仕,居然让卫国朝堂产生了两种意见。

  而卫灵公内心非常希望孔子在卫国出仕,但并没有独断专行,这虽然令孔子微微遗憾,但更多的是欣慰。

  卫侯,明君也。

  更何况,如果正如颜浊邹所言,同样四朝元老的祝佗能借机劝动卫侯将蘧伯玉请回朝堂,再任用孔子及其众弟子为官,那卫国一下子拥有了众多大才。

  而且,蘧伯玉的道家思想,与孔子的儒家思想,本质上并不矛盾。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其基础是为民众着想。

  儒家主张推行礼教,其基础也是为民众着想。

  两家的“道”,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

  而且,两家的代表人物,亦师亦友。在这样的国家出仕,在这样的环境中上班,想想都令人激动。

  看来,孔子在卫国出仕,只是暂时遇到了小障碍而已。

  孔子非常憧憬。

  卫国大夫中确实有不少是希望孔子在卫国出仕,希望孔子及孔门弟子能将全部才华奉献给卫国。

  大夫祝佗就是其中之一。

  祝佗,就是颜浊邹对孔子讲的祝史大人。

  祝佗是负责卫国祭祀要务的大夫,即卫国祝史。以史为氏,名佗,字子鱼,也是一位曾经被吴国贤公子季札评价为贤人的卫国元老级别大夫。

  与公叔发、蘧伯玉一样,祝佗也辅佐过卫献公、卫殇公、卫襄公、卫灵公四代国君,对国君忠心耿耿,在祝史岗位上兢兢业业,且为人谦虚有礼,深得卫国上下的好评。

  祝佗、公叔发、蘧伯玉不但都是高寿者,而且他们还是好朋友。

  吴国公子季札于五十年前出访中原列国时,对卫国的祝佗、公叔发、蘧伯玉和公子朝作了相同的评价,贤大夫也。

  只是,季札点评的这四人,祝佗、公叔发、蘧伯玉这三人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贤人。唯有公子朝是有缺陷的,那就是前面讲过的,公子朝作为国君之弟,居然与嫂嫂有染。

  前面我们讲过,公子朝因为担心卫灵公的兄长孟絷欲借自己与宣姜私通之事迫害自己,故在齐豹的诱导下参与了对付孟絷的行动。

  当时参与行动的是四大家族,即齐豹、北宫喜、公子朝、师绪圃所在的四个大家族。

  只是,公子朝和北宫喜的目的是干掉胡作非为的孟絷。而齐豹和师绪圃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叛乱。

  孟絷被杀后,公子朝和北宫喜发现自己被齐豹利用了,果断改正错误,忠心拥护并出全力帮助卫灵公成功平叛。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当时的卫灵公年仅18岁。

  所以,卫国这场内乱,虽然公子朝和北宫喜都在一开始是参与者,但后来却是平叛功臣。

  北宫喜却是最大利益获得者,北宫氏家族得到了卫灵公的重用。只是,此时的北宫氏家族宗主已成了北宫喜之子北宫结,北宫喜已经去世了。

  公子朝认为自己犯了大错,向卫灵公请罪,并主动离开卫国朝堂。

  但此举感动了卫灵公,所以后来宣姜被处死后,公子朝被卫灵公请回朝堂,继续担任卫国卿大夫。

  只是,如今公子朝已经去世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