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郑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郑简公二十三年,在经历过了子驷、子孔、伯有之乱后,子产终于开始执掌郑国国政。
动乱的郑国迎来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让郑国在这个混乱的时代继续得生存下去。
子产上台之后,就开始推行田制改革,对当时各阶级的土地做以区分,明确尊卑上下的秩序,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织,对私田按底模交税,也让郑国的土地规划能够保证当时的农业生产。
土地作为当时最重要的资源,向来是权贵们把持的重点。
在郑国七穆成为郑国权力中心之后,郑国的礼法其实已经慢慢崩坏,而比秩序要先被破坏的,就是当时制度下的资源分配。
当国君在士大夫眼中不在高高在上的时候,以国君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就很容易遭到破坏。
一些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权力和财富,他们也会慢慢夺取。
子产深深知道满足个人的私欲,对于一个国家的破坏是极大的。
所以子产以田制改革维护了郑简公的权威,限制了士大夫的行为权力。
当子产刚开始推行时,招致了很大的不满,不仅是士大夫他们不满意子产,就算是郑国国民也不理解子产。
在当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郑国国内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旧有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由此而来。
丰氏的丰卷因为祭祀,想要进行狩猎,但是被子产阻止,因为他的行为与他的身份不符。
丰卷因此想要杀死子产,子产知道后,曾想逃亡晋国,但在子皮的支持下,子皮驱逐了丰卷,保护了子产的改革。
子产没有因为丰卷的行为而怨恨他,保留了丰卷的财产和收入,等到丰卷回国之后归还给了他。
等到子产的改革进行到三年的时候,郑国的人已经十分推崇子产的改革,因为子产的改革使得社会秩序稳定,农业经济大大发展。
郑简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五四二年,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出使,因为晋国接待迟缓,子产命人拆毁了晋国国宾馆的围墙来安置郑国的车马。
等到晋国大夫士文伯以此诘问子产时,子产指出这是晋国轻视郑国,错误在晋国,最后晋国向郑国道歉并隆重接待郑国。
这一年,也是史书上子产光辉耀目的一年,除了在外交上的表现之外,其在处理内政时的言行也被记录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时年,郑国人经常到乡校(国人议论政治的地方)聚会,谈论国家大事,郑国大夫然明觉得应该将乡校废除。
可子产却没有同意,言明‘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表示处理国人的抱怨就像是防川,大巴决堤必然会伤害很多人,不如开一个小口早做防范,这个小口就是乡校,此谓子产不毁乡校。
孔子对子产的这个决定评价很高,认为他行的是仁政。
是时,郑国大臣子皮想要让自己的家臣尹何治理一个采邑,可子产却劝说他,尹何太年轻了,并不会处理政事,让他去管理地方,不仅会危害政事,危害自己,更会危害子皮。
听了子产的劝说之后,子皮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也认识到了子产的才能贤德,更加支持他掌管郑国政事
此谓子产论尹何为邑。
郑简公二十五年,楚国派军队到郑国迎亲,想要趁此攻打郑国,子产对此有所怀疑,便派子羽前去交涉,化解了这次危机。
同年,驷氏的公孙黑与游氏的公孙楚争妻,公孙黑想要攻击公孙楚,可最后自己却被击伤了。
子产在征得游氏正卿游吉(字子太叔)的同意之后,顾全大局,驱逐了公孙楚。
次年,公孙黑发动叛乱,想要消灭游氏,但没有成功,郑国的大夫因此都想要杀死他。
子产当时正在郑国边境,听闻消息后马上赶回了国都,让官员细数公孙黑的罪行,并劝其自杀免受刑戮。
经过一番劝说之后,公孙黑自杀。
郑简公二十八年,即公元前五三八年,郑简公患病,子产代其余诸侯会盟,并在申地订立盟约。
同年,子产开征丘赋,通过承认私田合法化来征收军赋,指的是承担兵役和征收牲畜。
春秋之时,承担兵役和交兵赋都是国人(国是一种行政单位,以诸侯贵族为中心,此外的都是野),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所以子产的这个决定一下子就招致了很大的不满。
而子产却没有因此动摇,更是留下了‘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名言。
一项政策和税收的变动,要不然是满足个人的需求,要不然就是满足国家的需求。
子产是一个仁德知礼之人,绝不会因为满足个人的私欲去危害国家。
他之所以征收丘赋,是因为郑国在多年的征战中,旧有的制度无法满足国家的需求,只能做出改变。
只是这在当时开来,太有违于礼,看重利益了。
郑国大夫子宽甚至认为,子产的政策会导致他的国氏较早灭亡。
郑简公三十年,即公元前五三六年,子产做了一件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最辉煌的事,至少笔者是这样看的。
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造在了象征诸侯地位的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在此之前,法是‘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它完全依附于当时的礼制,并被当时的贵族阶级把持,在新兴地主阶级出现和极剧变化的春秋时代是很不适用的,很容易就引发诸多的矛盾。
晋国大夫叔向得知之后,写信给子产,对他的这一举措加以指责,子产接受了他的批评,但却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
子产的行为对于法家思想的形成是有极大助益的,他和管仲一起被当做是法家思想的先驱。
郑简公三十六年,即公元前五三零年,郑简公去世,他的儿子郑定公继位。
郑定公元年,子产、子太叔辅助郑定公前往晋国参加平丘之会。
子产在这次会盟上表现出色,维护了郑国的尊严,被孔子称赞为‘国基’。
也是在这一年,郑国大臣子皮去世,子产当时正在归途之上,得知消息之后,嚎啕大哭,表示再也没有理解他的人了。
郑定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二六年,晋国六卿之一的韩宣子访问郑国,郑国大夫孔张在迎接仪式上举止失仪,大夫富子以此向子产进谏,子产怒而斥责了富子。
当时,晋国的国君晋昭公去世,六卿的力量强盛了起来,晋国的力量去世减弱了,于是,子产在韩宣子访问期间,告诉韩宣子,执掌政事一定要依靠仁德,这是国家稳定的缘由。并且拒绝了韩宣子向郑国商人索要玉环的请求。
郑定公六年,郑国发生火灾,子产因此加强了郑国的防务,不久受到了晋国的质疑,子产进行了辩驳。
次年,郑国驷偃去世,可驷氏不立他的儿子驷丝为驷氏的家主,而是转而立了驷偃的叔父驷乞。
子产对驷乞的为人十分厌恶,且有子不立有违当时的礼法,可子产却没有理会。
驷丝的母亲是晋国大夫之女,晋国因此派人过问此事,驷乞因此想要逃跑,被子产制止。
子产回复晋人,这些都是郑国的内政,晋国的大夫如果要干涉,那我们还算什么国家呢。
晋国因此不再过问此事。
郑定公八年,即公元前五二二年,子产病重,告诫自己的继任者子太叔,为政要宽猛相济,此谓子产论政宽猛,记于《左传·昭公二十年》。
数月之后,子产去世。
根据记载,由于为政廉明,家中没有余财,不能给他办理丧事。
郑国的国民听说之后,纷纷捐助珠宝玉器,子产的儿子不肯接受,大家就把财物扔到了子产封邑的河水中,珠宝在水中泛起斑斓的色彩,从此这条河就被称为金水河。
孔子得知子产逝世的消息,亦是悲痛,称赞他为‘古之遗爱也’。
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极高,评价他为‘春秋第一相’,甚至是‘春秋第一人’。