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是不想把张辽支走的,张辽明显更擅长,也更愿意领兵打仗。情报类的工作,其实更适合交给蹇硕、赵伟,或者某个绝对忠诚的文臣去做。
在两千年后的信息化战争中,谁掌握了更对的信息,就掌握着一场战役的胜负。然而在这三国乱世,在刘善,这个未来人,回到这里的这种前提下,掌握信息,意味着刘善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神。
比如掌握曹袁官渡之战的一切消息,怎样调兵遣将,在哪里开打,何时开打,打到什么程度了?这些信息都决定着刘善准备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介入这场战斗,从而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如果能够掌握许攸什么时候跑去找曹老板的准确时间,这将决定着刘善是否可以对这场战役彻底开启上帝视角,从而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胜利成果!
而且对于刘善来说,这不仅仅是为了更方便的开启上帝视角了。更重要的是,刘善需要更多的信息去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
没错,就是判断。
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是一种判断后的决定,曹操下令撤退也是一种判断之后的决定。
刘善现在是真真切切的来到了三国。那么,到底是一吕二赵三典韦,还是一吕二典三赵云?亦或者是一吕二马三典韦?正史记载是孙坚斩了华雄,而三国演义里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所以是华雄厉害还是关羽厉害?那关羽到底是什么实力?
这些都决定刘善的切身利益。比如遇到典韦了,刘善说吕布你上吧,你是一,他是二或者三。你绝对搞死他。然后正史演义都不靠谱,吕布打不过典韦。怎么办?自己狼狈的逃跑吗?逃跑就有一定的危险啊!
这些只是斗将方面的。说实话就算撒出去情报网也得不到太准确的信息,除非人对人马对马的打一架才知道谁厉害。
那关系到历史事件呢?比如袁绍打曹操,都知道最后曹老板赢了。可是整个战役中的细节,真的是如史书所记吗?
如果自己的情报人员收集了相关的情报,比如粮草确实放在乌巢,确实是淳于琼领兵驻守,而淳于琼确实喜欢喝酒。那么对于刘善来说,这就跟历史记载的一模一样。那么接下来曹操偷袭乌巢,致使袁绍大败就百分之八十会发生。
等许攸提意见被驳回一次,两次,三次的消息被收集上来之后。就可以断定许攸一定会去找曹操。这又跟历史重合了。那曹操偷袭乌巢就从百分之八十上升到百分之百。
知道这些肯定已经发生的事情后,刘善需要做的就是决定。决定什么时候入场,决定以什么姿态入场,决定入场后想要得到什么。
所以对于刘善来说,来到三国,最重要的,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真正的三国,跟自己熟知的三国,到底是不是完全一致!三国演义和三国策,还有后世很多关于三国的记录,解读,都有不同程度上的争议。如果刘善用后世的印象去判断真实三国里的情况,那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所以建立这个情报网,就显得格外重要。与其说这个情报网是为了发挥深入敌后搞间谍工作,或者收取情报进行分析敌情。还不如说,这就是前三国时代,刘善为自己建立一个查漏补缺的仪容仪表镜,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于依赖前世的记忆。
而到了后三国时代,随着刘善的不断壮大和逐渐深入三国乱世,以后的历史发展必然会有很大的改变。甚至于,官渡之战还会不会发生,赤壁之战还会不会发生都还犹未可知。
不过刘善坚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南征北战以及各方面的准备之后,自己一定能够兵强马壮,谋士如云。
接下来就是尽量让前期的历史,按照本来的样子去发展了。刘善此去漠北,一是为了练兵,二就是刻意避开董卓入京,避开十八路诸侯勤王。避免自己这个蝴蝶带来一些不好的效应。只有这样,刘善才能在自己还不够强大之前,开启上帝视角去作弊。而且这一切的主动权还在自己手中。
进,只要精兵炼成,漠北一切顺利。到时候刘善身背皇命,(灵帝死后,十常侍被诛杀,到时候有蹇硕在旁,随便捏几个遗旨,有理无理占三分!)手握吕布,甚至赵云,再加上精锐的骑兵。刘善随时可以杀回中原,入局。
退,知道历史发展趋势,知道你袁绍要跟曹操打,知道曹操要打徐州甚至屠城。知道你刘备前期只会依靠于人。我可以用舆论引导,可以用精兵突袭,可以把情报卖给任何人。
是的,可以卖情报,江东猛虎孙坚就是被袁绍一纸诏书,一个藏有玉玺的消息给搞死的。
刘善此去漠北,等于把自己完全摘出局外,彻底以上帝视角去观望整个局势,然后闷声发大财。中原有利可图,那就长途奔袭入关吃蛋糕。如果没利可图,那就放纵各路诸侯打打杀杀!
这情报系统就相当于刘善的耳朵和眼睛,所以必须尽早的建立起来!
但是谁让刘善现在手中无人可用呢。吕布是个莽夫,容易刚愎自用。而且目前为止跟吕布还没有足够的信任,所以赵伟还得留在身边防备一二。蹇硕还需要跟在自己身边,时刻去注意维护皇室的威仪。这东西还真就只有蹇硕跟在自己身边最适合。无论是出行的规格,还是提前安排各个地方官员接待,这些其实都是技术活。
数来数去,也就只有张辽这有勇有谋的人最适合做这个了。等以后有了某个文臣,不管贾诩、徐庶,甚至孙乾之类的。然后在配合蹇硕,那么暗网交给他们就肯定是最适合的了。想到这里,刘善把桌子上准备好的竹简拿了起来。
“你且按着我的方法去做,我想快则三五个月,慢则一年左右时间。你就可以归入营中,到时候本王自会给你别的安排。”刘善说完,把手中的竹简递给了张辽,上面有后世明朝锦衣卫的人员结构和简要说明。
“诺!”张辽拱手应道。
只是脸上多少还是可以看出来有些不知所措。刘善笑了笑说道:“文远不必担忧,你只需按照我竹简上的简要说明,先去关照一些重点地方就好。我想,在一个地方交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对你来说还不是什么难事吧?”
张辽点点头:“并非难事,只是辽从未办过这等差事,又从未听过这等......组织。所以心中忐忑。”
想到面前这个张辽,领着八百个士兵,可是在孙权十万大军中杀进杀出。打的孙权差点被俘的狠人。现在弄点情报工作,居然如此惶恐不安,刘善不由得笑了起来。又觉得不妥,连忙接着说道:“文远且安心,你只需要按照我的计划,在邺城、太原、泰山、济北、徐州等地,分别交上几个朋友就可以了。可为则为之,不可为则广交豪杰义士。以后本王自有用处。”
说道这里,张辽基本也就明白自己无法推脱,并且这工作也没有什么难的。无非公款吃喝交朋友。(虽然现在还没有公款吃喝这个说法。)安下心来的张辽,拱手唱喏,算是接下了这个情报任务。
“另外,我拟了一个简单的名单,这些都是天下名评许劭这些年总结的一些能人异士。我托出城前,托王师傅找了一趟许劭,要来了这个名单。你在各地都多加留意,能结交则尽量结交。无法接交,倒也无妨。只是如果有了这些人的消息,就一定要多加留意。时刻关注他们结交了谁,投靠了谁。”刘善又递给张辽一个竹简。上面写着类似于徐庶、典韦、甘宁、魏延、黄忠、郭嘉、庞统等等能人的名字。其中比如魏延、黄忠这种在历史上有明显标注出处的人才,刘善还是写了上去。既然自己先是选择了往北去,那么长沙郡的魏延黄忠二人,自己暂时还是没法顾及。所以写上去,让张辽先有个印象。万一张辽碰了狗屎运,在别的地方碰到了这些人。也好尽一份人力。毕竟像郭嘉这种文人,这个年代可是及其的喜欢游历天下。
“诺!”张辽拱手接过竹简。
“文远,本王有密令于你,封你为大将军府长吏,你这一路去,如果发现有特别适合做这方面工作的人才,你直接向本王汇报。无论此人在不在本王的人才表里,无论此人什么出身,无论此人什么学派。哪怕是曾为黄巾,哪怕是现为山贼,只要一心悔改,并且愿意为本王效力,本王统统接纳!你可明白?”
张辽有点目瞪口呆的看着刘善,然后缓缓的点了点头。“诺,属下明白!殿,殿下。曾为黄巾,现为强盗,也可?”
“是的!文远,我大汉天下,今日百废待兴。黄巾起义确实动摇了我汉室根基,可是原因也是出在我汉室本身。更有很多人,是被所谓的大贤良师所蛊惑。甚至有好多人就是因为一口吃的而跟着黄巾起义的。”
刘善说着,撩开了车上的卷帘。窗外是黄蒙蒙的一片,零星的树木也才刚刚发芽,远处或者近处总还有一些行人、农忙的村民。刘善指着远处说道:“文远且看,这碌碌的老农,他们见到我们的大军,只是茫然的看着,甚至还有些害怕。你问他什么是起义,什么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他们说得出所以然吗?他们想要的,可能就是谷物丰收,风调雨顺,甚至不抗拒国家的税收,只要不那么苛刻。这些人有错吗?那些被黄巾贼胁迫而走的农民,又有什么错?作为皇室子嗣,本王需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扫清黄巾余孽,还汉室天下太平。可是本王更应该明白,汉室的基石就是臣民。没有百官,则社稷无望,没有百姓,则社稷不存。所以本王要诛首恶,赦从众。你可明白?”
张辽深有感触的点了点头。他是带兵的将军,曾经从并州被派往洛阳的路上,是真正见过百姓易子相食的情况。也见识过所谓的黄巾贼里,有很多衣不遮身的妇女儿童。为了一口吃的跟着所谓的渠帅首领攻打城池。
“文远,这乱世,就不要去管那些人曾经做过什么吧。只要跟着我们以后,不再烧杀抢掠,不再草菅人命,不再无视王法。那就依然是我们大汉的子民,依然是值得我刘善认可的人!”
张辽拱手说道:“诺!殿下,辽,受教了!”
张辽领命离队。临走之时,刘善又从蹇硕给自己选的亲兵里挑了五个人,加派了给了张辽同行。这一路,张辽会一直跟着大军北上,沿途的城市会或多或少停留,发展情报人员,建立联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