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时候的公子遂真的很忙,主要是忙于先君鲁僖公的丧事和新君的即位一应事务,这都是国之大事,不得疏忽。
令鲁国人兴奋的是,这一次,周天子不但派出一个叫叔服的内史来鲁国参加鲁僖公的葬礼,还专程派毛国国君毛卫代表天子对新即位的国君鲁文公赐命来了。
天子赐命,就是天子对诸侯下达命令。
天子周襄王要对鲁文公下达什么赐命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意思就是天子任命你鲁兴为鲁国国君。
鲁国国君,本就是鲁国的内部事务,用得着你天子派人来赐命吗?
按大周王朝一开始的规定,列国诸侯新君继位,都得由王室派人来赐命。
但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周王室衰弱得一蹋糊涂,谁还在乎你王室的赐命?
周天子也当然不会去管列国诸侯新君即位这档子事了,所以,天子赐命的事在春秋时期就很少了。
但是所谓物以稀为贵,本来赐命这东西很贱了,但这个市场上很少见到后,赐命就变得贵重起来。
所以,到后来,鲁国这样的诸侯就认为,能够得到天子赐命,这实在是一种荣耀,是天子对自己的肯定,对自己寄予厚望。
如后来,齐国国君齐灵公得到天子赐命后,野心立刻膨胀了,直接跳到春秋舞台亮起刀兵,结果与晋国爆发了平阴之战。
由于鲁僖公的努力,此时的周王室与鲁国的关系非常好。
天子有事,鲁国肯定出面;同样,鲁国有事,天子也肯定要有动作。
这次鲁国先君葬礼,新君即位,周襄王当然不马虎,立即派人赐命。
这让鲁文公、公子遂、公孙敖、臧文仲等一干公卿大夫们都很兴奋。
天子有礼,诸侯当然得还礼。公子遂就派卿大夫叔孙得臣赴王室朝见天子,拜谢天子赐命。
这是鲁国三桓之一的叔氏家族宗主叔孙得臣第一次亮相春秋江湖。
这让公孙敖有点失望,他希望国君派自己去王室,这种差事可都是肥差,但上卿公子遂却把这份功劳给了叔孙得臣。
公孙敖正郁闷呢,突然接到国君命令,让自己代表国君去晋国朝见新继位的晋侯。
公孙敖一听有出差任务,非常兴奋。
他正准备赴晋国,公子遂专门过来对他道:“刚接到报告,晋侯此时不在国都,而是去了戚邑。遂认为这个情报对您有帮助,故特意告知。”
公孙敖听说晋侯去了戚邑,那就去一趟戚邑吧,戚邑要比晋国都城绛城近多了。
就近朝见晋侯,不但为国家省了不少川资路费,还可以早点完成任务,应该赶得及回家陪老婆孩子过年。
戚邑在哪里?
刚刚还属于卫国的,但现在貌似要属于晋国了。原来,晋国国君晋襄公刚刚教训了一把卫国,夺得了戚邑。
前面我们讲过,当时晋文公刚去世,卫国国君卫成公对晋国恨之入骨,趁晋国国丧之际,居然命令卫国大夫孔达率军讨伐晋国。
这简直是不作不死,晋国新君晋襄公是一个比他老爸晋文公还要强势的晋侯,立即组织晋军反击。
结果卫军战败,非但没有从讨伐晋国中得到丝毫利益,反而丢掉了卫国重镇戚邑。
这次不象以前晋国教训曹国那样了,当时曹国被晋国给灭了一把后,晋国将曹国的几处城邑分给了鲁国、宋国和齐国。
晋国不是不想多得地盘,而是这些曹国地盘与晋国不相邻,所以晋国也不感兴趣。
但卫国的地盘就不一样了,那是与晋国相邻的。所以,晋国攻占了戚邑后,就准备吞并了戚邑。
于是,晋襄公亲自赴戚邑事项,就是划定晋国与卫国的疆域。
公元前626年秋,公孙敖兴冲冲地赴戚邑朝见了晋襄公,晋襄公继位以来真的很忙很忙。
我们看看,晋文公628年去世的,晋襄公即位后,短短两年间,办理先君晋文公丧事,与秦国爆发崤山之战,组织联军讨伐许国,再出兵与楚军对峙,现在刚刚击败卫国,夺得卫国重镇戚邑,办的都是大事要事。
正因为很忙,所以烦恼的事也多。
尤其是晋国作为堂堂中原列国诸侯联盟盟主,父亲晋文公在世时,全世界包括楚国都归顺了晋国。
现在自己刚继位就接二连三出事,与秦国反目成仇,卫国变天后直接反叛了晋国,甚至敢出兵讨伐晋国!
原本已经主动遣使通好的楚国更是猖獗,直接出兵陈蔡两国,逼得两国不得不表示归顺楚国。
甚至,晋国居然连许国都不能降服!
寡人,还象诸侯联盟盟主吗?是不是刚继位就将先君晋文公的霸业给败坏光了?
更令晋襄公火大的是,自己新君即位,主动前来朝见的诸侯貌似少之又少。
正有火没处发呢,鲁国上卿公孙敖居然来朝见了。
本来,这是一件令晋襄公高兴的事,但现在的晋襄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好你个鲁侯,这都两年过去了,才来朝见?!
你鲁侯非但自己不亲自前来朝见,趁寡人正在处理军国大事之际,派个大夫过来就算朝见了?
难道你把自己的大夫当成是跟寡人一样同等地位不成?!
晋襄公压着一肚子火。
好在公孙敖带来的朝见贡礼非常丰富,公孙敖又极讲礼仪,再加上晋国这两年面临着楚国咄咄逼人和秦国屡屡进犯的问题,晋襄公忍住性子,总算没对公孙敖发作,也没去计较鲁国。
这时,春秋江湖一个重特大消息传来:楚国发生政变!
原来,楚国国君楚成王被太子商臣弑杀,商臣自立为楚王,即楚穆王。
加上此前,楚国令尹斗勃被处死,楚国政坛顿时人心惶惶。
公元前625年春,因去年在崤山被晋国偷袭并全军覆没,秦国向晋国报复,讨伐晋国。
两国又爆发了彭衙之战,结果晋国再一次战胜了秦国。
晋襄公顿时压力大大减轻,那就收拾收拾那些个中原诸侯吧。
对寡人不敬的,都要收拾。
那第一个应该是谁呢?
当然是鲁国了!
想起去年鲁国卿大夫公孙敖居然在自己戚邑视察军务时搞顺带个别的朝见,晋襄公对鲁国的火气又上来了。
公元前625年春,堂堂中原列国诸侯联盟盟主晋襄公的火气绝对不是白白窜一窜就可以过头的,刚刚取得对秦彭衙之战大胜的晋国再次出兵,讨伐鲁国。
晋国出师的理由非常干脆:晋国新君即位已经整整两年多了,你鲁侯居然不前来朝见!
啊?寡人不是一直对晋侯您恭恭敬敬的吗?
坚定地站在晋国一边,本就是鲁国的基本国策啊,不是刚刚由上卿公孙敖去朝见过您晋侯了吗?
晋侯怎么发怒兴兵讨伐鲁国来了?
鲁文公非常憋屈。
鲁国朝堂一片哗然。
大家都知道,去年秋,国君还派上卿公孙敖大人去朝见过晋侯。
如今,晋国对谁都不生气,却对鲁国生了那么大的气,那还用说,肯定是公孙敖这次朝见晋侯出了什么问题。
难道是他贪了本应该进贡给晋国的财物?还是他在朝见时对晋侯失礼?
见众人将怀疑的目光投向自己,公孙敖汗顿时就来了。
他一直在回顾自己去年朝见晋侯的具体细节,贡礼当然是完整无缺地交给了晋国人,自己也没有什么失礼之处。
这本是一趟完美的差事,自己办得妥妥的,怎么回事?
公孙敖感到非常憋屈。
但憋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面对强大的晋国讨伐,鲁国上至鲁文公,下至每一位公卿大夫,大家的意见非常统一:
第一时间认错,第一时间整改,第一时间重申对晋国的态度!
看着鲁文公亲自带着厚礼来晋国朝见自己,晋襄公总算原谅了鲁国,但却给了鲁文公一个极大的侮辱:
派大夫阳处父来代表自己与鲁文公盟誓。
啊?你晋侯也太过分了吧?怎么派个连卿都不是的大夫,来与寡人盟誓?
寡人至少也是一国之君吧。
鲁文公心中极度郁闷。
但鲁文公很快就不发牢骚了,心中也不郁闷了。
因为晋国有人告诉鲁文公具体原因了:这一切都是上次鲁国人失礼的结果。
晋襄公对鲁国很生气,原因就是你鲁侯非但没亲自朝见晋侯,而且派出去的卿大夫还没有赴晋国都城朝见晋侯,搞什么赴戚邑朝见,这是把自己抬高到了跟晋侯一样的地位,朝见变成会见了。
既然你鲁国一个卿大夫敢代表鲁侯会见堂堂晋侯,那现在晋国一个大夫就完全可以代表晋侯与你鲁侯盟誓!
而且,晋国作为盟主,地位自然要比你鲁国高个一级半级。你鲁侯派出的是卿大夫,他晋侯派出一个大夫,完全足够了。
鲁文公回国后,将这次晋国本出兵讨伐鲁国的理由给大家说了。
当然,他特意突出了正是公孙敖没有去绛城朝见,却跑到戚邑去见晋侯,这才是晋侯生气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