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宣公倒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不管如何,他确实要好好问问季孙行父,你怎么可以擅自行事,将寡人的命令当稻草?
过了几天,鲁宣公果然亲自赴季孙府请教有关礼仪。
季孙行父隐隐感觉国君这次到来估计是前来问罪的,什么请教有关礼仪那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季孙行父假装非常感动,依鲁宣公之命,向鲁宣公抖了一把大学问家的书包。
史料当然也记录了这一次季孙行父对鲁宣公的传道授业解惑情况。
当然,季孙行父的主要目的,还是要通过这个机会,向鲁宣公解释自己为何不请示国君就直接驱逐了公子仆。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季孙行父这样行事,也太不把国君放在眼里了。
我们听听他的高深理论吧。
季孙行父对鲁宣公行了大礼,然后君臣分宾主而坐,坐而论道。
季孙行父道:“主公,想当年,高阳氏手下有八大贤臣,即苍舒、隤敳、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和叔达。
这八人,因为德行高尚,与世人相处和谐,故人称八恺。
八恺的德行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齐、圣、广、渊、明、允、笃、诚。
齐,指他们率心由道,举措皆中。
圣,指他们博达众务,庶事尽通。
广,指他们器宇宏大,度量宽弘。
渊,指他们知识渊博,思虑深远。
明,指他们晓解事务,洞察幽微。
允,指他们终始不愆,言行一致。
笃,指他们产志性良谨,交游款密。
诚,指的是秉心纯直,布行贞实。
与此相对应的,高辛氏也有八大贤臣,即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和季貍。
这八人,因为德行高尚,被人誉为百善之长,故人称八元。
八元的德行也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即忠、肃、共、懿、宣、慈、惠、和。
忠,即与人无隐,尽心奉上。
肃,即机灵敏达,临事恪勤。
共,即治身克谨,当官理治。
懿,即保己精粹,立行纯厚。
宣,即应受多方,知思周徧。
慈,即爱出于心,思被于物。
惠,即性多哀矜,好拯穷匮。
和,即体度宽简,物无乖争。
这八元八恺,形成了十六个家族,各自秉承着其先祖懿德,世代传承,家族兴旺。
但可惜,到了后来,尧帝在位时,却没有重用这十六大家族,致使天下出现了很多问题。
如到了帝喾时,出了一个恶棍,他掩蔽仁义,包庇奸贼,好行凶德,愚昧奸诈,以坏为伍,人称混沌。
到了少皞帝时,也出了一个恶棍,他毁坏信义、废弃忠诚、安于谗谮、信用奸邪、造谣中伤、掩盖邪恶、陷害良善,人称穷奇。
颛顼帝时,也有一个恶棍,他好坏不分,真理不听,专行奸邪,无视明德,扰乱天道常理,人称梼杌。
黄帝时代缙云氏家族也出了一个恶棍,他贪得无厌,无度索取,恣意奢侈,不恤穷匮,人称饕餮。
混沌、穷奇、梼杌、饕餮出现后,世代行凶,被世人痛骂为四凶。
四凶为害人间,谁都没办法治。尧帝的重臣舜非常着急,就向尧帝举荐了八恺,让他们负责水土管理和其他一些政务。
舜又向尧帝举荐了八元,让八元向四方宣扬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教化。
尧帝重用了八元八恺,八元八恺当然不负重望,建议舜和尧帝打开四方城门,广纳四方宾客,并驱逐四凶族人,将四凶族人流放到四方边荒蛮夷之地,让他们抵御四方妖孽。
从此,天下大治,国泰民安,这都是舜举荐重用了八元八恺、驱逐四凶的功劳。
所以,尧帝崩后,人民推举了舜做天子。原因就是因为他举荐了十六位贤人,剪除了四个凶人。
主公呐,舜能举荐十六贤,这便是十六件大功。
除掉四凶,这便是四件大功。
加起来是二十件大功德,所以他能够成为天下共主。
如今臣虽然未能向主公举荐贤人,但至少毕竟除掉了公子仆这个凶人!
相比于舜来说,臣也算有了二十分之一的功劳!
所以,臣虽违逆主公命令,擅自驱逐公子仆。但也斗胆恳请主公能视臣之举,算是将功补过了。”
这样高深的道理面前,鲁宣公哪里还有什么话说?
最后,鲁宣公道:“爱卿多心了,此事错皆在寡人。
寡人起了贪念,行事不计后果,如果没有爱卿补台,接下来麻烦大了去了。
爱卿哪里有过,实乃有大功于寡人,有大功于社稷。”
然后,留下一大堆财宝赏赐季孙行父,打道回宫。
回宫的路上,鲁宣公一直在想,如今自己已经是鲁国国君了,但执政上卿公子遂虽然是自己上位的最大功臣,但他的权势实在太大了。
相比之下,这位季氏宗主季孙行父数代以来同样忠于公室,而且知识渊博,为人低调,生活俭朴,待人真诚,大事果断,忠君爱国,应该是寡人今后值得重用的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