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鲁国

第70章 鲁宋两国戬之役

鲁国 千里草人 2421 2024-07-09 16:55

  那就作好准备吧。

  鲁庄公的准备是对长勺之战、乘丘之战这两次大捷作了总结。

  很显然,凭鲁国目前的军事实力,无论是与齐国还是宋国真刀真枪列阵干一架,鲁军是讨不了多少好的。

  这两次战役的完胜,关键中的关键,是鲁军彻底摒弃了先前诸侯国之间战争的那种规矩,即不讲什么战争礼仪!

  战争礼仪,那就是双方列阵,互相冲杀。

  但鲁国的国力有限,在眼下传统盟国齐国变成了仇敌、盟国郑国内乱不已无暇顾及的情况下,鲁国拿什么去和敌人列阵而战?

  长勺一战,鲁军靠着曹刿的消耗齐军士气提升自己士气,趁齐军不备猛然发起冲锋,后发制人取得胜利。

  乘丘之战,鲁军更是用上假虎皮吓乱了宋军战马,乱了敌人阵营,并先发制人突然发起袭击取得胜利。

  两场战役,鲁军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根本不与敌人讲什么道理,都是趁敌人不备发起偷袭从而取得胜利。

  是的,战场上,取得胜利是硬道理。为取得胜利,可以使用一切办法。

  那,以后鲁国的军事行动,就彻底摒弃什么战争礼仪吧。

  先发制人也好,后发制人也好,只要打败敌人就可。

  但是,战争并不能成为鲁国称雄这个春秋江湖的目的。

  鲁国的最大优势就是大周王朝的宗邦诸侯,是政治优势,要保持这种政治优势,鲁国必须始终加强与周王室的联系。

  再说齐国。

  齐国国君齐桓公连续两次讨伐鲁国都没捞到好处,上次长勺之战惨败,这次联合宋国教训鲁国又以失败告终,终于开始检讨自己的治国理念来了。

  是的,在齐国相国管仲实施的齐国改革收到实质性效果之前,齐国确实不宜对外大动刀兵。

  更何况,鲁国本应该成为齐国的盟国而不是敌人。

  按照管仲的意思,齐国应该利用鲁国是大周王朝宗邦诸侯的政治地位,获得属于齐国更多更有实际意义的国家利益。

  那,就暂时不要惹鲁国了吧。

  齐国对鲁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但宋国却陷入了死胡同。

  宋国这次在乘丘之役中大败亏输,战车及军事物资损失不少,更是损失了天下第一大力士南宫长万这样的统帅,这让宋国国君宋闵公心头那股子火窜起来了。

  这仇不报,寡人不姓子姓女去!

  第二年,即公元前683年夏,宋闵公以报复乘丘之战败于鲁国为由,组织大军亲自率军讨伐鲁国。

  鲁庄公听说宋国又来侵犯了,这下也不等公子偃这样的好战大夫出班请战了,也不再与曹刿这样有谋略的大夫商议,直接下令:

  迎战,寡人亲自率军,打它个宋国佬去!

  鲁庄公那么鲁莽?

  不。其实,鲁庄公早就有了对策。

  这一年来,鲁庄公最感兴趣的就是研究战场谋略那回事,他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一些决窍。

  既然你宋国不服,那就来再打一次,打得你服气为止。

  那这仗怎么打?

  简单,先发制人!

  鲁庄公的先发制人就是根本不与你宋国佬讲什么战礼,而是加强军事情报的收集,第一时间掌握宋军的动态。

  当得知宋军正向戬地推进时,鲁庄公根本不在戬地部署列阵那一套,他命令全军迅速向戬地进发。

  鲁庄公率军赶在宋军之前到达戬地,全军第一时间摆出战斗冲锋阵形。

  很快,宋军推进到了戬地。

  在宋闵公看来,既然你鲁军已经到了,那就等寡人将军阵列好,大家象个爷们一样,兵对兵,车对车,到时战鼓声起,双方将士向对方冲去,互相撕杀,最后看谁先顶不住撤退。

  哼,你们鲁国佬可要知道,咱大宋国制造的战车,那是全世界第一流的战车,连战车上的横木都包了铜,是最坚固、冲击力最强的战车。

  知道什么是战车为王么?那就让你鲁国佬看看咱大宋国的战车吧。

  宋闵公下令就地扎营,正准备遣使赴鲁军下战书,突然鲁军阵中一阵通天鼓响。

  还没等宋闵公反应过来,只见鲁军已经排山倒海般向宋军冲杀过来。

  宋闵公傻了,这是战争么?你鲁国佬怎么不讲点道理啊?

  鲁庄公当然是讲道理的,这是全世界最讲礼仪的诸侯国国君,怎么可能不讲道理。

  只是,鲁庄公讲的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道理,而不是自己的先祖周公旦制订的规矩。

  对鲁庄公来说,战争的道理,就是打胜仗!

  只要战胜敌人,就是最大的道理。

  宋军丝毫未加防备,很多战车上的车御、将军和车右甚至都下了战车,战车上的战马甲衣以及大量宋军的盔甲刚刚脱下来,准备休息一番,等双方列阵时再穿上。

  谁想鲁军会是这样的无赖式打法?

  宋军顿时被士气正旺的鲁军给冲垮了,结果不需要多说了,一句话,宋军大败,鲁军大胜!

  鲁庄公又取得了对宋戬地之役大胜。史料记载,鲁败宋师。

  关于史料的记载,非常有意思。

  这一次戬地之役,鲁军用不讲战礼那一套,先发制人,在宋军尚未列阵就发起冲锋并取得胜利,这个叫败宋师于戬地。

  那,如果两军都列好阵了,双方开打又叫什么呢?

  这个叫战,即鲁战宋于戬地之役。

  战后,如果宋军大败,那叫宋师败绩。

  如果象上次乘丘之役,鲁军俘虏了宋军主帅或重要将领,则叫鲁克宋师。

  还是上次乘丘之战,鲁军是先伏击偷袭宋军并战胜了宋军,则叫鲁取宋师。

  古人用词之严谨,真是令人叹服!

  读春秋史料,往往一个字就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战场情景。

  就象这一次戬地之役,史料记载一个败宋师,就可以想象鲁军是未待宋军列阵就发起了冲锋,并取得了大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